李敖回忆录 作者:李敖-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在东吴大学历史系教书。李敖表示虽然与章有所交情,在上课时如果谈
到必须批评蒋家的内容,李敖强调:“一句话都不会饶他。”
李敖表示,这是近十余年来他的第一份正式职业,以前没想到有人敢
聘他到大学教书,更有趣的是:出面“三顾茅庐”的还是身份特殊的东吴
校长章孝慈。他表示,年届五十八岁,许多同年龄的人都快从大学教职退
休了,他才进大学教书,心里觉得怪怪的。
李敖说,很佩服章孝慈的胆量和度量。例如他形容章孝慈是“歹竹出
好笋”,而且打比喻说,秦桧的曾孙秦钜也是抗金而死的好臣。听到李敖
这番形容,章孝慈只反问:究竟指谁为秦桧呢?然后一笑置之。此外,李
敖担心聘他任教会遭刁难,章孝慈也坦白相告:让李敖进来教书后,未来
的麻烦可多呢。
当时台湾《联合报》标题“李敖东吴开讲座无虚席没准备特殊内容但见流利口才”;《民众日报》标题“‘失业’十年后获教职天马行空畅谈古今李敖‘忘我’爬上讲桌授课”;对聘李敖到东吴,更是得意之举,早在9月16日的美国《侨报》上,就标题出《章孝慈聘李敖任教决建东吴为具人文精神大学》,可见章孝慈心中的人文精神大学与李敖之来,不无关联。这在10月1日香港《开放》杂志刊出《批蒋作家李敖东吴开课——蒋家后人章孝慈引狼入室》一文中说得更明白:
章孝慈指出,未来东吴大学将以发扬人文精神为办学宗旨,绝不让政
治和商业干扰校园。章孝慈说,也许这种人文风气好几代才能扎根,但是
第一步就是从聘请李敖做起。
可见李敖在章孝慈眼中的地位。1994年5月23日美国《世界日报》刊出《章孝慈洛城谈身世成长与东吴大学》,进一步看到他的得意:
在“兼容并蓄”上,东吴大学最近聘请李敖担任该校历史系的特聘教
师一事,充分说明了章孝慈一再强调的“包容性强,大学才会活泼”观念。
也是其追求东吴“作风保守、学风自由”的具体做法。
谈起邀请李敖至东吴执教的经过,章孝慈也忍不住面露微笑,他说,
当初是一位学生,向他推荐请李敖来东吴执教,他听了学生的陈述理由后,
觉得颇有道理,就至李敖家登门拜访,长谈数小时后,宾主欢畅,章孝慈
也提出请李敖执教的请求。
章孝慈说,结果李敖在东吴大学历史系开课,其教法大受学生欢迎,
原预定上课地点只是能容纳五六十人的普通教室,后来换到大教室,依然
挤得满满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章孝慈自美返台后,8月15日在华视演讲会上播出“大学教育之精神内涵”,特别指出:
在去年,我们聘请了李敖,李先生到学校来任教,有很多的报道满关心的,说东吴大学怎么聘李敖呢?李敖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作家。有人说他是个疯狗、有人说他是个流氓、有人说他是个打手、有人说他是个天才,各种说法都有。我们很单纯,我们认为任何角度的学者都可以在东吴发展一个看法、一个见解,因为这是一个自由市场,能不能被接爱,就须经过所谓的市场检验,这是一个最客观的环境,而不是某些人来认定是好、是坏,让他有机会在学校里、在大学里,把你的学术见解提出来,如果你真的是被大家所无法接受,可能的结果是没有人选课嘛!我们常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向各位报告,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他清清楚楚的,你教的东西有没有内容,他也是清清楚楚的。让李敖李先生到东吴来,赞成他也好,不赞成他也好,那你在课堂上。在学术上和他讨论,让同学来做个选择,这是一所大学的学术生命,要延续、要发展,不可缺少的就是兼容并蓄。
这篇演讲后三个月(11月14日),章孝慈突在北京脑溢血,从此陷入昏迷。12月13日我写信给东吴历史系主任王庆琳,说:
前承素昧平生之东吴高材生黄宏成青眼建议、校长慧眼亲邀,复蒙吾兄大驾光临,竟使李敖在他人濒临退休之年,得进大学执教,对东吴言,足彰自由人文学风之光宠;对李敖言,终得有人识货之礼遇,“寒雨连江夜人吴”,每一念及,百味杂陈。近日校长一病如此,百味之外,益增苦涩,正思有以略尽心意之际,顷得系上转知东吴大学秘书室专函,云“各单位同仁之捐款,可委请专人统筹,齐一划拨入户”,特写此信,奉报三点:
一、自执教以还,每月薪资,皆由校方直汇我在邮局专户,我一直原封未动,早拟退还,为恐校长怪我矫情,故暂置之。于今累积至新台币六万三千二百五十五元,我特全部提出,再照数加捐一倍,共计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元,随信附上,敬请查收。
二、今后每月薪资,累积到学期终了,我会继续比照办理,加倍奉还。
三、我正筹办一李敖私人收藏拍卖会,如果成功,对校长自可多金多助。
深感校长与吾死相知之情,特陈心意,聊报一二。……
我筹办的拍卖会,陈中雄介绍由传家艺术公司白省三主持,1995年3月5日在新光美术馆举行,结果极为成功。4月5巳《中央日报》有这样的报道:
为章孝慈筹款拍卖所得完成分配
李敖捐七百万元给东吴大学
【黄富美·台北】喧腾一时的“为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筹款”拍卖会
活动昨日划下完美句点。提供收藏品义卖的作家李敖昨日公布拍卖所得分
配,当场捐出七百万元予东吴大学,及个人1993年度教学薪资的二倍十二
万六千五百一十元,由当初向章孝慈力荐聘请李敖任教的东吴法律系学生
黄宏成代表接受,另四百九十六万九千元李敖将另行斟酌移做雏妓救援、
促进二二八族群融合及子女教育基金。
李敖表示,“拍卖会成功,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反而是大众力量
有以致之。这方面他首先要感谢二十九位买主的大力襄赞,尤其买了孙中
山先生墨宝的张慈让先生,他不但花了三百二十万买字,还当场捐出一百
万元帮助章校长。听说事后有人出六百万元请他割爱,他都不肯,真是义
行可风。会计师黄秋雄买字之外,又捐出五十万,也让人感佩。”总计这
次拍卖所得落槌价共一千一百零二万元,加上另外捐赠的一百五十万元,
并扣除拍卖公司手续费五十五万一千元,总计一千一百九十六万九千元。
李敖依当初约定,把它分成五项用途,其中七百万捐给东吴,由东吴
自行决定在章孝慈医疗基金,兴建女生宿舍,章孝慈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推
广上的分配比例。另四百九十六万九千元,李敖则决定自行调配用做雏妓
救援、二二八族群融合及子女教育基金。李敖并当场致赠书帖予张慈让、
黄秋雄两位先生,表达个人敬意。张慈让稍后并表示,在“国父”墨宝风
波告一段落后,他会把该幅字捐给“政府”单位。
《中央日报》未便报道的,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我在4月4日的记者报告会宣布捐给章孝慈七百万的同时,还发表了我与汪荣祖合写的《蒋介石评传》。我即席说:“今天是蒋介石死后二十年的日子,别人把他做的坏事忘记了,可是我没忘记,所以二十年后,还由汪荣祖教授同我合写这部评传鞭尸他。——刚才捐出的七百万,证明我李敖多么爱蒋介石的孙子;现在发表的这部书,证明我李敖多么恨章孝慈的爷爷。我李敖的恩怨分明,在他们祖孙二人身上,正好做了既强烈又鲜明的对比!”
章孝慈在1996年2月24日死去,我隔天即写一信给他双胞胎哥哥,全信如下:
孝严先生:
几个月前你的电话,我至今未回,你当然不会以“无礼”论断此事。
昨天《联合晚报》发出“李敖建议把孝慈葬在东吴”的新闻,我已请
东吴学生黄宏成(就是向孝慈建议东吴应请李敖来校的那位学生)向校方
转达,如校方由于官僚作风搪塞,我建议归葬桂林,长眠于令堂之侧。盼
你不基于政治考虑,婉商此议于申德夫人。并请转告:火葬才是真佛教徒
的作风,此有史迹可考。若以巨金市墓地,绝对是下策,务请三思。我生
平不参加婚丧喜庆。申德夫人处,请代致意。此请
双安
李敖 1996年2月26日清早
我的建议未蒙章孝严这个小官僚采纳,章孝慈最后由“星云大师亲自主持诵经仪式”后,“安葬于三芝乡白沙湾安乐园”,从他卧病到死亡,我都没去看他。——我用我的方式,怀念了这位小我六岁的朋友。
我在东吴教书期间,留有一信致章孝慈:
孝慈兄:
昨天下课回来,得知吾兄亲邀参加东吴音乐会,我歉不能去,有愧雅
意。今早复电,适吾兄外出,特请秘书小姐代达,想蒙鉴及。
日前周玉蔻向我描述吾兄桂林行,听来令人动容。这位女士上穷碧落
下黄泉,不遗余力,可惜史学方法训练稍差,故所作流为“报道文学”。
静宜大学受吾兄感召,亦以邀请信及聘书前来,我最后谢绝了。
吾兄大手笔请李敖来东吴,岛上报章所刊已多。海外报章亦复不少。
就海外友人剪寄者影印附上,聊供一笑,最有趣的是《东方新闻报》说李
敖“言行如禽兽”一段:
言行如禽兽
当然,我并非在此指责章孝慈恩怨不分,是非不明,他能够放开胸襟,
容忍异己,忘记怨仇,固然可博得君子坦荡荡的赞赏。但过分迁就类似李
敖这种人,除了给人有欺善怕恶的印象外,还给人有额顶的感觉,对章孝
慈及他先辈来说,这是得不偿失的。
正如李敖自己所说,章孝慈请他教书,正是引狼入室。
足见吾兄不辨禽兽,去孟子诛杨墨远矣!
台大近日调查哲学系事件,我有一信给陈维昭,副本附上,可见我火
气之盛。
来到东吴,独步后山,独通书库,山林与学术之乐,他人不知也。独
乐之时,心想大江东去,垂老入吴,此皆章孝慈破格“引狼”之功,如不
被解聘,此生或将终老干斯。窃笑之下,不禁神驰。此问
孝慈校长大好
李敖 1993年10月27日
黄宏成下周去服兵役,一年后回。
章孝慈收信后还不死心,又来电话亲邀,我还是拒绝了。我不参加音乐会的真正理由是我不去“中正纪念堂”,但我不愿伤他心,故不说理由,这是我为人又守原则又细心之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