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你,如果你不想干,我就要迫使你干”。时间不长,他就把这支使用新式武器的部队治理
得井井有条。上级每次组织军事演习,朱可夫团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不仅进一步引起高级
军事领导人的注意,而且在全军中也逐渐有了名气。此后,他虽然担任了更高的职务,但仍
然十分关心坦克部队。1933年,他曾和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一道,提出了
坦克部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单独使用的新概念。这种见解曾在苏军少壮派中占了上风,但后
来因斯大林未被说服,坦克部队一度解散。
1937—1938年。斯大林对军队中的所谓政敌及其支持者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许
多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元帅,都遭到了清洗。朱可夫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
得到了提拔。据同时代人回忆,这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骑兵部队领导人的信任,另一方面
是由于斯大林对朱可夫本人极为赏识,特别是对他在坦克团担任领导工作时的印象极深。
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职务时,随同一个苏联军事使团到中国观察日本人的战
略战术,并担任了驻华军事顾问。随后,苏方派出1000多名军事顾问、飞行员,支援中
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春,朱可夫接到通知,要他立即离华回国接受新的任务。不久,
他被派往蒙古,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以加强苏联在远东对日本的防务。这时,
苏、蒙军队和日本关东军正在进行哈勒哈河战役。朱可夫到任后,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并
亲临前线指挥,从而取得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胜利,他本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朱可夫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曾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一起,使
用几个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域组织实施反突击,阻止了德军闪电般的推进。这虽然没有达到
预期的结果,但却为他以后使用坦克机械化部队提供了经验。1942年7月,基辅危在旦
夕,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放弃基辅,以便在耶尔尼亚组织防御,阻止
德军向莫斯科进攻。斯大林对此极为不满,并说这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压抑不住冲动的感
情,几乎忘记了站在他面前的是最高统帅,便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
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斯大林果然在几小
时之后命令朱可夫立即动身去担任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到任后,他率领方面军在耶尔尼
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进攻战役,重创了德军突击集团。
此后,哪里形势危急朱可夫就被调到哪里。1941年9月,列宁格勒形势危急,他受
命出任方面军司令员。到任后立即停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果断地撤换了两个集团
军司令,制定了守城计划。在人民的支持下,终于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方面还处在
胶着状态,德军又以180万大军向莫斯科发动总攻,首都在危急中。朱可夫奉命于10月
7日乘飞机到达莫斯科之后,与斯大林只谈了一刻钟的话,就前往西方方面军,指挥极端困
难的莫斯科战役。开始,他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了解情况,部署任务,组织部队顽强地阻击
敌人。18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朱可夫立即建议统帅部宣布全城戒严。10天之内,
朱可夫便把4万多工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编成了4个师,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从此,稳
定了局势,保证了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游行和红场阅兵。11月中旬,正当德军准备再次发动
进攻之前,朱可夫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组织西方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
同作战,发动了反突击,给敌以重创。将其驱至距莫斯科100—350公里一线。
1942年1月,朱可夫担任了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总司令。7月底,轴心国
军已有30个师向斯大林格勒逼近,苏军也集中了三个方面军部队7月17日,一场恶战开
始了。朱可夫指挥的部队。顽强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敌人,虽然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
但战场形势仍十分危险。8月27日,朱可夫被国防委员会任命为最高统帅的副手,负责全
盘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只用一天时间在大本营研究形势,第二天就乘飞机前往前线
指挥部。他以天才的指挥艺术和超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防御作战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问
题,保证了防御的稳定。从11月开始,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沃罗诺夫等制定了“天王
星”反攻方案。11月17日,苏军揭开反攻序幕,到1943年2月初,以苏军全歼被围
的33万敌军而结束,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
予苏联元帅军衔。这年他48岁。
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率部于1945年初协
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维斯瓦——奥德河进攻战役,歼灭了德国“A”集团
军群,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随即进入德国作战。1945年4——5月,他率部在其他
方面军的配合下,胜利地实施柏林战役,歼灭了希特勒的重兵集团,攻克柏林。
战后,朱可夫先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
部长、部长等职。撰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1974年逝世。
…
“沙漠之鼠”蒙哥马利
1887年11月17日,英国伦敦一个牧师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
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贝纳德·洛·蒙哥马利。他的祖父罗贝特爵士,曾是印度战争中的英雄,
外祖父却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亲是一位有圣者之风的主
教,而母亲则是一位意志坚强,为人严肃的家庭主妇。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对幼年时期蒙哥
马利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母亲对他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最大。
少年时期,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顽皮孩子,为此经常挨打。14岁那一年,他才正式上
学,学习成绩极差,这不是因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鹜不驯的性格使他变成了劣等生。但
是,他的体育却格外出色。他善于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也都很出众。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与
职业军人的素质有某种吻合之处,蒙哥马利向往军旅生涯,20岁时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
事学院。
1908年12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印度的皇家华维克夏团服役,任少尉排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尔会战,战斗中负了伤,并获得了
服务优异奖章。这是他荣誉的起点。伤愈之后,他任师司令部的上尉参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青年时代的蒙哥马利有重大影响。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戎马事业的
热爱,更坚定了献身于此的信念。因此,这段时间的实践对他以后漫长的军事生涯是举足轻
重的。1920年1月,他进入参谋大学深造,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
任少校参谋,并参加了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大学任教官。1930
年,陆军部选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编工作。1938年10月,奉调到巴勒斯坦任少将师
长。1939年8月,又接任远征军第3师师长职务。1927年7月27日,蒙哥马利与
卡弗太太举行了婚礼,此时他已40岁。新娘是一位已有两个男孩近40岁的寡妇。但俩人
婚后相敬如宾,10年后卡弗太太去世,给他留下了9岁的儿子戴维。此后,蒙哥马利一直
过着独身生活。
蒙哥马利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它业余爱好,他把敏锐的智力全部用在军事专业
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年间,蒙哥马利潜心研究战争理论
与实践。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对部属却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独,不善
交际,但却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现赢得部下的拥戴,他治军严格,善于用人,信奉“一种能凝
聚士兵于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与意志,一种能激发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于细节琐事,
以便有充沛的精力决策重大问题,他是一位众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杰出的师长和守备
区司令。尽管他才能出众,但人事关系却非常一般。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自命不凡,
得罪了周围的同行们,另一方面英国军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创新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率领第3师随布鲁克军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参加了在法国
和比利时的战斗。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多数指挥官惊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队,蒙哥
马利却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所以尽管他人际关系恶劣,但凭着其超群
的军事造诣,却巩固了国内的基础,布鲁克,邱吉尔等英国军界、政界的名人,都成为了蒙
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出征西欧失败后,英军于1940年6月撤回国内,不久蒙哥马利即
升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接着又在英国感到威胁最大的东南部任守备区司令。在完成这
些使命的过程中,蒙哥马利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才干。
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国战斗机的攻
击而毙命。于是,本已奉命指挥“火炬作战”的蒙哥马利,在24小时之后又奉命飞往开
罗,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是一支由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英国人组成的部
队。失败的阴影、沮丧的气氛笼罩全军。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立即整顿部队,
分析敌情,把新的目标和必胜信心灌输给官兵。他命令部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从阿
拉曼战线撤退。他针对隆美尔引诱盟军装甲部队先攻击、后用火炮击毁盟军装甲目标,从而
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宰战场的惯用战法,一反过去的战略战术,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进行
阵地防御战,迟滞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8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补足了油料之后,向盟军发起攻击。蒙哥马利在战前做了严
密认真的准备,并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对德军的这一行动了如指掌。他
简单、精确的诱敌计划,预备队的慎重集中,装甲兵力的严密控制,严峻环境下的沉着应
战,很快使英军化被动为主动。在德军装甲纵队预定出发前两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
机对处于集结状态的德军运输车辆实施破坏性攻击。战斗开始后,英空军又专门对付行进中
的德军坦克,使德军遭到了重大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反被包围,无力
重新发动进攻。蒙哥马利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严令部队紧紧抓住德军的一切弱点给以致命
打击。在作战中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经常奔波于各战场。他不戴头盔,却戴一顶澳大利亚军
帽。这顶在英军高级指挥官中独一无二的贝雷帽,发挥了异乎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