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有你可简直不行啊。”但他想到女婿前程似锦,要是他提升了,还可带
伊斯克拉到法国去一趟,转而支持他,并为他感到骄傲。伊斯克拉根本不想
去法国,全力扑在处理信件上。她请求父亲为一位会计说说情,保住住房证。
结果对方要苏达科夫安排一个亲友的工作作为代价。苏达科夫感愤地说:“我
真受不了,腻味透了。这种条件反射是怎么形成的?你给我木料,我给你钉
子;你给我一个合股建房名额,我帮你提前买到‘日古利’小轿车,嗨,不
仅办大事这样,随便办点小事也这样,简直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苏达科
夫问叶戈尔是否在外搞上女人了,叶戈尔矢口否认。他对苏达科夫一家表示
感激涕零的话语使苏达科夫相信,即使叶戈尔顶替卡拉梅斯洛夫的职务,比
自己的职务更高,也不会忘记这个家的。苏达科夫的老同学前来求见,叶戈
尔劝阻说:“一个人只有绝对不顾虚礼俗套,才能出人头地。”苏达科夫多
少还有一丁点儿良心,接见了者同学。原来他老同学的儿子爱上了波兰姑娘,
鉴定里说他想逃往保加利亚,因此学校决定不准他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苏达
科夫听罢答应帮忙,并说:“那种只求自己保险系数的家伙简直是狗养的!
为了表现自己积极,把事情全搞糟了。哼,卑鄙,畜牲!我给阿帕利欣打个
电话,他会帮助解决的;正好他要求我让他出国去呢。”结果事情未成。普
罗夫和伊斯克拉请求父亲再想想办法。苏达科大无奈地说:“你们全都以为
我手里有根魔杖似的。”这时叶戈尔巧妙地接着说:“这玩意儿流动性很大,
你永远也不知道它目前在谁手里,是谁在指挥它。”人工流产使伊斯克拉的
身心都受了创伤。现在她已恍然大悟,一看到叶戈尔就感到痛苦。母亲能理
解吧,可父亲却责怪她平庸。叶戈尔背着伊斯克拉与苏达科夫上司的女儿阿
丽阿德娜作爱。“过去惊心动魄的苦难经历”,“这个家庭的俘虏、“与伊
斯克拉结婚是为了感谢她的夹肉面包”,“要向前发展,充分发挥才能,就
必须有自由”等等这些花言巧语,使阿丽阿德娜陷入想入非非。他亲自上门
找伊斯克拉摊牌。伊斯克拉认真地对她说:“他会把您蹂躏个够,再在您身
上把脚擦得干干净净,然后从您身上迈过去。。”并劝她别让叶戈尔接近她
父亲上级的女儿,不然叶戈尔会把她替换下来。她俩对叶戈尔来说,只不过
是一座渡他过了河的桥罢了。叶戈尔这次正是利用阿丽阿德娜的关系,得到
晋升。普罗夫早已看出叶戈尔心术不正,很同情姐姐,祈求上帝让叶戈尔死。
可在苏达科夫眼里,叶戈尔是个年轻,前程远大,学识渊博,有政治头脑,
懂得三种外语的杰出人才。苏达科夫反对儿子与售货员的女儿卓娅恋爱。儿
子气愤他说:“你发展到这种地步可真有意思的。”“。。一个人的灵魂会
被满身的肥肉给蒙住。有的人居然会变得象只畜牲,叫人不敢祝他健康、幸
福。”有一天卓娅女友的父亲病故,普罗夫跟卓娅前去看望,他心情很沉重,
他很同情这一家。出来时抢了人家的皮包被抓进派出所。卓娅的母亲保他出
来。普罗夫说:“我当时抢皮包跑了的时候,心里有一个坏念头,不,应该
说是恶毒的念头。我之所以产生这种恶念头,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对一些事情
无能为力。我希望我的家清清白白。”普罗夫的同学科利亚·哈巴尔金在自
杀前一天曾对他说过:“动物大概比人更幸福,因为它们不会思索”,“说
真的,最幸福的要数石头了,我希望变成一块石头,在世上存在千百万年,
什么都看在眼里,可对什么事儿都无动于衷。”苏达科夫一家的生活里,早
已危机四伏,可他却自我感觉良好,总爱对外宾说:“我们的生活很美满。。”
当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他才顿悟。所以他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时说
了“我们的生活很美满”之后,放声哭了起来。
作品鉴赏《“聋人”之家》描写了苏联当代高级外交官之家的日常生
活,以及与外界的联系。剧作家旨在以小见大,用戏剧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心理,揭示当代权贵之家的内幕,反映苏联当代社会矛盾与冲突。
外交官苏达科夫生活优裕,每天酒足饭饱,迎来送往外宾。内有美貌、贤慧
的夫人娜塔莉娅;外有百依百顺、八面玲珑、神通广大的女婿叶戈尔。膝下
儿女双全——儿子普罗夫是九年级学生,女儿伊斯克拉在报社工作。每每外
宾来访,都受到他家的热情接待。儿子、女儿、夫人、女婿及府上的一切都
给外宾留下美好的印象。他总爱对外宾说:“我们的生活很美满。。”可就
在这美满生活的表下,潜伏着种种危机。它使人颓废,萎靡不振。儿子普罗
夫对父亲的养尊处优,姐夫的所作所为早已反感。但是,他只有十六岁,对
当今社会、家庭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能为力。他失去信仰,产生了恶毒的念头。
或是向上帝祈求,或是采取极端行动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尽管普罗夫本质上
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但他面临现实生活,感到十分迷惘,普罗夫的同学
小哈巴尔金因无法摆脱心灵的痛苦而自杀。他曾说过:“动物大概比人更幸
福,因为它们不会思索。”“最幸福的要数石头了,我希望成为一块石头,
在世上存在千百万年,什么都看在眼里,可对什么事儿都无动于衷”。普罗
夫与小哈巴尔金的言行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苏联当代知识和经验不足,思想和
行为欠成熟的青少年,面临现实生活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它反映出来的
不是一、二个人的道德危机,而是整个一代人的迷惘。苏达科夫的女儿伊斯
克拉与丈夫同床异梦,成了丈夫的抛弃物。丈夫靠着她,利用了她父亲向上
爬去。她表面沉默寡言,头脑却十分清醒。她向叶戈尔的新猎物阿丽阿德娜
指出,她俩对叶戈尔来说只不过是一座渡他过了河的桥罢了。伊斯克拉身体
被摧残,心灵被损伤,人格被侮辱。可她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全力投入
处理投诉的信件。这说明她是个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女人。作
者通过她的遭遇,表明了苏联当代社会中为人厚道、善良,品德高尚者前途
坎坷、命运多舛。苏达科夫的女婿叶戈尔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使得苏达科
夫相信他是个杰出的人才,工作上不可缺少的助手。实际上,他是个精于权
术,灵魂肮脏的野心家。他把苏达科夫的女儿当作人梯,一旦爬到比苏达科
夫更高的职位,便与他们一家反目。他为了解除束缚,要妻子去流产;为了
晋升,勾搭苏达科夫上司的女儿,让她为自己铺设道路。他追求的是出入头
地。为了出人头地,他可以不择手段。无行者的飞黄腾达,步步高升,意味
着崇尚正义者的痛苦和屈辱,掌权者的昏聩无能。苏达科夫这个昔日的战士,
今日的外交官,是个昏庸的官僚。平日沉醉于安逸的生活和小人的奉承拍马
之中。他对身边发生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闭目塞听,犹如聋子,犹如瞎子;在
野心家、骗子手、两面派设计的迷宫中,他辨不清是非。高官厚禄已使他丧
失了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基本品质,使他不知不觉地卷入权力交换之中。他不
知道这种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还多少有一
丁点儿良心嘛!”作者十分强调戏剧的社会意义。剧本是有尖锐的公民性。
他集中力量记录下触目的社会现象——高官的昏庸,品质高尚者前途坎坷,
德行低下者反倒一帆风顺。召唤人们去深思这种社会问题。写作手法细腻,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谈话语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自然引出戏剧冲突,给人
以逼真感。角色台词生活化,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富有潜流。创作风格以
其自然流畅、推心置腹的语气,温和的调子和追求准确地再现日常生活等等,
与阿列克谢、阿尔布卓夫的美学观点相近。
(梁爱菊)
格·雅·巴克拉诺夫永远十九岁(1979)
作者简介见“一寸土”条。
内容概要一群活人站在刚刚挖好的堑壕沿上,而他坐在下面。铁锹嘎
吱一声铲到了什么东西上。挖出来一枚红星勋章。勋章的铜扣在沙土中已经
锈蚀得发绿了。下雨了。细雨飘洒在演员们在电影开拍前穿上的士兵服装的
背上。三十多年前在这一带进行过战斗,那时候,现在站在这里的人中有很
多还没有出生。而这些年来他就一直这样坐在战壕里,任凭深深渗入土中的
春水秋雨浸泡,任凭天空中云朵飘浮。早晨,太阳从那个时候还不曾有的城
市上升起,它象往常一样地升起来,温暖着大地上的万物生灵。1943 年秋天,
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十九岁的中尉特列季亚科夫离开了军校,横越全国,追
赶到他应该去报到的部队的驻地。他被分派到炮兵连任指挥排排长。全排所
有的人,都在小屋外面挖避弹掩体。他们全是些年轻力壮、血气方刚、在战
争期间长大成人的小伙子,许多人身上都有几次受伤后留下的疤痕,战斗在
这个地殷上稀稀拉拉地持续了几天,德军和苏军战壕之间那片没收割的麦田
越来越多的麦子被炸飞了,到处是黑色的弹坑。在炮火准备开始前半个小时,
特列季亚科夫跳进自己的掩体。太阳怎么老是不出来呢,真静啊,静得叫人
害怕。上前线的头几个月他为自己有这些念头感到害臊,还以为只有他一个
人这样想呢。原来,在这种时刻大家部一样,在这几分钟里每个人都想着自
己的心事,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啊。突然,在他们头上传来了咝咝的响声。
敌人开始轰炸炮兵阵地,面前的一切都掩没在硝烟之中。特列季亚科夫传达
了射击命令,迫击炮连背后的树丛里腾起了硝烟。答地里的德国人突然丢下
迫击炮,四处逃散。有的跑着跑着就倒下了,东倒一个,西歪一个。战斗在
遮天蔽日的尘土和硝烟中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小时。被迟滞在反坦克壕前的坦
克已经越过壕沟。战地留下倒在那里的步兵,他们身上被太阳晒褪了色的军
装在干枯的草丛中与这发红的土地融在了一起。电话机里传来营长的声音:
“坦克,坦克。。你看见多少辆坦克?”“看到五辆。。我马上。。”他想
说“再数一下”,但没等他说完就被掀倒了,粘滞的唾沫从嘴里流出来,他
用衣袖抹掉。他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很奇怪:一点儿也不害伯了。
他看到了战场,看到了炮弹正在炸开,看到了正在跑着和正在倒下去的人,
看到四周倒下的战友那恐惧和痛楚的脸,看到血从大衣袖口里滴出来。担架
抬,汽车运,颠簸折腾,他感到生命正在渐渐地离开他的躯体。他被脱光衣
服抬到还保留着体温的手术台上。有件东西在身体上钝钝地一划,盆子里味
啦响了一声。好象又划了一下,盆子里又咔啦咔啦响了几下。几天之后,他
躺在轻轻摇晃、暖烘烘的卫生列车里。由于矢血过多,十分虚弱,他感到这
一切部是很久恨久以前的事,好象隔了一辈子。这里已是乌拉尔的早冬天气。
这里原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