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 >

第7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第7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竺可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了对台风的研究。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回国后也坚 

持不懈地研究台风问题,他先后发表有关台风的论文共7篇。 

     竺可桢分析了台风的利害,对远东台风类型作了科学的分类。他将风速 

作为风暴强度的标准,竺可桢认为“气压读数并不表示气旋的强度,因为强 

度决定于气压降低的速度而并不依赖于气压的绝对低值。”他的见解在当时 

颇有独到之处。竺可桢反对将所有热带风暴都称为台风,他把6级以上者称 

台风,不足6级者则称为热带低压或热带风暴。竺可桢通过精心研究将远东 

台风划分为三类:第一类A类台风,其风速达到蒲福氏12级;第二类B类台 

风,其风速达到蒲福氏6级;第三类微弱发展的低压,具有不完整的中心, 


… Page 20…

又称热带风暴。竺可桢进一步按远东台风所经途径将台风分为六个主类:中 

国台风、日本台风、印度支那台风、菲律宾台风、太平洋台风、南海台风。 

     1925年竺可桢发表了《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一文。这是竺可桢在台风研 

究上的又一重要成果。他根据翔实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与今天的统计结果基本 

一致。 

     竺可桢还精辟地指出“台风中心,温度多突增高,湿度则剧烈低减,故 

必有缓和之下沉气流存在。云雨之消散与风速之衰减即系于此。”他还致力 

于台风的生成和预报的研究。 

     季风研究是竺可桢的另一重要课题。竺可桢一直坚持海陆分布季风形成 

的学说,竺可桢是我国第一个指出了季风系统的概念的人。他认为印度季风 

与东亚季风虽是两个系统,但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 

竺可桢注意到了我国的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多雨与季风的影响有关。在 《中 

国气候概论》中竺可桢指出:“季风对于中国气候之影响……以冬季风来自 

干燥之内陆,夏季风来自润湿之热带海洋,故全国雨泽因有显著之周期性, 

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这些对我国的气候都有着不 

容忽视的影响。竺可桢对我国的气流运行作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由于当时 

的条件所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也有局限性,但竺可桢对我国气流运行的开创 

工作,令人永远铭记。 

     竺可桢在农业气候与自然区划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气象与农业之关系》、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之雨量及风 

暴说》及《中国气候区域论》等。在《中国气候区域论》一文中,竺可桢提 

出了区划我国气候的三条原则:(1)分类必须简单而明确;(2)分区界线 

须与一国之天然区域符合;(3)在中国之气旋与反气旋范围内,各处所受影 

响大异,气候区域之决定,应视此范围为准。”并依此为据提纲挚领地将我 

国划分为八大区域。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世纪之久。他数 

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 

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物候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引人入胜的笔触,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为了深入浅出地阐明物候科学。他 

广泛地涉猎古籍,同时也注意吸收民间的一些谚语来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 

在书中他引用华北民间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来讲解物候学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竺可桢还深入地研究了气候的变迁,自1925年起,竺可桢连续发表了《南 

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日中黑子与世界 

气候》、《中国历史上之旱灾》。1961年他又写出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 

波动》,五年后,他完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初稿。 

竺可桢创造性地开拓出一条探索我国历史上气候变迁的道路。 

     竺可桢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和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也是现代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他还十分注重科学知 


… Page 21…

识的普及。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竺可桢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真可谓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 

     竺可桢的光辉业绩将永垂史册,万古流芳。 


… Page 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