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2日,苏联红军占领柏林,30万德军官被俘投降。5月8日,在柏林正式举行了
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统帅部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德军所有部队向苏联红军最高统帅
部和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希特勒和他那自吹是“千秋帝国”的法西斯德国一齐灰飞烟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胜利结束,5月8日这一天,被宣布为欧洲胜利日。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广岛“蘑菇云”
1945年8月6日清晨,似乎仍是与往日一样的平常的一天。日本广岛云气清朗,有
些闷热。
尖厉的防空警报响起来,但人们并没有显出特别的惊慌。美国飞机频频飞临日本上空,
几乎每天都要投下成吨成吨的炸弹,不过广岛还一直没有遭到大的轰炸破坏。警报响过,几
架美国飞机在广岛上空盘旋了数周后离开,并没有投掷炸弹。整个城市又恢复了平静。
人们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袭来。
8时刚过,警报再次响起。很多市民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没去防空洞。一些人还抬起
头看着天上慢慢飞来的3架B-29轰炸机。这种飞机已经连续好几天来到广岛上空盘旋,
没有扫射,没有轰炸,好像只是在进行飞行训练。“今天的这3架飞机还会像从前一样飞走
的。”人们都这样想着。
但这一次,人们想错了!
9时14分17秒,当其中一架美机上的瞄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大桥的正中时,自动装
置破打开了。60秒钟后,一颗不同寻常的“炸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
了一个155度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它的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是一个训
练了多次的动作,是为了使飞机尽量远离爆炸地点。
45秒钟后,“炸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白光一闪,人们仿佛看到天空中又
出现了一颗太阳。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一瞬即逝,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随即在广岛市中心
上空响起。顷刻间,烟尘好像是从地面生长出的一支巨大的蘑菇,云团翻滚,越来越高、越
大。地面上竖起了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陷入了焦热的火海。
爆炸的光波使成千上万的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瞬间把钢铁都熔化得无影无
踪;冲击波形成了狂风,所有的建筑物坍塌变成了废墟。在爆炸中心范围的人和物,像原子
分离般分崩离析,消失在空气之中。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散落着烧焦了的男人、女人和儿
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然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眼被烧成
了两个窟窿。强烈射线形成的放射雨使一些人受到了奇异的伤害而缓慢地走向死亡。
当时,广岛的人口为34万多人,当日死去的有8万8千多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万1
千多人。全市7万6千幢建筑物,4万8千幢完全毁坏,2万2千幢严重毁坏。
8月7日,日本收听到美国广播,杜鲁门总统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最后通
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的毁灭,他们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最后通牒。如果他们现在还
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
在美国广播后,日本的陆海军统帅部才接到设在广岛的日本第二军总司令部的报告:
“敌人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炸弹。”一些人猜测可能是原子弹,有人则表示怀
疑。日本军参谋本部决定组成有原子能权威人士参加的调查委员会立即赶赴广岛。
调查的结果很快返回,这种新型的炸弹确是原子弹!这一消息马上上报给了天皇。
广岛惨烈的悲剧,使得日本高层领导也十分惊慌。为避免动摇人心,引起全国的混乱,
他们决定禁止扩散广岛遭原子弹袭击的消息,掩盖广岛事实真相。
此时的日本政府内部仍在为是否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公报的最后通牒,无条件投降而激
烈地争论着。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苏联出面进行调停。达成日本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停
战。
但他们的希望破灭了。8月8日,日本从苏联政府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
争,拒绝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
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
就在苏联出兵的这天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长崎
市27万人,当日死去6万余人,成为广岛之后的又一个悲剧。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9日,在东京的日本皇宫防空洞里,一群军政要人正在激烈地争论着:
“从目前国内外局势看,在维护国体、保存天皇制度前提下只能无条件投降!……”外
相东乡茂德垂头丧气地说着,两手一摊,倒在沙发上。
7月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
它彻底消灭。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月8日,就是在昨天,苏联对日宣
战。9日零时刚过,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7
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东乡外相清楚,在世界反法西斯总反攻的浪潮中,日本就像
只破败的帆船,很快就会在风雨飘摇中沉没。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政要都甘心这样的结局。
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副武说道:“要投降,除维护国体外,还必须附带三个条件:一、
日本自行处理战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装;三、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
“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实行本土决战!”陆相阿南惟几打断丰田副武的话,一拍桌
子,站起身朗声说:“我们在本土决战,虽然不能确定胜利,但还可一战,打得好还可以击
退登陆敌军。所以,我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
会议没有结果。
下午,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铃木简单说了两句,然后由外相东乡报告了苏联参战及
原子弹爆炸后各方面的反映,提出日本应投降,会场又展开了争论。最后,铃木征询各大臣
是否应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果六人赞成,三人反对,五人没有表态。铃木
无可奈何地说:“内阁既然不能决定,只好上奏天皇了……”
随后的御前会议仍旧在皇宫防空洞中举行,天皇裕仁来到会议室。
铃木先让书记官朗读《波茨坦公告》,然后宣读他拟好的提案:
“日本政府准备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国、英国、中国政府,以及后来由苏联
政府签字的在波茨坦发表的联合公告中所列举的条款,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公告并不
含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至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
接着,由东乡说明提案理由,“对日本来说,接受《波茨坦公告》虽不体面,但在目前
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弹出现,苏联又对我宣战,时局急变,对方更加强硬。”他
停顿了一下,又说:“此时此刻,只能提出一条,就是维护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
和民族就有复兴之日。”
他刚说完,陆相阿南、梅津和丰田等人马上表示反对,争议又起。铃木摆了摆手,示意
大家安静,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天皇。
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这时他喃喃地说道:“这几天一直尽听有取胜的
自信的话,但计划和实践并不一致。就目前的样子,要对付盟国军队,看来没有胜利的希
望……”他把手一挥,“此时只有作这样的决定了……”8月10日,美国政府收听到了日
本接受《波乔坦公告》的广播。随即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自投降
之时起,日本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身
表示之意愿确定之。”两天后,美国飞机在东京上空撒下了载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
告》电文和同盟国复文的日语传单。一时间,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众中传开
来。
8月14日,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陆相阿南等人声泪俱下,他们说:同盟国
复照对保护天皇制度措词不明,恳请天皇准予再提出照会。如同盟国不允许保护天皇制度,
那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会场上一片沉默。
终于,天皇裕仁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会场顿时响起一片呜咽和啜
泣声。天皇下令起草接受天条件投降的诏书,并将诏书录音,准备在第二天播出。主战派的
一伙少壮侍卫军官得知这一消息,决定举行政变。这天晚上,他们闯入皇宫,四处搜寻,企
图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阻止向全国广播。警卫部队很快镇压了这次叛乱。投降诏
书立即在电台播出。主战派头子陆相阿南在他的官邸剖腹自杀。8月28日,美国空军的飞
机在东京机场降落。大批的英、美军队开始在日本海岸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
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
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
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
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
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
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
正义的审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战争
总共造成约5000万人的死亡;据估计,全部交战国直接战费总额计11540亿美元。
法西斯帝国主义对世界和本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造成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怎样走向
毁灭的呢?
纳粹投降后,一并抓了20万名大小战犯。其中美国列出的甲级战犯就有350名。由
于人数太多,无法一一审判,又在甲级战犯中“精选”出了22名“主犯”。审判地点在德
国的纽伦堡和日本的东京。
纽伦堡的军事法庭判处10名战犯极刑。1946年10月15日或16日晚执行。这
些要犯都是希特勒纳粹匪帮的重要人物,其中有希特勒第二把手、空军司令戈林,外交部长
里宾特洛浦,理论家罗森堡,劳工部长罗拔特·李,内务部长刽子手希姆莱的助手弗里克,
波兰总督弗兰克等。
这些曾在欧洲不可一世、杀人如麻的纳粹要犯,很少有低头认罪的,为了活命居然向柏
林盟军管制委员会上诉,要求免于极刑,也有人私下四处奔走为他们游说;英国陆军元帅蒙
哥马利、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都收到了一些求情和私人信件。但结果仍维持原
判。
戈林被捕时,仍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