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59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59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
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
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
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
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
役。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
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
    但由于他深受“骑兵永远神圣”的观念影响,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
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
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战后,他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
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
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 

 
稳健持重的华西列夫斯基



    1942年11月19日晨,浓雾笼罩着斯大林格勒,突然万炮齐鸣,集结在斯大林格
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出敌不意地发起了钳形攻势,迅速将33万德军合围,而后至1943年
2月2日又将其全歼。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这一战役计划
的制定和执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
    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级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
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
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
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
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重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
    189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个神甫
家庭。母亲共生下八个孩子,华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常到临近工场作
坊里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华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先是
在诺沃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教会办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进入基涅什马神学校,1909年秋
天又进入科斯特罗马神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
    华西列夫斯基童年时并没有梦想作一个军人,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而飞黄腾达,是战争使
他进入军队,成长为著名的军事家、统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破
了他学生时代曾有过的当一个农学家的梦想。1915年,他进入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速
成班,毕业后获准尉军衔,被分配到一个县城的预备营,不久,即率一个连开赴前线,被编
入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诺沃赫皮奥尔斯克团。
    1916年春,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团军,驻扎在从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
鲁特河上的鲍扬一线。他作为第一连连长,参加了勃鲁西洛夫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对
奥宣战,但却连吃败仗,11月布加勒斯特沦陷。华西列夫斯基随第9集团军开到罗马尼
亚,阻止德国人通过罗马尼亚进攻俄国。1917年3月,国内传出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的消
息,华西列夫斯基所在团的军官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趋于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众靠拢。
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众,自然走了第二条路。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军军官层的分裂加深了,
保守分子暂时占了上风。华西列夫斯基因承认苏维埃政权,接触布尔什维克,出席士兵代表
会议而遭到一部分军官的冷遇。为此,他决定结束军事生涯,去做一名农学家。1917年
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
    三个星期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接受了县军事部的建议,担任了基涅什马思乌格列茨克乡
的军训处教官。1919年5月,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当上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官。此
后,他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导队长等职。1931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被
调至工农红军军训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军事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同时参加了司
令部勤务条令和大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编写,使他学会了参谋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19
34年,他升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时,他获得上
校军衔。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战部长。11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一年后以
优异成绩结业,到总参谋部任训练处长。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
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
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
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
作。最高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
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
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
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
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
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
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
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之
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
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
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最高统帅选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深入各部队
检查战役准备情况,实施最直接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
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受最高统帅之命,与总参谋部的人员一起拟制了远东作
战计划,并采取极严格的保密和伪装措施,将三个方面军调到中苏边境的三个主要突击方向
上。7月,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本关东军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
宣战。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进入中国东北等地。仅仅10天,苏军
就在三个作战方向上分别挺进了200——800公里,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的集团。8
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陆续被解除武装。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
战役的指挥,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战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
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逝世。
    … 

 
最高副统帅朱可夫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
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
奇·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授衔的苏联元帅中,朱可夫是年纪最轻、声誉最高的
一位。他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的第一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苏德战场的几乎所有决定性战
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国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
鞋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
很深的烙印。5岁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学。他的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
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艰辛的学徒期间,他从未
放松过自学,后来他曾通过了市立中学的考试。当时他只想攒钱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从未想
当一名军人,更没想过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1915年8月,
他被分配到骑兵第5团。1916年春,他随部队开往乌克兰。不久,又调到著名的骑兵第
10师第10团。部队开往前线仅两个月,朱可夫就获得了两枚圣乔治十字勋章。十月革命
期间,朱可夫所在部队的士兵委员会,决定遣散士兵回家,他于1917年11月30日回
到莫斯科。
    第二年2月,他决定参加赤卫队。但因患严重的斑疹伤寒而未能如愿。直到8月,他才
到莫斯科第1师第4团报到。1919年9月,红军和白军在察里津附近展开激战。朱可夫
的左腿和左肋被手榴弹的弹片炸伤,被送进医院。出院后不久,被任命为正式军官,派到莫
斯科受训。
    在莫斯科,他得知原来的女友玛利娅已经与别人结婚,感情受到很大的打击。他竭力抑
制自己内心的痛苦,潜心研究军事。几年后,朱可夫28岁时与亚列克山德拉结为伴侣,婚
后他们生有两个女儿。
    国内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先后任骑兵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以及军区副司令等
职。他的勇敢精神和指挥才能受到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伏龙芝的重视,也受到了斯大林
的注意。
    朱可夫担任骑兵团长的时候,就主张建立坦克兵团,反对按传统的办法将坦克分散配属
给步兵,以发挥快速突击的作用。苏军组建第一批坦克部队时,总参谋部要选拔两名杰出的
骑兵团长担任坦克团团长。斯大林确定的最后人选是:朱可夫和帕伏洛夫。朱可夫以极大的
热情和上进心投入工作,以罕见的耐心和克制态度去做那些看来是细小的事情,并以讲究方
法和深思熟虑的态度要求别人完成任务。朱可夫采取的原则是:“如果你不会干,我可以教
给你,如果你不想干,我就要迫使你干”。时间不长,他就把这支使用新式武器的部队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