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5783-钻石的历史 >

第19章

5783-钻石的历史-第19章

小说: 5783-钻石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特意给钻石配备了一套专门的降温设备,把钻石的温度控制在摄氏90度以下。但是萨尔兹曼没有这样的设备,而且又是单枪匹马上阵,连个后援都没有。对此,他只能耸耸肩:“那颗钻石风险极大,所以我放慢了速度。我也没往上加太沉的配重,只给了它一丁点压力,而且我也没敢让锯盘全速旋转。这个时候只能听天由命了,我又不是神仙。”    
    每隔15分钟,萨尔兹曼都要查看一下黄钻石的情况,为了减少切割时产生的热量,他特意把油膏涂得精薄。油膏涂得薄,他就得比平常更频繁地重新往锯盘上补充涂层,否则不是钻石把锯盘磨秃了,就是局部热量太高。黄钻石在锯盘上呆了7个小时。到了那天下午4点半的时候,萨尔兹曼停了锯,把钻石锁好之后就回家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和昨天一样调好了稀释的钻石粉和油膏的混合物,平衡了固定钻石夹子的力度,只是把钻石轻轻地压在锯盘上。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渐渐流走,比头发丝还细的切口离那团气泡越来越近了,其间,伯格打过来好几个电话询问情况。星期三下午,锯盘进入了云翳的范围,一直向下进发。萨尔兹曼沿着工作台来回踱步,不时地停在黄钻石前面查看进程,惟恐发生不测。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巴里·伯格后来说过:“萨尔兹曼切到问题地区的时候一条裂纹出现了。当时他已经切进钻石的中心了,赶紧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我们。”伯格其人身材高大,仪表整洁,脸上总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用他的话说,那颗黄钻石“就像打棒球,谁都有投出臭球的时候。”    
    萨尔兹曼在星期五下午完成了黄钻石的切割工作。他把切好的两半钻石送回了戈德堡的办公室。到了下个星期一,莫蒂·伯恩斯坦开始对较大的那一块进行研琢。那块原料最终产出一块18克拉的上等多面深黄钻石,每克拉价值12,000美圆,总体价值为216,000美圆,完全符合他们当初的设想。接着,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小一点的那一半。毛坯中大部分的瑕疵都保留在那一半里了。波恩斯坦谨慎地磨开了第一个切面。当初锯盘造成的裂痕位于危险的气泡集团的边缘。伯格和伯恩斯坦决定把隐患地区全部拿掉,于是伯恩斯坦就把那一块磨了下去。他们买下黄钻的时候,本想加工出净度为VS1(微量瑕疵)级的成品,这个级别的钻石仅包含极少数肉眼不易察觉的瑕疵。但是那条裂痕的出现使它的级别降为含有肉眼可见瑕疵的I1(有瑕疵)级。他们还不得不让钻石体积缩水,颜色深度降低,原本的上等深黄钻石变成了明黄钻石。小个黄钻石的身价就这样一级一级地向下跌。伯格理想中的14克拉上等深黄VS1级钻石在现实中只是10克拉的明黄I1钻石。他最终得到的成品价值只有35,000美圆,和他预想中的140,000美圆相去甚远。钻石中的那片乌云卷走了105,000美圆。更让人窝心的是,他们一同买进的那块38克拉的白钻最终成为了1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价值130,000美圆,也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160,000美圆。伯格说道:“说实话,只要不陪钱我就谢天谢地了。赔本的情况总会发生。我们不过是冒了个险。也许我们不如别人小心,但是我们乐此不疲。”转过头来再说戈德堡大笔一挥花60,000美圆买进的82克拉开普敦黄钻石,他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它切割打磨,最终推出28。61克拉的成品多面钻,卖出了78,000美圆的价钱。


《钻石的历史》 第三部分鬼斧神工造辉煌(4)

    1986年7月17日,极品矿出产了一颗将近600克拉的巨钻,事实证明,它其实是20世纪钻石名册中最著名的绣花枕头之一。戴比尔斯集团迅速把它秘密封存起来,并让所有人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几个月以后,秋风送爽的时节,安特卫普的切割师加比·托尔科沃斯基接到了戴比尔斯集团从伦敦打来的电话,对方问他能否马上过来一趟。托尔科沃斯基顿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本身就是戴比尔斯集团的顾问,每个月都会去伦敦工作一阵的,这个情况戴比尔斯集团再清楚不过了。他同意过去一趟,打来电话的人再也没说什么。    
    托尔科沃斯基到了以后,戴比尔斯集团的一位高级职员在卡尔特修道院街17号的大楼门口把他领进了一间宽敞的分拣室。屋子里一个分拣工都没有,显得有些反常。陪同托尔科沃斯基的只有一个人,那人一丝不苟地锁好了房门。屋子里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分拣工用的金属盒子。托尔科沃斯基穿过屋子,走到桌边,打开了盒子,看到了里面那颗巨大的钻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托尔科沃斯基感叹道:“那钻石简直太纯净了。它清澈如水,却偏偏是钻石。看上去弱不禁风,我碰都不敢碰。当时冲着我的那一面好象是一颗大脑。它的造型丰满圆润。我把它捧在手里的时候真怕一不小心捏碎了它。” 托尔科沃斯基的担心不无道理,那颗钻石的表面密密麻麻的满是深入内部的裂痕。身为手艺人的托尔科沃斯基一眼就看出,那些裂痕将是切割师的噩梦。    
    那颗钻石马上被送回了南非,直到1988年3月11日才在戴比尔斯集团成立100周年的庆典上,才在400多名来宾面前正式亮相。那天的到场嘉宾非达官即豪门,其中不乏总理和总统级别的贵宾。时任戴比尔斯集团总裁的朱利安·奥格利维耶·汤普森致欢迎词,在发言的结尾,他出人意料地公布:戴比尔斯集团发现了“一颗599克拉的钻石,该钻成色上佳,不愧为已知最大的顶级钻石之一。值此百年庆典之际,‘百年华钻’便是它的芳名。”戴比尔斯请托尔科沃斯基出马主持“百年华钻”的切割工作,后者欣然受命,就这样,有史以来,人类凭借技术在钻石上进行的最壮观的工程即将拉开帷幕。    
    1988年底,托尔科沃斯基和夫人莉迪亚锁好了自家房子的大门,把两条黑色的拉布拉多狗交给孩子们照顾,从安特卫普搬到了约翰内斯堡。为了配合托尔科沃斯基的工作,戴比尔斯集团召集了一支由抛光师、工程师和电工组成的技术后援。集团所属的钻石研究所,特意腾出一间地下工作室,包括集团警卫在内的保安力量把工作室围了个滴水不漏。工作室本身经过了特殊设计,任何震动都不会干扰精细的切割过程。屋子里的恒温装置把室温保持在对钻石最有利的华氏60度,人在屋里只会觉得凉嗖嗖的。    
    戴比尔斯集团对钻石的大小和质量大肆渲染了一通之后,必然要保住面子。如果在切割过程中出现了任何事故,出洋相的除了戴比尔斯集团之外还有切割师托尔科沃斯基,而且戴比尔斯集团压根就没打算保护切割师的声誉。当大批记者跑去一睹托尔科沃斯基的丰采的时候,戴比尔斯集团派人把托尔科沃斯基夫妇送到了开普敦的一处别墅躲避媒体的骚扰。等到戴比尔斯集团把他们接回来以后,保安人员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他们惟恐有歹徒绑架托尔科沃斯基的夫人,让他们拿“百年华钻”去赎人。    
    托尔科沃斯基对着钻石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研究。每天他都要到地下工作室去给钻石相面。工作室的四壁刷着淡雅的绿漆,和手术室没什么两样,这个举措的目的是让托尔科沃斯基的眼睛不至于被长时间的凝视弄得过分疲劳。对于钻石的每一处裂痕和瑕疵,他首先记录在案,然后进行长时间的深思。等到后来托尔科沃斯基回想起那段日子的时候,那块钻石在他的口中似乎已经是有血有肉的人了:“钻石表面深入内部的一些异物和裂痕其实是挤压伤,它们的存在说明钻石在形成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强大的外部压力,难能可贵的是这颗钻石不屈不挠地进行了抵抗,使外力停止了进一步侵袭。”    
    托尔科沃斯基来自历史悠久的切割师世家。他的曾祖父莫里斯·托尔科沃斯基在1880年离开了故乡俄罗斯,在安特卫普定居下来,开办了一家钻石加工厂。莫里斯的不少同胞兄弟也成为了钻石切割师,其中伊斯多尔的儿子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成长为杰出的数学家兼切割师。马赛尔在1914年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提出了一种让钻石的折光率达到极至的切割理论,使他成为现代多面切割法的鼻祖。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研究出来的58面切割法加上切面之间特定的角度,就是多面切割法的基石,尽管后人不断创新出让切面数量增加的切割方法,但它们不过是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经典钻石切割理论衍生出来的分支。身为马赛尔·托尔科沃斯基曾侄孙的加比·托尔科沃斯基,本人也发明过几种钻石切割法,其中就包括戴比尔斯集团专用的花形切割系列。    
    经过长达一年的研究,加比·托尔科沃斯基终于领教了“百年华钻”切割工程的难度之大。他用显微镜观察大裂痕的时候,发现裂痕的终端向外发散着一群微小的裂痕,每条小裂痕的旁边都依偎着一个小气泡。让托尔科沃斯基不寒而栗的正是这些个头微不足道的气泡,因为一位英国学者在切开钻石上的一块微型瑕疵的时候在其中探测到了水分。托尔科沃斯基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一片不祥的阴霾笼罩上他的心头:“万一某个小气泡里含有水分就完了,切割钻石的时候产生的温度高达400摄氏度,这个地区只要93。7度就能把水烧开。那些气泡在这样的温度下会怎么样呢?搞不好大自然没能把钻石怎么着,我倒把它毁了!”


《钻石的历史》 第三部分鬼斧神工造辉煌(5)

    托尔科沃斯基在戴比尔斯集团工程师的协助下,为钻石研制出一套降温系统。到时候他们会把钻石贴在一个铜质容器上固定牢靠,那个容器有个内胆,在切割过程中,恒温60。8度的水不断从内胆中流过。钻石导热性能良好,所以切割产生的热量会传到铜壁上,继而被内胆里的流水带走。系统设计好了,但是还没有经过测试,托尔科沃斯基不敢贸然用“百年华钻”成为新设备的试验品。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极品矿刚好又出产了一块巨型钻石。这块钻石重达755。5克拉,但是它天生的棕色使它远不如无色的“百年华钻”高贵。棕钻内部也布满了裂痕,情况相当棘手,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降温设备的试金石。托尔科沃斯基从1988年5月开始动手切割棕钻,一个月以后,磨掉了差不多60克拉的毛坯。名为“棕色无名氏”的钻石,在切割期间状态良好。扫清了面前所有的障碍之后,托尔科沃斯基终于把“百年华钻”固定在了造型奇特的降温装置上,正式开始打磨。    
    虽然先进的科技为托尔科沃斯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在“百年华钻”身上,他仍然沿用了保守的传统工艺。他在劈凿工具的前端粘上了一小块斧子刃形的钻石,开始在钻石上缓慢而小心地锯着豁口。用其他钻石在目标钻石上磨出的豁口一般是劈凿的准备工序。但是托尔科沃斯基并不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劈凿,他要挨个把所有裂痕研磨下去,在“百年华钻”面前,他只相信自己双手的触感。他一干就是154天。在除掉裂痕的过程中,他一共磨掉了80克拉的重量,把钻石塑造成鸡蛋大小的球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