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04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04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这种窘境也给他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和新生。这种突然降临的庆幸,
又使他与一位学生情人同居生活在一起,从而使他摆脱了把爱情理解为一场
战斗的那个可怕的妻子。萨宾娜离开日内瓦后,在巴黎定居。几经沧桑,几
经漂流,她感到四周空空如也。强烈的虚无感包围了她,她悟出了人生的奥
秘。人的一生所难以承受的并非累累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或许
生活中的奋争、操劳、反叛、追求等等所欲达到的目的,只是那生命中不可
承受的轻。在巴黎她收到了一封布拉格的来信,得知托马斯与特丽莎已死于
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这一死讯更增加了萨宾娜的虚无感。托马斯和特丽莎
返回布拉格后,一直生活在绝望与沉沦之中。由于苏联的占领,捷克似乎进
入了一个“葬礼的时代”,绝望之感在整个国家弥漫着,渗人人们的灵魂和
肉体,人们的生活如履薄冰,到处充斥着暗探、密告、监视。托马斯和特丽
莎当然不能逃脱厄运。托马斯因为过去写过的一篇文章,而被解雇,失业后
在郊外的一家小诊所找到了一份很差的工作,可由于托马斯拒绝与警察的所
谓合作,去陷害一位编辑,连这份很差的工作也丢掉了,最后成了一名窗户
擦洗工。从此以后,托马斯更加沉沦,只能靠偶然外遇的性游戏来填补生命
中的空白。特丽莎的心灵更遭受了极大的打击。祖国的沦陷,所钟爱的人的
沉沦,使她陷入了极度的混乱而难以自拔,可怕的是梦魇和幻觉给她的心理
蒙上了厚厚一层恐惧的色彩。为了摆脱缠扰不休的恶梦,她选择了一个荒唐
的尝试,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发生了性关系,然而,此等荒唐之举丝毫
也未改变她的本来心境。特丽莎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沉沦绝望的生活了,为了
她和托马斯,她建议双双隐居乡村,希望用乡村的静谧来安抚不安的灵魂。
最后,他俩因车祸而双双身亡,灵魂因死亡而得到了彻底的安息。不知是出
于对自己信念的追求,还是为表示对过去情人萨宾娜的忠诚,弗兰茨十分同
情和关注被越南侵占的柬埔寨战况,并积极参加一次进军柬埔寨的行动。这
一行动是由西方一些著名知识分子发起组织的,他们组成一支队伍开进越南
占领的柬埔寨,以迫使越南人允许医生入境。在进入柬埔寨的过程中,弗兰
荧体会到了伟大的历史事件与喜剧性的荒诞往往会自然而又奇异地结合在一
起。许多知名人士在为正义而斗争的掩盖下,却干着猎取虚荣的勾当。一个
夜晚,弗兰茨被几个拦路抢劫的歹徒打死。她的妻子克劳迪为他举行了葬礼。
他的学生情人站在远处恸哭失声。弗兰茨完成了漫漫迷途的永恒回归。女画
家萨宾娜一直流亡异地他乡,四处漂泊,最后定居美国。有一天,她写了一
份遗嘱,请求把自己的尸体火化,骨灰撒到空中。用死完成了生命所不能承
受的轻。

作品鉴赏昆德拉在谈小说时说:“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每一部小说都
要回答这个问题:‘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在他眼里,小


说的主旨乃在于描述人类存在的境况,并揭示其中深藏的奥秘。《生命中不
能承受之轻》便是这样一部描述人类存在境况并揭示其中奥秘的作品。人的
存在问题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进入现代以来,随着人类存在所面临的
种种危境的与日俱增,随着人对自身之在的困惑越来越多,这一问题,以一
种震摄心魄的形式尖锐地凸现出来。“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
去?”确已构成了艺术中最具现代意义的追问。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一部
作品是否具有现代精神,并不在于形式上的新异乖戾,而在于对于人的存在
境况的关注程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正是此意义上的现代作品。这部
小说以1968 年捷克事件为历史背景,用冷静而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外科医生托
马斯、女记者特丽莎、女画家萨宾娜、大学讲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境况和心
态意绪,揭示了人类生存的窘迫境遇和重重困惑,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面
对生存,面对历史,昆德拉揭去了古典式的理想主义罩衣,把生命存在所面
临的两难境地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荒诞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古典式的
理想主义一直沉溺于用理性编织起来的线性因果观念之中,在它看来,历史
的进程总是遵循一定的预先设定出来的逻辑因果关系。生存的抉择不外是一
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天使就是魔鬼,不是前进就是倒退,
不是是就是非,不是重就是轻,其实,人及其历史的存在绝非如此简单。在
生命的历程中,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常常无法摆脱充满悻论的怪圈。被众
人接受和尊崇的普遍道德律令,或许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灾难,酝酿着一个险
恶的阴谋;当你自以为在不断前行,不断上上升的时候,蓦然回首,你会发
现你不可思议的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当你被生活的重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
时候,你万万想不到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古典式的理想主义
认为生活充满阳光,其实这不过是一个理性的虚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理性
的欺骗。由于这个骗局,古典式的理想主义暴露出它的全部虚伪性和野蛮性。
只要我们翻翻历史,就会发现许多专人发捐的丑恶行径,往往都是在理性虚
构的遮掩下进行的,理性虚构使恶行得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的进行。
现代主义勇敢地击碎了这个幻象,砸碎了这个偶像。它向人类表明,与其沉
溺于理性虚构的幻象之中,不如无畏地承领生活的荒诞,哪怕会被荒诞推人
虚无的深渊。现代主义企望沉沦后的再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呈现
出来的便是这样一种极富现代意识的生活景观。托马斯困扰于性爱与忠诚的
两难选择之中。“他陷入了一个怪圈,去见情妇吧,觉得她们乏味,一天没
见,又回头急急地打电话与她们联系”。特丽莎与萨宾娜象征着他生活的困
境,代表着他生活的两极,互相排斥不可调和,然而都不可缺少。托马斯被
这种两难困境忻腾得精疲力竭。这使他的生活堕人了一种沉沦状态。特丽莎
由于爱托马斯而被其置入困境之中。托马斯的荒唐之举,促使特丽莎也进行
了一次荒唐的性试验。

这个试验不但没能让她摆脱困境,反倒使她更加惶惑不安。萨宾娜与弗
兰茨的性爱则呈现在一连串的错位之中。而弗兰茨在通问柬埔寨的伟大进军
中,体会到的不是献身的崇高,却是充满了喜剧色彩的一出闹剧。最后这四
个人都在荒诞的怪圈之中走向了虚无——绝对的生命之轻死亡。小说中主要
人物的经历表现了人类所面临的普追伏况,因此,这些人物及故事,都具有
一种普遍的象征意义。它既是一个人的故事,同时只是整个人类的故事。从
这个观点看作品,你甚至可以把四个人物视为一体,正如特丽莎与萨宾娜代
表着托马斯生活的两极一样。昆德拉的作品常常具有一种冷静的幽默,有人


称之为“昆德拉式的幽默”。他把幽默看成是小说的母亲。读这邹小说的人
们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种幽默的智慧所感染。昆德拉式的幽默并不是哗众取
宠的噱头,而是冷静的智慧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智慧的产物。这种
幽默源于他对生存境况的深刻理解和无情剖析。他完全打破了崇高与卑微、
庄严与戏谑,伟大与荒唐的界限,将作品中的人物放到一个既滑稽又严肃的
处境之中。特丽莎沉浸在浪漫的爱情体验时,肚子里发出了奇异的咕咕声;
托马斯在与女人调清以后,居然十分正经地归纳出三个已知项组成的公式;
小说中关于大便与斯林儿子之死及上帝存在是否真实的论述真是令人忍俊不
止。让我们看一段小说中的论述:“斯大林的儿子为大便献出了生命。但是
为大便而死并非无谓牺牲。那些为了向东方扩充领土而献身的德国人,那些
为了向西方扩展权势而丧命的俄国人——是的,他们为某种愚昧的东西而
死,死得既无意义,也不正当。在这次战争总的愚蠢中,斯大林儿子的死是
唯一杰出的形而上之死。”这就是昆德拉式的幽默。这幽默之所以冷酷是来
自于他对伪理性主义冠冕堂皇的东西的无情的暴光和嘲弄。它使人们发现古
典式理性主义的荒唐和虚假。另外,应该指出的是,昆德拉的幽默与现代派
中的黑色幽默并不相同。这与作者的叙事介入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昆德拉主
张作者尽量从作品后面消失。他曾引用一句犹太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
发笑。”用来说明小说艺术,并指出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这样在
创作中,昆德拉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的冷静,似乎在以上帝的身份俯瞰众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便是那个发笑的上帝。而在黑色幽默中,作者叙事介人
态度往往表露的比较明显,或许我们可以把“昆德拉式的幽默”称之为“无
色幽默”。

(宋伟)

塞弗尔特在窗旁

作者简介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斯洛伐克诗人。1901 年9 月
20 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自幼喜欢文学,不满二十岁就出版了
第一部诗集《泪城》,井以此成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寇占领了捷克,
他积极参加抵抗运动,还创作了不少抨击和揭露法西斯侵略罪行,鼓舞人民
起来斗争的诗歌。1949 年出版的《石桥》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他早年参加捷
克共产党,1929 年脱党,1968 年他支持自由化的“布拉格之春”,反对苏联
出兵捷克,并在持不同政见的“七七宪章”上签名,成为捷克著名的持不同
政见者。此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他不能在国内发表作品,而是通过多种途径
把作品送往西方国家发表。他曾于1969 年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主
席,不久即因政治原因被兔职。他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事业六十余年,出版了
近三十部诗集,主要诗作有《全部的爱》(1923)、《无线电波》(1925)、
《夜莺唱得多难听》(1926)、《信鸽》(1929)、《维纳斯之手》(1936)、
《别了,春天》(1937)、《母亲》(1954)、《哈雷彗星》(1967)、《匹
卡底里之伞》(197s)等。1982 年发表了长篇回忆录《世界如此多娇》。塞
弗尔特的诗继承和发扬了捷克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又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诗歌风格简洁明朗、朴实无华,充满爱国热情。由于他
的诗歌语言大众化,内容切近人民的生活,又具有民歌风味,读来自然流畅,
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曾先后两次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克利门特·哥特瓦
尔德”国家奖。由于他的诗歌“清新、生动、富有独创性”,1984 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桨。

内容概要在窗旁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路旁的小树在春日的照射下发芽开花。/妈妈她静
着止水,默不作声/轻轻地转向窗子哭泣。/——你为何哭呢,有什么痛楚难
言,/告诉我,什么使你忧伤不安?/——我要告诉你,我要告诉你,/待到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