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颂恕5彼牢野量瓮馐槭保淮畏叛О盐医械剿依铮贸鲆槐境て∷怠逗煅摇犯铱矗勒馐俏倚⊙贝谝淮味琳饷闯恋榈榈氖檠剑闹懈卸恕6镣耆椋锩沂俊把晕恼卵闯桑橙朔绺裢蚰暾辍钡挠⑿燮潘卸獯味潦椋牧榈恼鸷逗臀淖值某寤鳎刮叶嗌倌甓济挥型钦獾吹恿榛甑南蠢瘛!�
而多年读书,我却没有近视,如今的眼睛特别“尖”,数百米外都能看清来人,这又得归功于张老师的耐心和细心。
说来我早该近视了,小学里就视力不好,差点要去配眼镜了。张老师看到我有不良的用眼习惯,不仅在课堂里提醒我,督促我做眼保健操,还几次来家访,要家长也盯住我,不要用不良姿势看书,不要用眼过度。一年下来,我竟然奇迹般地扫除了近视,而且到现在眼睛都是好好的。
以后升入了高中,我们班的班主任又是位娴淑文静的女老师,她的姓很少,叫蹇兴华。开始听说她是著名作家蹇先艾的女儿,我有时就会自卑地想,学校干部子女多,她大约是不会看得起我们这些工人子弟的吧!不久,由于学习紧张,我累倒了,高烧一直不退,而家里只有我的一位瞎眼阿太摸索着给我端点水,正在我痛苦不堪、度日如年之际,蹇老师来到了我家,给我送来了药,还扶着我吃粥吃药。见我家中这么一副样子,她还帮我瞎眼阿太干起了家务,直至我病愈上课为止,在以后的日子里,蹇老师更是又教书又育人,与我们说理想、谈人生、讲学习、侃为人,俨然是一位博学多才又关怀备至的年轻慈母,使我们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
记得前些时候,我的母校延安中学60华诞,这又使我想起了这些往事,想起我情同母爱的老师,于是我写下这么一段文字:如果说在生活里,在交往中,我还能够坦诚对人,宽以待人,磊落为人,正派做人的话,那么我要真诚地说,是母校我的老师质朴无华、坦荡真诚的言行,是他们“敞开心扉给人看”的风范,是他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是他们“桃李不言东风满”的胸襟,教会了我真正意义上的为人之道!
如果说我是一只小船,正扬起一片风帆,正在驶向大海,那么母校的师长,更是我“授业、传道、解惑”的导师,母校正是我积蓄力量的港湾,正是哺育我成长的田畈!值此母校60华诞之际,让我由衷地说:师恩深如海,时时沐我心,母校似摇篮,常常入梦境!
晨练札记
胆气豪情
我“哈哧”、“哈哧”去爬宝石山,见一老人真是了得,背着一辆自行车上来,脸不红,气不喘。到了初阳台,还做俯卧撑,还“倒挂金钟”。这真让我汗颜。
由此我想,我们这些中年文人似太弱了一点。古书上所述的人物也往往是文弱书生,一介寒士模样,纤纤素手,区区身干,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在现代,文人书生也似乎只配给他们一些眼镜儿等生活道具,素描速写也总是一股迂腐相。其实,真正的文人是很懂得一些“文武之道”的。古代,琴棋书画便是文人的必修课。李白斗酒诗百篇,而且善剑,是为一绝;陆游诗名济天下,力能射虎,传为佳话;辛弃疾沙场点兵,边关征战,诗中才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龚自珍诗文双绝,刚柔相济,因为有“一剑一箫平生意”的抱负。所有这些,都是读书人的典范和骄傲!
少年时读“包公”之类书,见有一个故事:一“梁上君子”
偷窃一位儒雅老者房中财产,想他手无缚鸡之力,岂不料只几个回合便被老人擒住了。包公闻之赞曰:真正的读书人无所不能呵!
记得毛泽东当年“风华正茂”时,志存高远,曾响亮地提出“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八个字,我以为这在今天,对于我们这些文人,对于我们这些正午的“太阳”,还是十分受用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我们可能做不到,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学武可以激励志气,磨砺勇气,锻炼意志,强健体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趁着天气正好,空气清新,我们需要去这样做做!
心花怒放
写文章时,形容人高兴,常用“心花怒放”这四个字,意思是知道的,但具体来说,这看不见的“心花”是如何绽露花瓣,飘出馨香而“怒放”的,则不得而知。
如今随着浩浩荡荡锻炼身体大军的人流,耳濡目染之下,听之观之之余,默默地看到了这怒放而日日醉春风的心花”。尤其是老年人成群结队如老顽童般跳舞,扭秧歌,打腰鼓,舞扇子,唱越剧,练武术,所有这些无不是情的流露、喜的表示;怒放的丛丛“心花”。人生七十有为时,童心欲放花千朵。此之谓也!
“心花怒放”者,表现了最好的心境和情绪,否则,恐怕是放不出来的。试想,如果我们不善于去自寻乐趣,自寻淘伴,总是为一点病痛而忧,为一些生活琐事所搅,将心灵的窗户关得紧紧的,把固执的脾气搞得怪怪的,那么心灵花儿就会弄僵,甚至会过早地凋谢。“落花流水春去也”,这表现在自然界,还有“蓄芳待来年”之盼。要是体现在精神上,那恐怕真是“时乎时乎不再来”的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要是封闭了心中的门窗,往往就难以找到培植自己心花的地方了。当然,要想“心花怒放”的形式很多,登高望远,垂钓漫步,赋诗作画,唱歌跳舞但要想“心花怒放”,又不是“花红一时间”,还要倾力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上。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容易,何不尽量高高兴兴,愉愉快快呢!何不常常地“心花怒放”尽管钱不是太多,也没有时不时地中头奖!
酒趣
我猜想,这世界上恐怕没有这样一种刚柔之性同时具有,反差又是如此霄壤的东西了:水做的液体,火样的性格;五谷的娇儿,迷魂的精灵;皇上官臣的杯中物,平头布衣的小乐惠这是啥?
酒!
千古酒话知多少,悠悠,不尽大江滚滚流。但内中可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鉴,君子醉后往往出美,小人醉了常常出丑之典。
《菜根谭》中有说法:“花看半开,酒要微醉。”文人微醉之下,虽出不来狂草微吟、激扬文字之美,但自知也不会借机骂仇人、说歹话般显丑的。“酒里乾坤大,醉中日月长”。借酒浇愁我感到是没有力量的表现,“文能醉人何须酒,书亦香我不必花”,则是我欢喜的一联。自知非高人,算不上雅人,“善文善武真豪杰,能诗能酒是神仙”,根本排不上;《汉书》下酒,《水浒》佐酒的境界根本谈不上,我喜欢好菜好性情,更喜欢好友品好酒!但我也喜欢与志趣相同的人喝点酒,那真是一种乐趣呀!但如今喝酒要做忌了,只因身体不容许了。
这使我常以名人名言自嘲之:花生米有了,但牙不行了。
说到酒,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醉酒的杨贵妃,景阳岗打虎的武松,醉酣狂草的张旭;就会想起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借醉避祸的阮籍,自称酒仙的李太白,自号醉翁的欧阳休;就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名诗佳句;还会想起醉拳、醉棍等武术套路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这一独特的载体,融诗歌词赋、绘画书法、歌舞戏剧等艺术于一体,寓男人、女人、人生、事业、梦幻,以及民俗、礼仪、金钱、仕途万千感慨于其中。常说“酒要乱性,茶能清心”。对此,我却不以为然。我辈早是中年人,正向老年迈进呢!这是懂得“吻女人额头而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也就是说知道分寸晓得轻重了,因此也来得真诚和坦荡了。这喝酒就最喜欢这种境界、此种高潮。前年春天,同学的一次欢聚让人忘不了,二十年后相聚,从稚稚学童到堂堂汉子,从亭亭淑女到谦谦大嫂,在感叹浮生若梦,韶光如流里,在惊奇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中,不必苦苦相劝才说“干”。大家放开了,全都被酒精烧得红彤彤的,似我等不太会说话的,也有如蔺相如口若悬河、诸葛亮舌战群儒般,舌头变得十分灵便。一些“学究”们,也全然没有了少年老成满腹经纶的样子,有的只是“俗得真实”的可爱,少了“雅得发虚”的迂腐。热情,是人世间最好的菜肴和美酒,使得“舒心的酒千杯不醉”,也使得人生在一个驿站相逢,感到前途有知己,情谊紧相随!
有人说,没有诗意的人生大抵干枯。我需要再加一句的是,没有酒意的欢聚常常缺少意思。不是吗?我们为人处事,在许多时候往往缺乏一种酒气呢!因此我说,浅浅一壶茶,是一样性情,是一份心绪,而满满一杯酒,不也包容着一些意趣,一种寄托么!
生命的断想
人总是要死的,但人们对死的认识并不相同。
英国著名作家H·D劳伦斯说:“它是生命的延续。”这一观点相当浪漫。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死是一个人的旅行到了终点。”在他的心目中,死是很平常的事,大有视死如归的味儿。
我们的文史老祖宗司马迁却从社会学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其实大多人的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往往介于两者之间
没有如泰山般重,也不会像鸿毛般轻。因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曾经活过和因为他的“活”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留下过真、善、美的印迹,只有这个印迹是存在过的,其价值仅在于此。
其实我想,生命只有一次。伟大的诗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依我看,这是一个本与木的关系。想想生命都化作荒草尘泥淹没了,哪还有爱情可以演绎。写过一代名著《红与黑》的司汤达长眠于地下,其墓志铭只有九个字:“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可以看出他还是把“活”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仔细再想,会发现生命是上帝在每个人账户上存放的一笔定额储蓄,生前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却每天都在开支消费它,直到有一天出现赤字。尽管不少人知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不管愿意不愿意,谁也不能避免。但当死神扣响门铃,阎罗派人索命,一般人都是怕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因而,“养病除疾无良方,静心敛气延生命”。不少人就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延年益寿。
人们深知健康是生命的本钱,你可以向银行贷款,却不能向健康透支,一旦透支,就没有偿还的可能。有人追求健康,是为了生命活得爽快;有人追求名利,竭尽努力,是为了活得舒适。这就使得我们每个人乘坐在生命的列车上,想法各有不同。列车啸啸,车轮滚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循环往复,但都得遵循这一亘古不变的秩序。汽笛一叫,终点一到,所有生命中的东西都得统统卸下。生前或许你还低吟高诵:
“且将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生命终结,你肩扛手提的所有功名利禄,全得撒手抛下,因为“生命号”列车谁也改变不了它的行车路线:这是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