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台弟子柳永纪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⑽此得骱问本俳浚睹蔚迷谒摹妒盅嘤铩肪砹校此盗烙诰暗v中为睦州推官,可见叶氏也以为柳永登第在景祐元年。又按文莹《湘山野录》卷中说:范文正谪公睦州,过严陵祀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其中所歌《满江红》一首全词,今见柳永《乐章集》,可见范仲淹谪睦州时,已有柳永的《满江红》词流传民间。又据范仲淹年谱,范仲淹于景祐元年四月被贬谪到睦州,正是柳永登第后,为睦州推官之时,《渑水燕谈》所记柳永景祐末登第之说,显然不可凭信。只惜《严州图经》、《严州府志》、《桐庐县志》都不载柳永睦州事迹,以致除他曾在睦州为民作过这首《满江红》的祀神词以外,其他就一无所知了。
三 柳永的政绩
一般人都以为柳永是浪子词人,方志也多半把他归入文苑传,却不知道他另一面也是注意民生疾苦的名宦呢!首先,在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七里,就记晓峰盐场在县西十二里,柳永曾为晓峰场盐官,并有《留客住》词石刻在官舍中(《留客住》词今存《乐章集》中,其中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语,写的正是海滨景象。),后来罗濬《宝庆四明志》卷二十也有这样的记载。祝穆《方舆胜览》卷七,也记“名宦柳耆卿,尝监定海晓峰盐场,有题咏。”但他所谓题咏,并没有记下来。所幸元冯福京《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六,既载名宦柳永曾监晓峰盐场,并把柳永所作的一首《鬻海歌》也全记下来: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原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如灌潮波溜成。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皇歇,投入巨灶炎炎。晨烧暮烁堆集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至飞霜,无非假贷充侯粮。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何唯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诗中具体地叙述了海滨劳动人民制盐的过程和他们辛苦艰难的实情,充分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另外,诗中也揭露了当时地主、官僚和奸商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这确实是一篇很宝贵的文献,足以与白居易的《新乐府》媲美,《宋元方志》把他列入名宦一类不是偶然的。可惜宋人笔记中,既未提到柳永名宦的事迹,更没有记载他这一类富于人民性的诗歌。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五,极称这篇《鬻海歌》“洞悉民疾,实仁人之言”,并有诗说:“积雪飞霜韵事添,晓风残月画图兼。耆卿才调关民隐,莫认红腔昔昔盐”。也能认为他是名宦。
结合柳永自己所作的词来看,他确也做过不少地方的官吏,例如《长相思》说:“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定风波》说:“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思归乐》说:“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都可看出他对宦途的厌倦。实际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又哪能容许一个名宦久于其位呢?因此,他抒写了很多“游宦成羁旅”(《安公子》)的词,引起我们无限的同情。
四 柳永的行踪
柳永的少年光阴是在开封帝都里度过的,我们看他的《戚氏词》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流连。”正说明他在开封时候的浪漫生活。在登第以后,他可能就离开开封,到东南一带来做地方官了。据《避暑录话》,我们知道他曾做过睦州掾官;据《乾道四明图经》,我们又知道他曾做过定海盐官;此外,我们就无法确知他曾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官了。不过,在方志和他的词里,我们还可以知道他到过下面这些地方:
杭州 他的《望海潮》词,首先描写杭州是“东南形胜,江吴都会”的繁华地区,然后写出杭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荣景象,再后又写出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丽景色。正因为他写足当时杭州盛况,竟引起金主亮南侵的野心。(《鹤林玉露》卷十三)
苏州 柳永词中也不止一处提到苏州,他写苏州繁荣景象也和写开封、杭州一样的出色。如《瑞鹧鸪》说:“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木兰花慢》说:“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想见当日苏州繁华景象。
扬州 他没有具体描写扬州繁华景象,但他南来北往,扬州也是经常驻足的。如《临江仙》说:“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可见他到扬州不止一次了。
会稽 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卷八,记广慈禅院在县南七十里,院中有会景亭,柳永曾题有“分得天一角,织成山四围”诗句,可惜全诗不传了。
建宁 在《建宁府志》中有柳永《题建宁中峰寺》诗说:“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石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逼清流入槛来。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足证柳永是到过建宁的。
长安 柳永词中也常提到西征,可能他是到过洛阳、襄阳和长安的,他的《少年游》词说:“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又说:“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都写的是长安风物。
此外,自然他还到过不少其他的城市,但由于词里未点明,其他的书里也未记明,那也就无法指明。
五 柳永作《醉蓬莱》词的原因及时间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七引杨湜的《古今词话》说,柳永因为“祝仁宗皇帝圣寿”,作《醉蓬莱》一曲。案《宋史》《仁宗本纪》,仁宗于四月十四日生,而词里写的却是“素秋新霁”的景色,这显然不是祝仁宗的寿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以为柳永听说“宋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因而作这首《醉蓬莱》词,希望能够进用。叶梦得《避暑话录》卷三又以为不是柳永要作这首《醉蓬莱》词,而是有人要帮助他进用,叫他作这首词应制的。至于在仁宗什么时期作这首词,他们都没有提到,不过他们都以为作在为屯田员外郎以前。我以为陈、叶所说都不具体,唯有王辟之《渑水燕谈》卷八记的比较详明。首先,他以为这首词作在仁宗皇祐期间,而所以作这首词的是因为天上出了老人星,仁宗非常高兴;当时入内都知史某怜他“久困选调”,因乘仁宗高兴叫他献词应制,柳永走笔写成,词名《醉蓬莱慢》。可是仁宗一看开头有“渐”字就不高兴;后来看到下面有“宸游凤辇何处”的语句,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更感到不快;以下又看到“太液波翻”,便气着说:“为什么不说波澄呢?”因把原词掷在地下,从此,柳永就再也不被进用了。
黄升(号花庵)《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也录柳永这首《醉蓬莱》词,下面附注本事,大致与《渑水燕谈》相同,可是他是剪裁《渑水燕谈》附注的;不过他没有说皇祐年间作这首词,却说为屯田员外郎时作这首词。根据《渑水燕谈》和《花庵词选》所说,可知柳永作《醉蓬莱》词是在皇祐间,他为屯田员外郎之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也说,皇祐间,老人星出现,柳永应制作词,与《渑水燕谈》适合。王辟之是英宗治平四年进士,《渑水燕谈》作于哲宗元祐以前(见涵芬楼校印《渑水燕谈》夏敬观跋),时代很早,所说当较可信。
六 柳永的葬地
关于柳永葬地,也有几种说法:祝穆《方舆胜览》卷十一,说他“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于南门外,每春月上冢,谓之吊柳七。”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说他“风流俊迈,闻于一时。既死,葬枣阳县花山,远近之人,每遇清明,载酒肴饮于耆卿墓侧,谓之吊柳会。”一说襄阳,一说枣阳,已不一致;清王士祯别有不同的说法,他在《池北偶谈》里说:“仪征县西,地名仙人掌,有柳耆卿墓。”他并用诗说:“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当时吴骞《拜经楼诗话》就说:“仪征实无其地,不知渔洋何据。”赵翼《瓯北集》卷二十六,据《独醒杂志》说,以为柳墓不在仪征,而在枣阳。他并有诗说:“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绝世豪。汉上有坟人吊柳,漳南多NFDD5客疑曹。金荃名竟移沙渚,铁板声休唱浪淘。我趁晓风残月到,纵无魂在亦萧骚。”不过道光三十年《仪征县志》卷八明隆庆元年申嘉瑞所修的《仪征县志》说,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可见王渔洋也是根据过去的旧说。
我以为襄阳、枣阳、仪征之说,都是传闻,未必可信。据《避暑录话》说:“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又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十六说,他的墓在丹徒境土山(即北固山)下。志中并有较详的附注:
永字耆卿,始名三变,好为淫冶之曲。仁宗临轩放榜,特绌之,后易名永登第。文康葛胜仲“丹阳集:陈朝请墓志”云,王安礼守润欲葬之,藁殡久无归者。朝请市高燥地,亲为处葬具,三变始就窀穸。近岁水军统制羊滋命军兵凿土,得柳墓志铭并一玉篦。及搜访摩本,铭乃其侄所作,(高熙曾先生以为此人当系柳淇。《崇安县志》载柳淇为柳永之侄,且为书法家(见《皇宋书录》),则此墓铭当出柳淇之手。)篆额曰:“宋故郎中柳公墓志”,铭文皆磨灭,止百余字可读云:“叔父讳永,博学,善属文,尤精于音律。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阙下,召见仁庙,宠进于庭,授西京灵台令,为太常博士。”又云:“归殡不复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余年云。”
按叶梦得曾在丹徒做过官,葛胜仲也是丹阳人,他们都说王安礼守润州(即镇江)时葬柳永,这是比较可信的,可惜王安礼原集及葛胜仲原集都已失传,不能考见营葬柳永的事:今大典本的王安礼《王魏公集》及大典本的葛胜仲《丹阳集》又都没有提到葬柳永的事,竟使我们找不出更多的材料证实营葬柳永的详细经过。潘承弼先生以为柳永原来死在润州,王安礼把他葬到仪征,这也是揣测之词,并无根据(见前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二期,潘承弼《柳三变事迹考略》一文。)。
七 柳永生卒的推测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无咎的话,说张先与柳永齐名,可见柳永的生年与张先是差不多的(李易安并说张先是继柳永而起的)。按《鹤林玉露》卷十三说,孙何帅钱塘时,柳永曾作《望海潮》词送他。词中有“千骑拥高牙”语,正指的孙何。在这以前,杨湜《古今词话》也说,柳永与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