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的红颜-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260年3月,唆鲁合贴尼次子忽必烈在开平称汗。
公元1260年4月,唆鲁合贴尼幼子阿里不哥在按坦河称汗。
公元1264年,经过四年的皇位争夺战之后,忽必烈最终胜出,阿里不哥于软禁中死去。
至元二年(公元1265),忽必烈为生母唆鲁合贴尼上谥号为“庄圣皇后”。
至元八年(公元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正式建立元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将一个殖民帝国带入中原封建王朝时代。
至大二年(公元1309)十二月,元成宗铁穆耳为祖母唆鲁合贴尼再上谥号为“显懿庄圣皇后”。
十个月后铁穆耳再为祖母上玉册,曰:“祖功宗德,称诔于天。内则阃仪,受成于庙。行之大者名必显,恩之隆者报则丰。上以增佐定之光,下以伸遹追之孝。钦惟庄圣皇后,英明溥博,圣善柔嘉。尊俪景襄,阴教纯被。逮事光献,妇职勤修。勋聿著于承天,祥两占于梦日。迹圣绪洪源之有渐,知深仁厚泽之无垠。玄符肇自涂山,顾前徽之未称;苍箓兴于文母,岂后嗣之能忘。是用参考彝经,丕扬景铄。敷绎宝慈之谊,形容青史之规。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显懿庄圣皇后。伏惟睿灵,昭垂鉴格。礼严閟宫,乐歌夷则。亿万斯年,承休无斁。”
由于生出了这么几个影响力巨大的儿子,拖雷和唆鲁合贴尼的身后待遇极高。至今在成吉思汗陵的东殿里,仍然供奉着他们的灵柩。
在蒙古族心目中的唆鲁合贴尼,不但是神圣的皇后、太后,民间更将她尊为送子娘娘(这个创意是谁的?天才啊!)。
与权力共生——那些政治斗争中的元王朝皇后们
元王朝的皇位传承,可算是一笔长长的糊涂帐。而在这笔帐目的背后,元王朝皇族的几代女人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她们,元王朝的历史就单调得多了,也不太可能会是如今留在史籍上的样子。
一、诃额仑与孛儿贴
诃额仑: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母亲
孛儿贴: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大皇后
蒙古汗国跟元王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建立了“大蒙古国”,蒙语为“伊克蒙高勒兀鲁思”。“蒙古汗国”只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成吉思汗去世多年之后,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由于忽必烈在事实上是蒙古诸汗国的共主,又追封了包括成吉思汗在内的所有蒙古大汗为先皇帝,相应的也追封了他们的妻子为皇后,因此我们的故事应该从蒙古汗国说起。
成吉思汗的本名是孛尔只斤氏铁木真,他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尼伦部忽图剌大汗之兄把阿秃儿的第三子;他的母亲则是弘吉剌部斡勒忽讷兀惕女子诃额仑。那时候的蒙古诸部还存在抢婚,也速该与诃额仑就是以抢婚的方式结为夫妻的。
原来也速该时常在斡难河边放鹰狩猎。在一次放鹰的时候,他遇到了蔑儿乞惕部首领之弟也客赤列都迎亲返回的车子。也速该一眼就看中了坐在车中的新娘诃额仑,立即找来自己的兄弟们去抢亲。也客赤列都寡不敌众,只得听从诃额仑的劝告,只带着她的一件嫁衣就落荒而逃了。诃额仑就这样做了也速该的妻子。
两人结婚后,尼伦部为报复塔塔儿人勾结金国杀害本部俺巴孩汗、合不勒汗长子斡勤巴儿合黑的仇恨,在也速该的叔叔忽图剌汗率领下往金国大举抢掠,并与塔塔儿部作战。也速该在战斗中表现出众,俘虏了塔塔儿部的首领铁木真兀格。获胜返回后,也速该得知诃额仑为自己生下了一个手握矛状血块的男婴。也速该非常高兴,便将自己的战胜品、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的名字转送给了自己的儿子,以此纪念自己的双喜临门。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
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带着他一起去弘吉剌部求婚。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娶诃额仑的侄女,却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位弘吉剌部的小首领德薛禅。德薛禅一眼就看中了铁木真,执意将父子俩邀请到自己家的帐篷里去,一定要让他们看看自己的女儿孛儿贴。
也速该看到十岁的孛儿贴后,感到非常满意,立即就给儿子定下了这门婚事。第二天,也速该启程返回本部落,将铁木真留在了德薛禅的家里。
在返回的路上,也速该经过一个叫“扯克彻儿失剌川”的地方,遇到有人正在举行宴会。又累又饿的也速该就照蒙古人的习俗,不待主人邀请便参加了进去。他没有料到席中正有当年参加过战斗的塔塔儿人,自己的饮食中被下了毒。
也速该与诃额仑生有四子一女,与另一个妻子速赤格格也有一个儿子。他中毒身亡后,孤儿寡妇们的境遇顿时一落千丈。就连祭祖用过的肉,可汗的妃子都不肯分给他们。诃额仑据理力争,恼羞成怒的汗妃干脆下令不准他们随大部迁徙,并且带走了原本属于也速该的部众财产。诃额仑带着子女忍饥挨饿,在丈夫的仇家和翻脸无情的宗族追杀中艰难求生。就在这样充满杀戮的混乱中,铁木真长成为一个有胆有识,却也心狠手辣的人物。并在争斗中一点一滴地积聚起实力。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诃额仑的身世影响,没有诃额仑的保护照料,世上就不会有成长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诃额仑在蒙古汗国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铁木真渐渐长大,十八岁这年,他终于找到了沿着客鲁涟河迁徙的岳父德薛禅,娶回了自己的妻子孛儿贴,并且得到了妻子的嫁妆:黑貂皮袄。
铁木真将妻子的这件珍贵嫁妆送给了父亲当年的安答(结义兄弟)、克烈部首领王罕,得到了王罕的青睐。
就在一切看来将上正轨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当年被也速该抢去妻子的蔑儿乞惕部为报当年抢亲之仇,大举袭击铁木真的部族,将新婚的孛儿贴抢走,配给了诃额仑初婚丈夫也客赤列都的兄弟赤勒格儿孛阔。
铁木真向义父克烈部王罕汗、义兄札答兰部札合台汗求助,得到了四万兵马为助,打败了蔑儿乞惕部,抢回了自己的妻子。
孛儿贴回到铁木真身边不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谁是这孩子的生父?最大的可能就是蔑儿乞惕人赤勒格儿孛阔。铁木真为长子取名为“术赤”,意思是:客人。
回到铁木真身边的孛儿贴一心一意地和丈夫一起艰苦创业,并且陆续又为铁木真生下了三个儿子: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这四个儿子以及众多的孙子、女婿、外孙、孙婿,都成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征战四方的有力助手。
孛儿贴不但生养了一群剽悍善战的儿孙,自己也在铁木真迈向“成吉思汗”的过程中多次起到关键作用。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追封她为“光献翼圣皇后”。
二、脱列哥那与海迷失皇后
脱列哥那:元太宗窝阔台长皇后
海迷失:元定宗贵由长皇后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西夏的过程中病逝于六盘山下,他遗嘱交代第三子窝阔台继承自己的汗位,但是必须经过“忽里勒台”大会正式通过。他还给自己的儿子们都划分了领地。
术赤以长子身份得到了“钦察汗国”,领有额尔齐斯河以西;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刺子模和康岭等古国的领土。
察合台所得的汗国封地也非常广阔,疆域盛时东至吐鲁番,西至阿母河,北至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窝阔台所得的汗国领域,则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窝阔台后来继承了铁木真的大汗之位,便将汗国转给了自己的嫡系子孙。
按铁木真的安排,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拥有对所属汗国人口的统治权,但蒙古本部人口只能各分得四千户。
三个年长的儿子分罢,剩下的就都是幼子拖雷的了。
由这项安排可知,拖雷在成吉思汗诸子中身份非常特殊。因为他是成吉思汗嫡妻孛儿贴为成吉思汗所生的最小的儿子。由于蒙古有“幼子守产”的习俗,拖雷虽未能得到父亲的汗位,却得到了父亲绝大部分的财产,其中包括许多的蒙古故地,还有大部分的金国,还有十万户蒙古人口。光是军户一项,拖雷名下就有十万一千善战的蒙古兵,而新任大汗窝阔台却只有区区四千。
成吉思汗的这项安排,禀承了蒙古部族的传统习俗,却也给后来的蒙古汗国、元王朝帝位传承的混乱开了先河。自此以后,蒙元皇家宝座传承几乎说是毫无章法可言,每一次的权力更迭都伴随着激烈的权力纷争甚至内战。
元太祖孛尔只斤氏铁木真(成吉思汗)生前为自己选择的汗位继承人是第三子窝阔台。然而各部宗王意见不一,直到成吉思汗去世两年以后,窝阔台才通过算正式当上大汗。在汗位空虚的两年里,蒙古汗国的军政由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女儿阿剌海别处理,两人因此被称为“监国皇子”、“监国公主”。
阿剌海别虽是监国公主,但由于她是女子,她及她的儿孙离汗位继承太远,而同样曾为监国的拖雷就不一样了。
窝阔台称汗五年后,金国被灭。就在南征北返的路上,蒙古诸王中实力最为雄厚的拖雷神秘地死去了,据说他是自愿代窝阔台向上天赎罪而死的。他的死,是元史中一个极大的谜团。
拖雷虽然死了,他的家族却并没有被催垮。在其寡妻唆鲁禾贴尼的运作筹划下,拖雷的儿子们非常团结,使这个家族继续维持着在蒙古诸王中实力最雄厚的地位。
公元1242年夏天,嗜酒如命的窝阔台汗在一场畅快的大醉后去世了。窝阔台死后,蒙古诸宗王都对汗位虎视眈眈,于是窝阔台的二皇后乃马真氏脱列哥那临朝称制。
乃马真氏脱列哥那原本是蔑儿乞惕部落酋长的妻子。蔑儿乞惕部落被成吉思汗攻灭之后,脱列哥那做了俘虏,被窝阔台据为己有。她很有心计,得到了窝阔台的宠爱,窝阔台总共才七个儿子,其中就有五个是脱列哥那生的。真正的长后孛剌合真反而默默无闻,无子无名。
脱列哥那皇后掌政四年后,推选新汗的忽里勒台大会才于公元1246年春天在哈剌和林举行。
按照窝阔台生前的许诺,汗位应该传给其孙失烈门,或者是其次子阔端。论野心和实力,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继承人拔都及成吉思汗同胞幼弟斡赤斤也都算是一号人物。
然而,早在窝阔台生前就已经擅于权术的脱列哥那皇后经过四年称制,变得更不好对付了。最终,忽里勒台大会上的蒙古诸王大臣们不得不按照她的意志,推举窝阔台的长子、也是脱列哥那亲生儿子的贵由为新任大汗。
然而脱列哥那没有想到,贵由继位后的首要大事就是扫清自己这个保举人兼亲生母亲在汗廷中的影响。她的宠臣一个接一个地被贵由杀死,她终于败在了儿子手里,不久就郁郁而终。
脱列哥那皇后的势力被清除之后,贵由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去找敢于和自己竞争皇位的堂兄拔都算帐。公元1248年初,贵由打着“养病”的旗号,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往拔都封国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