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57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57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利安与泽农在因斯布鲁克邂逅相遇。久别相逢,兄弟二人感慨万分。泽农
向亨利讲述了他二十年来的经历和在医学研究及炼金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他
说,二十年的坎坷教给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本领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思想和
行动。泽农感叹,传统的习惯势力往往占据优势,然而世界上不乏比我更无
畏、更彻底、更自由的先行者,教会惧怕他们,设立火焰法庭烧死他们是不
足为怪的,他们堪称我们这个时代的巨人、怪兽。为了甩掉密探的跟踪,泽
农同亨利仓促分手,不知去向。亨利的一生是在国王的军营中度过的。但是
从军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誉和财富,但他对此并不介意,他常以流浪汉自诩,
苦中作乐。在一次袭击战中,他不幸中弹身亡,泽农为摆脱教会的追捕而不
得不隐居起来,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感到异常压抑。于是他先到波兰从军,
后到瑞典,得到重用,失宠后又到德国,不久又从德国来到巴黎。他被介绍
给王太后卡特琳,但王太后听说泽农曾发表过反对宗教教义的医学专著,故
对他态度冷淡。泽农非常气愤,断然拒绝为王太后服务。王太后发布命令将
泽农发表过的所有著作全部焚毁。泽农不得不又一次卷起铺盖,他决定乔装
改扮,返回家乡布尔热。家乡的人早就忘记了他这个人,因此他得以用化名
在家乡隐居下来。他开设诊所,专门治疗救济孤寡老人。他的医术已达到炉
火纯青的程度,每天清晨有成百上千的人等候在他的诊所门外。他重新开始
写作,苦苦思索诸如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瞬间、永恒等抽象的哲理。
就这样他在布尔热一住数年。但这几年并不平静,他曾救治一个反抗天主教
会的青年,并资助他逃跑;他的诊所有一个名叫西彼安的伙计,他的女友因
杀婴罪被捕,她供出了所有同伙和修道院的年轻修士们夜间聚会淫乱的详
情。西彼安等人被捕,供认泽农是他们的同谋。泽农曾想逃离布尔热,可是
在海边他彻悟了,他认为,人对自己的同类骨子里存有一种仇恨和厌恶,不
是今天以宗教纠纷的形式流露出来就是明天以另一种形式发泄出来。人类普
遍的灾难与痛苦绝不仅仅来源于局部的宗教纠纷,而是根植于人类生存的最
基本条件的痼疾之中。只要这个世界不改变,人类生存的条件不改变,那么
无论走到哪里,等待他的都将是同样的命运。于是,他大踏步走到法官面前,
用异常平静的声音宣布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会场为之愕然。在狱中,泽农进
一步思考了他为之贡献了毕生精力的炼金术。泽农觉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部
如同炼金术一样神秘莫测,变化多端。但他相信客观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信它终将会被人类所认识并掌握。为了捍卫这一否定上帝的思想,泽农将
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开庭结束后,布尔热教堂的仪事司铎到狱中告诉泽农,
他的不可饶恕的罪行是无神论和亵渎上帝。另外,泽农生活上的有失检点是
他失去民心的主要原因。泽农听后异常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总要把性
爱当成万恶之首,而对满目皆是的暴力、凶残、不公正却熟视无睹、置若罔
闻?泽农宣言不讳地宣称自己是个叛逆分子,宣称他所生活的时代本身就充
满了动荡、变革、反抗。议事司译为泽衣的才华感到惋惜,不得不宣布明天
他将被押赴刑场,处以火刑,但他还有一晚上的时间考虑,如有悔改之意,
愿意把他丰富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用来为教会服务,那么他还有生的希望。
泽农曾产生过片刻的动摇,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死,而且是自己杀死自己。
他用一块藏在桌子夹缝里的刀片,以外科医生特有的敏捷切开了四肢的大动
脉。明天当众焚烧的将只是一具僵尸。泽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自由。他又重新回到了冥冥宇宙的怀抱之中。这一年是1569 年,泽农60 岁。

作品鉴赏《苦炼》是部历史小说,然而与《阿德里安回忆录》不同的
是,小说的主人公泽衣是个虚构的历史人物,但是,在尤瑟纳尔看来,这并
不意味着小说可以随意创造,不顾或者很少顾及历史事实。泽农是主活在16
世纪的一个集医生、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三任于一身的人物,那个时候正是法
国乃至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方兴未艾的时代,资产阶级正在兴起,
教会和王权的统治受到了冲击,在中世纪黑沉沉的夜晚,开始显露出资产阶
级个性解放的曙光。“苦炼”是炼金木中的一句行话,它指的是物质分解和
融化的那个阶段,据说,那是大功告成前景难以攻克的一道关口。作者用这
个名词作为书名,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象泽农这样一位摆脱了陈规陋习和
狭隘偏见的人文主义哲人还要经受严峻的考验,甚至是死亡的考验,它也象
征着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在战胜封建主义和教会之前的那段“黎明前的黑暗”。
可以这样说,泽农是由16 世纪欧洲许多著名人文主义者拼凑而成的人物。比
如他的身世,私生子,进修道院当僧侣,就与荷兰著名人文主义者埃拉斯姆
的生平极为相象,另外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大多是医生,哲学家和科学家,至
于著作被焚禁,作者本人被处火刑烧死,更是不少人文主义学者的悲惨命运。
但是,尤瑟纳尔自有她的高明之处,她并不是机械地拼凑出泽农这样一个人
物,而是充分调动文学手法,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具有多重性格的典型人
物。泽农天生智慧超人,学知渊博,是一位大学者,作者用大量篇幅写他作
为哲学家而思考抽象问题,作为医生而治病救人或出版小册子向愚味的人们
宣传科学知识,但也没忘了描写他的另一面,即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
比如写他与女仆的爱情,写他抵御不了女佣人的诱惑,尽管第二天“醒来不
免悔恨不迭”。即使在他隐居的时候,他有时也会忍受不了清心寡欢的滋味,
逢场作戏干那么一次,还因自己精力充沛而沾沾自喜。修道院里的小修士的
夜间聚会淫乱,他虽然不受引诱,但既不告发也不加拦阻,实有纵容的嫌疑。
作者这样写,并不是为了增加一些“有趣的”情节来吸引读者,她这里写出
的是一个反叛的泽农,因为在中世纪,禁欲是教会维护其黑暗统治的手段之
一,而象泽农这样的人文主义者则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歌颂世俗的享受和
欢乐,反对禁欲主义,因此,作者敢于写出主人公泽农“有伤风化”的一面,
其用意在于让读者全方位地理解一个距今数百年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苦炼》
描写的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作者用遒劲沉稳的笔展示出一幅巨大的时代
画卷,那里有宗教的狂热与残酷,有瘟疫的流行,有战争的风暴,有哲人的
抽象演绎,更有人文主义与黑暗中世纪之间惊心动魄的对垒,它使读者再一
次领略了达·芬奇·埃拉斯姆、哥白尼、俐利咯、康帕内拉、布鲁诺等一批
先哲的伟大之处,而泽农这样一个集教士、炼金术士、医生、受女人喜爱的
魔法师、旅行家、慈善家、哲学家等于一身的人物形象,更给人们留下抹不
去的深刻印象。尤瑟络尔是一个崇尚古典主义的作家,《苦炼》在内容上自
不必说描写的是古代故事,在谋篇布局、叙述方式及遣词造句等形式方面,
也颇有古典主义的遗风。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借用古典小说的写法,比如写泽
农在各国流浪,从军,做御医,在非洲赎买女俘等情节,就完全是套用十六
世纪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俗套。《苦炼》的文字典雅,用词丰富,作者显然
对主人公生活的时代相当熟悉,在描绘王公显贵、哲人、炼金术士、贩夫走
卒、女佣等各类人物时,娴熟自如,准确生动,显示出不一般的功力。

(邓永忠)


朱利安·格拉克半岛(1970)

作者简介朱利安·格拉克(1910—),真名路易·布瓦里耶,1910
年出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年轻时,格拉克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所
著的《安德烈·布勒东》一书一直是研究超现实主义的重要专论。可是他本
人并不想归属于任何文学流派,而是匠心独运,自成风格。格拉克认为,文
学活动与社交和功利毫无关系,因此,他断然拒绝1951 年颁发给他狗龚古尔
文学奖,而且至今不同意以袖珍形式出版他的作品。格拉克最擅长小说创作。
1938 年处女作《在阿尔戈城堡》问世,作品充溢着神秘莫测的中世纪气氛和
虚无飘缈的梦幻色彩,与同年诞生的存在主义作家萨待所写的《恶心》中的
自然主义描写和道德的直接思辨形成鲜明的对照。1951 年写的《沙岸》描述
古时沙漠两岸的王国一直焦虑不安地等待着战争爆发的对峙伏态。作品从头
至尾以非凡的笔触精心刻画这影响人类命运的等待心理,烘托出一种扣人心
弦的虚空氛围。小说被评论界誉为战后法国文坛的一朵奇葩,30 余年未有能
与之媲美者。除了长篇小说,格拉克还娴熟地运用多种文学体裁进行创作。
他著有散文诗《巨大的自由》(1947),剧作《渔夫国王》(1948),随笔
《大写字母》(1967)和《边读边写》(1981)等。格拉克一直认为,文学
的生命不在“胃”里,而在心中;文学不是物质生活的啼饥号寒,而是心灵
的颤抖,想象的喷溢,其价值绝不能与消费社会的商品同日而语。格拉克文
学的成就和高贵的人格,使他在法国文坛占有德高望重的地位。作于1970
年的中篇小说《半岛》,充分体现出洛拉克的创作思想阳艺术风格。

内容概要西蒙在侯车室里往外看,阴影下的各种物体都满是灰尘,枯
燥乏味的愁意笼罩着车站。“这里真是无人可等,她不会来的,”西蒙想。
伊尔姆嘉写信说要来,但今晚来的可能性很小。火车到达还有20 分钟,他不
时地看大钟,看铁路铁轨。有列火车来了,但只有三四节客车,几位旅客下
车,无人迎接。西蒙狗鼻子依然顶着璃璃,内心升起一股强烈的等待欲。火
车开走了,西蒙走出车站,启动汽车向车站外驶去。布雷弗耐镇街道上空无
人迹,他又驶向海岸的干线道,眼前只有宽阔的路带。“我该干什么呢?”
他觉得麻木不仁。他只有驾车驰骋。在一个加油站处,他进入了一座小土堡
式的旅店。“我一点也不用着急,”他轻松地想。他觉得伊尔姆嘉不在眼前,
反变得比实在的她更加有血有肉。他走出来,发动了汽车。他问自己,万一
他赶不上约会,伊尔姆嘉怎么找到他?“不如一下午闲在布雷弗耐镇上。”
汽车驶上了凯尔格里特公路,他感到置身于清新广阔之中,似乎伊尔姆嘉就
坐在身边。驶上大路后,景色有了改观,看到了庄稼和果树。他倦缩在茫然
的等待中,想象各个地名的意义。他拐到一个小镇,见到的只是几间房子和
一座教堂,他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他想,伊尔姆嘉有可能不在火车上。现在,
他又在灰蒙蒙的苍天之下行驶。寂静笼罩着乡野,路上有一两家住房。看到
茅屋石灰粉刷的颜色,他想起伊尔姆嘉刚刚刮过的发脚泛着螺钿光泽的皮
肤,她坐在火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