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沈括-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紧攻城。这时,宋军已经过了十二天的血战苦守,战斗力大大减弱,到了
半夜永乐城失陷了。
后来据宋朝官方公布,这一仗官兵阵亡达一万二千多人,丧失军马一万
匹,军用物资损失无数。徐禧、李舜举也在乱军中被杀。宋神宗闻此消息,
心中悲伤以至流泪,几天不进饮食。永乐之败的原因,主要是钦差徐禧主观
自大,争功心切;而永乐城又是孤寨前伸,水源缺乏,离给养基地也相当远,
这两个因素是永乐惨败的主要原因。但是,沈括作为鄜延路的“帅司”,从
定议筑城到城陷兵败,他都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况且徐禧已死,故永兵之败
的第十天,宋神宗就下诏贬谪沈括,让沈括到均州(今湖北十堰东)任团练
副使。
就这样,沈括含泪告别了曾经一起浴血奋战、同甘共苦的鄜延路将士;
离开了那些凝聚了他无数血汗的边寨;怀着惆怅的心情踏上了南下的漫漫长
路。
六、科学史上的巨著—— 《梦溪笔谈》
团练副使只不过是一种兼衔空名,从此之后,沈括所挂的也都是空职虚
衔,只能得到少许俸禄聊以度日。所以宋神宗贬谪沈括的诏书,实际上是宣
告了沈括政治生涯的终结,这对沈括可以说是一“祸”,但正是此祸,使得
沈括有了精力抛开繁杂的政务,深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留下了不朽的科学巨
著《梦溪笔谈》,这对于我国文明史来说,是一大“福”。
沈括被贬谪后,名义上是均州团练副使,实际被软禁在随州(今湖北随
县),失去了人身自由。他借住在一个寺庙内,举目无亲、孤独寂寞,朝夕
只能与纸笔为伴。直到三年后的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后,新即位的
宋哲宋大赦天下,沈括才得以离开谪居地随州,来到了离家乡很近的秀州(今
浙江嘉兴)。这里的乡土亲情使得沈括从深深的孤寂和苦闷之中解脱出来,
专心投入到一项既利国、又利民的工作之中,这就是编制了一套《天下州县
图》。
早在十年前,他还在三司使任上时,就奉旨编绘一部新的全国地图,但
繁冗的政务使他无法全力以赴进行这项工作,因此一直没能完成,不过沈括
一直没有放弃这项工作,即使在被谪随州的日子里,他也随身带着以往收集
的图稿,不时加以研究。这时,他可以集中精力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了。经过
广征博引,参考大量的资料,又用了两年时间,他终于绘成《天下州县图》。
这套地图包括大图一幅、京城图一幅、诸路图十八幅,包括了当时北宋
所管辖的全部地区。在制图技术上,沈括所采用的方法是很科学的。他继承
了我国传统的“制图六体”,即六项制图原则:分率(比例尺)、准望(地
理位置)、道里 (实际距离)、高下(地势高低)、方斜(地形状况)、迂
… Page 17…
直 (道路曲直),并有一定的发展。比如:在他之前,地图绘制都是用八个
方向来定位,而沈括则采取了二十四个方向。这样就使地图的精确度大大提
高,提高了古代制图学的水平。
沈括编绘完成《天下州县图》后,在元祐三年(1088年),将地图献给
朝廷,得到了嘉奖,宋哲宗解除了以前对他的人身限制,允许他可以自己选
择居住地点。沈括便以秀州迁到了润州 (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此时沈括
已经五十八岁了。
梦溪园座落在润州的东郊,它是一处风景秀丽的田园。园内翠竹成林、
郁郁葱葱;梦溪泉水,碧绿澄彻,叮叮咚咚向前奔去。沈括闭门谢客、潜心
著述,在书房中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在这里,沈括将自己的一生见闻,科
学研究所得汇集成一部著名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此外,他的《长
兴集》、《良方》、《忘怀录》等几十部著作也是在此完成的,可惜的是大
多已经佚亡。
《梦溪笔谈》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著作。它是沈括毕生科学研究的结
晶,它有着广博的内容、独到的见解,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沈括的经世之才和博学多知。《梦溪笔
谈》共三十卷,其中包括《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全书分为故事、
辩证、乐律、象数、官政、人事、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
异事、谬误、讥诈、杂志、药议共十七目,六百零九条。书中内容涉及到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梦溪笔谈》记载了许多宝贵的自然科学资料,包括了天文、地学、物
理、化学、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内容。
在天文学方面,其中有一条关于常州陨石的记载,内容是这样的: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日落的时候,忽然从天空中传来一阵
雷鸣之声,一颗几乎和天空中月亮大小相似的星星,在天空的东南出现了。
很快,人们听见“轰”的一声,这颗星坠落了,地点是宜兴县一个姓许人家
的花园中,远近的人都看见这里亮光照天,并着了火,把许家园子的篱笆都
烧坏了。等到火焰熄灭后,发现地面有个杯子大小的洞,入地很深,往下望
时,发现星就在里面,火光荧荧,许久才逐渐暗淡,但还热得不可挨近。又
过了很长时间,等星不热了才把地洞掘开,在深三尺多的地方,发现一块圆
石,大小和拳头差不多,一头略微尖锐,颜色黝黑似铁,重量也如铁一般。”
一条不长的记录,把陨石坠落时间、地点、过程和陨石的形状、比重作
了完整而科学的描述,这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罕见的优秀纪录。
在气象学方面,《梦溪笔谈》中的一条,记载了海市蜃楼这一奇异的自
然景观,文中记述到:
“登州(今山东烟台)海中,在天空中不时出现如同宫殿、城墙、人物、
车马、市集等情观的云气,十分清楚,当地人称之为 ‘海市’。有的人说这
是海中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认为这不是 ‘海市’形成的原因。欧阳修当年
路过山东高唐县的时候,也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并详细地记载下来,他也看
见了人物、车马等景观,与我所见的大致相同。”
现代研究证明,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
层时,发生了显著的折射现象,从而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而形成各种奇异
景象,它常发生在海上和沙漠地区。对于海市蜃楼这种复杂的大气光学现象,
沈括当时虽然还无法加以科学的说明,但他不相信这是由蛟龙吐气所成的无
… Page 18…
稽之谈,这种态度是积极的。
在地质学方面,书中对于海陆变迁、流水侵蚀、地震等现象均有记述,
有一篇关于古生物化石的条文对现在的科研也有启发:
“最近延州(今陕西延安地区)永宁关有一段河堤塌陷,深达几十尺,
在下面发现了一片竹笋林,共有几百根,它们根茎相连,此时已经成为化石
了。这时正好有皇宫内物人员路过,发现这种奇特的东西,就取走了一些准
备献给皇帝。我感到很奇怪,延州这个地方一向不出产竹笋,而此物被深埋
在地下,也不知到底是何物。难道是在上古时代,此地气候温暖潮湿而且地
势低下,条件适宜于竹子的生长?在南方婺 (wù)州金华山有松树、桃核、
芦根、鱼、蟹等物的化石,但是当地原产这些东西,所以发现它们的化石也
就不足为奇了。然而,竹笋在这样深的地中是不可能生存的,当地也不出产
此物,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沈括通过对延州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当时地处高寒,不宜生竹的延州可
能在上古进代,地势低平、气候温湿而适宜竹的生长的见解,虽然沈括所说
的化石并非竹笋化石,而是新芦木化石。但他的这种根据化石来研究古代地
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方法,至今仍为科学工作者所广泛运用。
在物理学方面,《梦溪笔谈》也保留了声、光、乐理等许多分枝学科的
资料,比如有一条记载了一次特殊的雷电现象:
“内待(官名)李舜举家曾遭到过暴雷的袭击。当时雷劈到了西屋,有
一火球出现在窗内,跃入屋中,在场的人都认为屋子就要被焚毁,赶快都逃
了出去。等雷声停止后,人们发现屋子好好的,但墙壁和窗户纸都变成了黑
色。屋中有一个木柜是存放各种器具的,其中有带银饰品的漆器,银都化成
熔液流到了地上,而漆器却连一点焦灼的痕迹也没有。还有一把宝刀,用精
钢制成,极为坚硬,然而在刀鞘中化成了钢水,刀鞘却完好无损。人们常说
要着火必定先烧草木,然后才能溶化金属。但这次却相反:金属器物都被烧
化,草木却毫不受损,这真是一件怪事啊!佛书上说 ‘龙火遇上水会烧得更
旺,人间的火遭遇水就会熄灭’,这句话真是有理。人们能够明白许多事,
但有的事要用一般的看问题的方法去推测它,是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
这段文字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次高频感应放电现象。限于当时的认识,
沈括不可能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故而连博学多知的他也对此现象发出了力
所不能及的感慨。
在化学方面,有关于石油的资料记载可以为其代表:
“鄜延境内有石油,从前说延水东岸有石脂水,指的就是这个。石油产
于水边,与沙石,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地从地里冒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的
尾羽把它沾起来,采集后放进瓦罐里,很象纯漆。它燃烧的时候象麻一样,
但烟很浓,把帐篷都熏黑了。我想它的烟也许可以利用,就试着把它燃烧后
附在物体上的烟煤扫起来,集中到一起用来制墨。没想到用它制出的墨又黑
又亮,象漆一样,连松木烟灰制作的墨也赶不上它,于是就用它做了许多墨,
在墨锭上以“延州石液”四个字作为标记。石油制品在今后一定会大大推广
的,现在就从我做起吧。我认为,石油数量非常多,蕴藏在地下没有穷尽,
不会象松木那样有时会枯竭。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
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
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 (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
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做了一首《延州》诗:“二郎
… Page 19…
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石油”,并利用石油烟灰制墨的人。早
在九百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