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84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84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躺在轻轻摇晃、暖烘烘的卫生列车里。由于矢血过多,十分虚弱,他感到这
一切部是很久恨久以前的事,好象隔了一辈子。这里已是乌拉尔的早冬天气。
这里原来是一所学校,现在是野战医院。病房里躺着几个不能走动的病人。
特列季亚科夫正在给罗依兹曼刮脸。他们两人台起来只有三只好手和两只能
看得见的眼睛。他想弯腰,但是腰上的伤口使他弯不下来。想蹲下,腿上的
伤口又使他蹲不下去。有个叫萨沙的姑娘,经常来医院帮助护理伤员。几天
之后,特列季耶科夫和萨沙坐在走廊的窗台上,听萨沙讲述两个月前牺牲的
一个也叫沃名佳,并和他同龄的人的故事。在一月底一个白天,不知为什么
他一直坐立不安,一种不幸的预感在折磨着他。当学生们又来到医院时,他
立刻发现萨沙没和他们一起来。“她母亲住院了,所以。。”一个小伙子说。


特列季亚科夫自己也了明白为什么人家偏偏要对他讲这番话。吃过晚饭,他
终于下了决心。他求基捷涅夫帮忙:“大尉,今天把你那件大衣借我用用。”
“噢嗬!”基捷涅夫眉飞色舞他说,“好嘛,要去打野食啊。”大家齐心协
力把他收拾停当,他现在才发现,自己只有一只手,什么事也干不了。冻硬
的雪在靴底下吱吱响首,在零下十五度的天气里,只要吸气稍微深一些,鼻
孔就感到刺痛。萨沙一直没有回来,他一个人站在台阶前,快冻僵了。恍惚
中他见到一个人影。“萨沙!”他叫了一声。她转过身,哆嗦了一下,朝后
退了几步,哭了起来。他用后背给她挡住风,自己却被冻得说不出话来。“你
大衣里还有什么吗?”萨沙问。“有。”“什么?”“一颗心。”几后天,
萨沙请他到自己家里,用上豆款待他。他问:“你当时见了我怎么吓成那个
样呢?”“你没看到你的样子有多可怕。浑身是雪,象只浪一样。我甚至觉
得你的眼睛都闪着绿光。”这天晚上,他走在绵厚的雪云密布的天空下,边
走边想。他想到萨沙,想到战争,想到备条战线上已经流了三年的血,而世
间的一切竟巧妙地溶合在这血中。对重伤员来说,夜里的时间最难熬,对伤
快养好了的人来说,最难打发的却是傍晚。在这种时刻,被战争隔离开的所
有亲朋好友,不论是已死的还是活着的,会统统来到你的身边。这天夜里,
他梦见了父亲。他变得那么矮小,头刹得光光的。他甚至没有向他告别。当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他正好在少先队夏令营里。他相信,战争迟早会结束,
他从前线回去,一定要证明他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罪。他想到了萨沙和她患
肺炎的母亲。邻居说她母亲是个德国女人,这只有什么关系?她父亲不就是
为了打德国人牺牲在前线?他再也睡不着觉,溜出来与同房病友阿特拉科夫
斯基大尉一起到走廊上抽烟。大尉告诉他,41 年,他受伤被俘。在押送他们
的路上,他从一个小山包看到了整个战俘队伍。他们中有多少人活到了今天
呢。战俘营里,和他在一起的有个飞行员,也是这么个小家伙。他明知等待
他的是死亡,却毫不犹豫地驾机冲向铁路桥,他被爆炸的气浪抛出去,却没
有死。后来他死于传染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幻想着逃出俘虏营。不过,
即使能逃出来,也要象阿特拉科夫斯基那样,反复证明自己没有变节,没有
出卖任何人,他身上也会留下一个既看不见又洗不掉的污点。特列季亚科夫
终于伤愈出院了。月台上弥漫着白云似的团团蒸气。他搂住萨沙,使劲地吻
了吻她,跳上已经启动的列车。列车驶上了弯道,长长的车身弯成了弧形。
萨沙不见了,消失了,在他的嘴唇上还留着她泪水的咸味。他回到了部队,
排里也添了几个新人。1944 年,异平寻常的早春来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下
来,排里又倒下了一批战士。特列季亚科埋葬好战友,心里不时想到萨沙,
想到母亲,想到前面就要到敖德萨,到黑海了。妈妈来信提前祝贺了他的生
日:4 月28 日他就满20 岁了。这天夜里,他们攻进了车站。一发炮弹打断
了他的胳膊。他坐上卫生马车,就这样背向着前线离去了。他的一排人、战
争、统统留在了背后。再见吧,仿佛生命又完成了一个轮回。马在路上迈着
稳健的步子,驭手抖动缰绳催促着它们。突然听到一阵冲锋枪的扫射声,他
倒了下去。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躺在地上,他看到马顺着坡道飞奔而下,
在天空的背景上,一个烟气腾腾、灰蒙蒙的东西开始往上升起。当卫生指导
员勒住马,回过身来看时,在朝他们扫射和他倒下去的地方什么也没有了。
只有一团爆作的烟云从地面升起。高高的天空上,风儿推着一排排耀眼的白
云悠然浮过。

作品鉴赏这是一部军事题材作品。军事题材小说在苏联文学中占着一


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拥有一大批蜚声文坛的作家。但是,时代毕竟不同了。
如果说,40 年代的战争文学单凭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便能满足获得解放、沉
浸在胜利欢乐中的大众感情自喷和时代需要的话,那么当代的战争文学作家
倘若不能更深入把握历史意蕴和战争本质,不能更广泛地探悉时代意识和当
代社会现实,不能更留意掌握现时代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方式,想要写出高
层次的战争文学作品是很困难。由于苏联的作家的不断探索和开拓,从样式
上来说,苏联的战争文学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即全景小说、战壕小说和
纪实小说。五十年代,三位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巴克拉诺夫、邦达列夫和贝
科夫为战壕小说的开拓作出了贡献。他们的代表作《一寸土》、《最后的炮
轰》和《第三颗信号弹》,尽管具有“非英雄化”倾向,对严酷的“战壕真
实”的描写流露出自然主义的痕迹,但他们对苏联战争文学的创造性开拓,
却是不可磨灭的。所谓战壕小说,是以简练的手法,通过短小精干的内容(多
是中篇或短篇)、单一的情节、精简峋人物、严峻的环境和往往是悲剧性的
结局,着意揭示一些普通士兵、游击队员等平凡小人物在战争中的遭遇和命
运,他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来说明战争中人的价值和作用。这类作品,
虽然没有全景小说那样大江东去的恢宏气势和史诗性规模,但在描写战争中
的局部战斗和日常生活,刻划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因素方面都游刃有
余,富有光彩。这些作品的主人公虽然都无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但正是他
们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巴克拉诺夫的《永远十九岁》就是这类作
品中的上乘之作。作品的构思始于16 年前,当时正在拍摄依据他的中篇小说
《一寸土》改编的电影。扮成战士的演员在掘壕堑,在挖开的战壕里作者发
现了一具青年军官的遗骸,多年来他一直苦苦思索:“这个无名军官是谁?”
作为一个幸存者和无名军官同的龄人,他决心试图以对主人公、19 岁的中尉
特列季亚科夫短暂而平凡的一生的追述,来再现战争中这一代人的命运和他
们的内心世界。特列季亚科夫战前的命运是不幸的,父亲的无辜彼捕,给他
和他的母亲及年幼的妹妹带来了厄运。但战争伊始、在年龄还不够征兵的情
况下就主动报名上了前线。他并没有在战争中建树丰功伟绩,而只是象干千
万万普通战士那样尽到了一个军人的职责。他三次负伤,两次重返前线,最
后一次带着对胜利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于一瞬间埋人地下,无声地长眠在远离
家乡的乌克兰大地上。作家通过对战争日常生活细节(战斗、负伤、住院、
恋爱等等)和主人公在各种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及感受细致入微、朴实无华的
真实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富于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年青中尉
形象。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似乎刚刚起步,便抵达了终点。但读完本书,读
者会从心底深处喊出:他是永生的!

《永远十九岁》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4 年出版的马振衰译本。

(严永兴)


钦·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1980)

作者简介见“白轮船”条内容概要在哈萨克大草原的一个僻静的小
会让站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正在值班的铁道工叶吉盖的妻子半夜里匆匆跑来
告诉他,他们的老向事、好朋友,这个会让站最早的工人卡赞加普去世的噩
耗。这个夏末的夜晚很不平静。傍晚时分就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追踪着
小野鼠闯到铁路边上来。叶吉盖突然想到人死后灵魂转移的说法。传来噩耗
时一辆通行无阻的军用列车刚刚开进萨雷——奥捷卡1 号禁区,即直,接开
到宇宙飞行器发射场去的。有好几趟列车驶进鲍基雷——布基内站会车、错
车。等到有人来接替。叶吉盖跑回去为卡赞加普准备下葬事宜时,他第一次
看到草原的那一边,宇宙火箭发射场上空有一条象冒火的龙卷风似的东西腾
空而起,一枚火箭飞上了天空,原来这是一次载人飞船的应急发射。苏美共
同进行的空间计划的一部分“均等号”空间站出了事故,现在在地球的另一
端。在美国的内华达州,一艘美国的飞船也起飞了,它也是飞向“均等号”
空间站,负有相同的任务。这两艘飞船部是根据来自科研航空母舰“公约号”
的指令起飞的。“公约号”是苏美“创造”空间计划联合指挥中心的基地。
“公约号”航空母舰的固定停泊点是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以南,一个距离海
参岚与旧金山相等的范围里。此时此刻,联合指挥中心正密切注视两艘飞船
进入“跳板”轨道。“均等号”对于“公约号”联合指挥中心发出的信号没
有作出反应。“均等号”出了什么事,这关系着地球和人类的命运。为了搞
清楚“均等号”上二名字航员的情况,设在“公约号”上的联合指挥中心决
定派出两艘载人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成功了,但上去的两名字航员查
遍了所有的隔舱、实验室,搜寻了所有的角落,没有发现“均等号”上的人。
后来终于在值班日记里发现一封信。信是用英文、俄文同时写成的。他们叙
述了如何收到神秘的无线电脉冲,由于好奇他们发出回答信息,结果信号立
刻彼收到。他们发现了另一个可居住的空间,另一个智慧发源地的存在,它
是林海星。互通信号后,他们决定接受邀请,去访问林海星了。不久,他们
从林海星发回情报,详尽描绘了林海人的生理、智能和社会特征。显然,林
海人是比地球人更文明的人类。他们长着天蓝色头发,身高约2 米,科学技
术水平很高。他们的社会没有国家机器,不知道武器,不知道战争是什么。
他们的语言学家研究了在太空中截听到的英语和俄语词汇,加以分类,编成
了地球语言词汇表,可以与地球人进行交往。他们满心希望能和地球人建立
联系,为了显示非凡的理智的胜利,为了交流不同社会文明的经验,为了开
辟宇宙各星球问人类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新纪元。值班日记最后写明,28 小时
后他们将返回地球。美苏两国最高权利机构对此情报惊慌失措。他们商定了
一个“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