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蒙巴顿 >

第16章

蒙巴顿-第16章

小说: 蒙巴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支持,但是没有发动机,希望美国能够提供。
    马歇尔这时有些清醒了,冷静地听着蒙巴顿的这份庞大订单,只表示将尽力而
为。
    总的来说,蒙巴顿与美国的将军们相处的不错,部分原因是他擅于揣摩美国人
的心理,把握住了时机和分寸,部分原因是他贵族的身份,即使作为受施舍者,对
方也能对他尊敬和客气几分。
    著名美军将领艾森豪威尔曾在马歇尔这次访问后不久,来到英国与蒙巴顿有过
一段时间的工作交往,对此他曾回忆道:“在我担任欧洲战区司令之前,在第一次
来到英国时我就认识了蒙巴顿。后来,在英美双方将领的联席会议上,我们谈到了
在法国的登陆问题。我认为像这种联合作战行动,不宜由一个委员会来指挥,应设
立一个全权负责的总指挥,由于英国部队参加行动的人数比我们多,因此应由一位
英国将军出任此职。我提到了蒙巴顿,与会的资深英国将军们似乎有些疑虑。于是
我又说,‘在美国时,我多次听说有一个人几个月来一直在深入研究两栖战问题。
我知道他的名字是蒙巴顿将军。他是一位充满活力、智慧和勇敢的人,如果这一行
动主要由英国部队去完成,我想他能够担任这一工作。我知道,他是一位海军军官,
但这没关系,我愿意在他手下效命。’紧接着却是一阵令人尴尬的沉寂。”
    那么英国准备何时派兵跨越英吉利海峡,向欧洲大陆进攻呢?且听下章分解。   
  蒙巴顿        
      第六章  战略抉择
          西欧何时辟战场,几种意见争短长;
          蒙氏追随丘吉尔,筹划预案应各方。
    从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起,苏德战场就成了大战爆发以来的主要战场。
当时,苏德战场上集中了75%的法西斯德国及其附庸国的军队,其中有德国的153个
师和仆从国的37个师。
    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和摩尔达维亚,苏联红军与德军展开了一
系列大规模的、异常残酷的交战。而与此同时,西欧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地面军事行
动。德军仗着机械化装备的优势和训练有素,锐不可当,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苏
联的大片国土,使苏军陷于被动。斯大林迫切需要英美军队在西欧发动进攻,减轻
德国对自己的军事压力。
    在英国,关于苏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德国的进攻以及能够坚持多久,人们议论
纷纷。但无论如何,在全力支持俄国人这一点上,英国公众中几乎没有任何人持有
异议。像丘吉尔一样,蒙巴顿在政治观点上也是极端反共的,他在写给女儿帕梅拉
的家信中这样说:“布尔什维克杀死了我在俄国皇室中的大多数亲戚,我从来没有
想过有一天会把他们作为盟友来欢迎。但是,我们决不能让纳粹获胜,是吧?”只
有在打败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这一点上,他们才不得不结盟。
    丘吉尔十分清楚打败德国的决战地点是在欧洲大陆,所以即使在英国最困难的
时候,也先后任命凯斯、蒙巴顿等人建立联合作战总部和组训登陆部队,以准备重
返大陆。但他认为,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第二战场”一词是俄国人喜欢用的一个概念,这个名词意即强调了苏德战场
的主战场地位,强调了苏军的作用。英美的政治家和军队将领们很反感使用这个词
汇,而俄国人却不理会那一套硬是经常在与对方的来往电文中使用它,英美抗议无
效也只好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词汇。但是,接受了这个词汇不等于在解释它的内容上
没有分歧。按英美的说法,盟国空军轰炸德国、英美海军在大西洋同德国海军作战,
以及后来盟军在北非、中近东等地进行的战役,都算是对德战争的第二战场。而按
照苏联政府的解释,第二战场就是欧洲战场,更准确地说,是法国北部的战场,因
为这一战场的开辟能直接威胁德国本土的心脏地区,可牵制德国约60个师及其仆从
国20个师,从战略上可成为俄国战场的补充。
    针对苏德战争一爆发,斯大林就要求英国军队反攻法国的主张,1941年夏,丘
吉尔认为俄国人对军事战略“一无所知”,“不懂得登陆战役的特点”,“不懂得
大部队在敌岸登陆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而俄国人讥讽他,“每个隔岸观火的人,
都自诩是战略家”,指责英美“在拉芒什海峡彼岸,或者说在大西洋彼岸静观苏联
人民同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血流成河,而不让实力剧增、日益强大的英国
和美国的武装力量冒险”。
    历史经验证明,德国在两线作战总是失败。俾斯麦、毛奇和施利芬都害怕两线
作战。希特勒遵循他们的遗训,力图各个歼灭对手,战争爆发以来,他在初期也达
到了这一目的,在基本控制了西欧以后才开始进攻苏联。
    在当时情况下,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否可行?苏联政府认为,根据德国发动
进攻以来的军事战略态势,当时德军大多数兵力都已用在东线,在西欧(法国北部)
和北欧(北极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做既可大大改善苏联的军事
形势,还可以改善英国的军事形势。斯大林称,他十分了解建立第二战场的难处,
也估计到这将付出巨大的牺牲,然而为了与共同敌人作斗争的事业,为了英国本身
的利益,必须尽快地建立第二战场。         1941年7月,斯大林致函丘吉尔;向英国政府第一次提出了上述要求。丘吉尔立
即拒绝苏联关于马上开辟第二战场的建议,指出:“现在对法国实施重兵登陆,势
必意味着流血与失败。”9月3日,斯大林又致函丘吉尔:“德国人认为西线的危险
是虚的,并且深信现在和将来在西线都不会出现任何战场,可以不受惩罚地将全部
兵力从西线调到东线。”对斯大林的激将法,丘吉尔不为所动,再次回信告诉斯大
林,英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单独开辟第二战场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年12月7日发生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在对日本宣战的几乎同时,也向
德国宣了战。有美国参战,盟国是否能够开辟第二战场已经不成问题了,唯一的问
题仍是什么时候这样做。
    在苏联政府频频的外交努力下,性急的美国人准备响应斯大林的呼吁,以英国
为基地进攻西欧的德军占领区。1942年5月,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首席顾问哈里·霍普
金斯,答应苏联政府在当年开辟第二战场,在西欧登陆的兵力规模不少于100万人。
在英国国内,某些舆论和政界上层人物,也敦促丘吉尔赶紧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
支持苏联。他们认为,1942年的夏季对俄国战线来说可能是决定性的,英国必须先
派遣8至10个师的兵力越过英吉利海峡;在西欧海岸登陆,以牵制和减轻德国对东线
形成的强大压力。尽管这些登陆部队有可能全军覆灭,但这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如
果俄国的战线垮了,盟国的整个战争前景也就渺茫了。
    丘吉尔对上述看法不以为然,他以自己对共产主义制度长期研究的经验,认为
苏联的体制和多年形成的社会结构适于战争,能够经受得了残酷战争的捶打,根本
不必担心它会像波兰和法国那样,向希特勒举手投降。用不着急不可待地为俄国去
两肋插刀。同时,他根据自己的情报系统侦察,认为整个法国海岸都“大炮林立,
布满了铁丝网、坚固火力点和岸防地雷”,面对德军在法国西海岸筑成的一道所谓
“大西洋壁垒”,他本人“必须要关心美、英两国的青年,不能让他们的鲜血染红
大海,不能让他们的尸体堆满海滩”。当然,无庸置疑,做为一个老牌反共政治家,
丘吉尔希望在长期战争中削弱纳粹德国的同时,削弱共产主义苏联的力量。
    对英国的无动于衷,斯大林派代表质问丘吉尔:“如果说英国人在德国狂轰滥
炸之下能在7天内从敦刻尔克撤走30多万部队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把同样多数量
的部队再运送回大陆开辟新战线呢?”丘吉尔回答道:“撤退和进攻是两个截然不
同的概念,撤退是以保存力量为目标,进攻则是为了取得和发展胜利,我们不可能
像敦刻尔克撤退那样,连私人游艇都动员起来去进攻敌人。”
    他嘲讽俄国人的“奇谈怪论”,是让德国人打昏了头,居然能进行这样愚蠢的
类比。
    蒙巴顿在如何确定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上,是紧紧追随丘吉尔的。蒙巴顿在开
始时即坚持认为;盟军在1942年7月以前不可能集结起一支大规模的登陆部队。他从
接管联合作战总部的时候起就存有这样的印象。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登陆器材是反
攻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指望一些粗制滥造的船只和不具备两栖战经验的士兵是不可
能的。为了执行特殊使命,需要有各种登陆艇,每条艇的操纵人员都要受过专门训
练。需要有大型和小型登陆艇,载人的和载武器的,配备重型和轻型武器的,装载
火箭、探照灯、坦克或枪支的,可以用来攀登峭壁、架设桥梁或梯子的,等等。为
了制造这些不同种类的登陆艇,需要有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工业部门,而在1942年
春天的时候,二者都还处于初期阶段。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现在就集中仅有的少数
登陆舰船用于进攻法国,就不能用它们来训练将来掌握新一代舰艇的人员了,实际
上会妨碍今后的大反攻。
    关于未来登陆反攻选择的突破口;蒙巴顿也有独到之处。众所周知,1944年6月
英美军队胜利实施了诺曼底登陆,这次宏伟的战役,其规模之大、企图之广、实施
之巧妙,都是战争史上没有先例的。其实,还在诺曼底登陆实施的两年多以前,蒙
巴顿就已经选择了这个地点。
    不论丘吉尔内心是怎么想的,1942年春天,在苏联政府屡屡呼吁和美国政府的
敦促下;英国军方确实认真研究了重返大陆的有限行动,并把它命名为“重锤行动”,
准备随时付诸实施。当时,这一行动计划提交给联合作战指挥部以后,空军指挥部
指挥官肖尔托·道格拉斯和本土部队总司令伯讷德·佩吉特强烈要求在加来海峡登
陆。主张在加来登陆的关键论据是此处海峡较窄,便于得到空中掩护,可以把德国
空军吸引出来,然后将其全部或者部分摧毁。他们提出这样的看法还有地理方面的
原因;因为在勒图凯和布洛涅之间登陆比在诺曼底登陆距离莱茵河要近150海里,距
安特卫普港只有130海里。此外;沿这条线路进攻,塞纳河和索姆河都不会造成障碍。
    蒙巴顿不同意这种选择,他认为加来一带的海岸防守甚严,港口水位太浅,入
口也太狭窄。对德国人来说,很容易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只有把进攻地点转移到
勒阿弗尔以西、诺曼底附近的塞纳湾一带,才有可能使部队登岸而免遭被歼。在参
谋长委员会的会议上,争论十分激烈,据蒙巴顿自己告诉罗斯基尔上校,“当时真
是吵得一塌糊涂”。蒙巴顿坚持认为,无论是像“重锤行动”这样有限的进攻,还
是大规模重返欧洲的计划,如果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要避开加来地区。蒙巴顿坚持
把诺曼底作为登陆地点,对于最后决定在那里登陆是否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