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盖我读此书而不胜三致叹焉,曰:嗟乎!古之君子,受命于内,莅事于
外,竭忠尽智,以图报称,而终亦至于身败名丧,为世僇笑者,此其故,岂
得不为之深痛哉!夫一夫专制,可以将千军;两人牵羊,未有不僵于路者也。
独心所运,不难于造五凤楼曾无黍米之失;聚族而谋,未见其能筑室有成者
也。梁中书以道路多故,人才复难,于是致详致慎,独简杨志而畀之以十万
之任,谓之知人,洵无忝矣,即又如之何而必副之以一都管与两虞候乎?观
其所云另有夫人礼物,送与府中宝眷,亦要杨志认领,多恐不知头路。夫十
万已领,何难一担?若言不知头路,则岂有此人从贵女爱婿边来,现护生辰
重宝至于如此之盛,而犹虑及府中之人猜疑顾忌,不视之为机密者也?是皆
中书视十万过重,视杨志过轻。视十万过重,则意必太师也者,虽富贵双极,
然见此十万,必嚇然心动;太师嚇然入神,而中书之宠,固于磐石,夫是故
以为此为献,凡以冀其入之得一动心也。视杨志过轻,则意或杨志也者,本
单寒之士,今见此十万,必嚇然心动,杨志嚇然心动,而生辰十担,险于蕉
鹿,夫是故以一都管、两虞候为监,凡以防其心之忽一动也。然其胸中,则
又熟有“疑人勿用,用人勿疑”之成训者,于是即又伪装夫人一担,以自盖
其相疑之迹。呜呼!为杨志者,不其难哉!虽当时亦曾有早晚行住,悉听约
束,戒彼三人不得别拗之教敕,然而官之所以得治万民,与将之所以得制三
军者,以其惟此一人故也。今也一杨志,一都管,又二虞候,且四人矣,以
四人而欲押此十一禁军,岂有得乎?《易大传》曰:“阳一君二民,君子之
道也;阴二君一民,小人之道也。”今中书徒以重视十万、轻视杨志之故,
而曲折计划,既已出于小人之道,而尚望黄泥冈上万无一失,殆必无之理矣。
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并非一都管、
两虞候之罪,而实皆梁中书之罪也,又奚议焉?又奚议焉?曰:然则杨志即
何为而不争之也?圣叹答曰:“杨志不可得而争也。夫十万金珠,重物也,
不惟大名百姓之髓脑竭,并中书相公之心血竭矣。杨志自惟起于单寒,骤蒙
显擢,夫乌知彼之遇我厚者之非独为今日之用我乎?故以十万之故而授统制
易,以统制之故而托十万难,此杨志之所深知也。杨志于何知之?杨志知年
年根括十万以媚于丈人者,是其人必不能以国士遇我者也;不能以国士遇我,
而昔者东郭斗武,一日而逾数阶者,是其心中徒望我今日之出死力以相效耳。
譬诸饲鹰喂犬,非不极其恩爱,然彼固断不信鹰之德为凤皇,犬之品为驺虞
也。故于中书未拨都管、虞候之先,志反先告相公只须一个人和小人去。夫
“一个人和小人去”者,非请武阳为副,殆请朝恩为监矣。若夫杨志早知人
之疑之,而终亦主于必去,则固丈夫感恩知报,凡以酬东郭骤迁之遇耳,岂
得已哉!呜呼!杨志其寓言也,古之国家,以疑立监者,比比皆有,我何能
遍言之!
看他写杨志忽然肯去,忽然不肯去,忽然又肯去,忽然又不肯去,笔势
夭矫,不可捉搦。
看他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古称盛冬挂云
汉图,满座烦闷,今读此书,乃知真有是事。
看他写一路老都管制人肘处,真乃描摹入画。嗟乎!小人习承平之时,
忽祸患之事,箕踞当路,摇舌骂人,岂不凿凿可听;而卒之变起仓猝,不可
枝梧,为鼠为虎,与之俱败,岂不痛哉!
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
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耐庵妙笔,真
是独有千古。
看他写卖酒人斗口处,真是绝世奇笔。盖他人叙此事至此,便欲骎骎相
就,读之,满纸皆似惟恐不得卖者矣。今偏笔笔撇开,如强弓怒马,急不可
就,务欲极扳开去,乃至不可收拾,一似惟恐为其买者,真怪事也。
看他写七个枣子客人饶酒,如数鹰争雀,盘旋跳霍,读之欲迷。
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一部书,将网罗一百八人而贮之山泊也。将网罗一百八人而贮之山泊,
而必一人一至朱贵水亭。一人一段分例酒食,一人一枝号箭,一人一次渡船,
是亦何以异于今之贩夫之唱筹量米之法也者。而以夸于世曰才子之文,岂其
信哉?故自其天降石碣大排座次之日视之,则彼一百八人,诚已齐齐臻臻,
悉在山泊矣。然当其一百八人,犹未得而齐齐臻臻,悉在山伯之初,此是譬
如大珠小珠,不得玉盘,迸走散落,无可罗拾。当是时。殆几非一手二手之
所得而施设也。作者于此,为之踌蹰,为之经营,因忽然别构一奇,而控扭
鲁、杨二人,藏之二龙,俟后枢机所发,乘势可动,夫然后冲雷破壁,疾飞
而去。呜呼!自古有云良匠心苦,洵不诬也。
鲁达一孽龙也,杨志又一孽龙也。二孽龙同居一水,独不虞其斗乎?作
者亦深知其然,故特于前文两人出身下,都预写作关西人,亦以望其有乡里
之情也。虽然以鲁达、杨志二人而望其以乡里为投分之故,此倍难矣。以鲁
达、杨志二人,而诚肯以乡里之故而得成投分,然则何不生于关西,长于关
西,老死于关西,而又必破闲啮枥而至于斯也?破闲啮枥以至于斯,而尚思
以“关西”二字羁之使合,是犹以藕丝之轻,絷二孽龙,必不得之数耳。作
者又深知其然,故特提操刀曹正,大书为林冲之徒,曹正贯索在手,而鲁、
杨孽龙弭首帖尾,不敢复动。无他,天下怪物自须天下怪宝镇之,则读此篇
者,其胡可不知林冲为禹王之金锁也?
顷我言此篇之中虽无林冲,然而欲制毒龙,必须禹王金锁,所以林冲独
为一篇纲领之人,亦既论之详矣。乃今我又欲试问天下之读《水浒》者,亦
尝知此篇之中,为止二龙,为更有龙?为止一锁,为更有锁?为止一贯索奴,
为更有贯索奴耶?孔子曰:举此隅,不以彼隅反,则不复说。然而我终亦请
试言之。夫鲁达、杨志双居珠寺,他日固又有武松来也。夫鲁达一孽龙也,
武松又一孽龙也。鲁杨之合也,则锁之以林冲也,曹正其贯索者也。若鲁、
武之合也,其又以何为锁,以谁为贯索之人乎哉?曰:而不见夫鲁达自述孟
州遇毒之事乎?是事也,未尝见之于实事也,第一叙之于鲁达之口,一叙之
于张青之口,如是焉耳。夫鲁与武即曾不相遇,而前后各各自到张青店中,
则其贯索久已各各入于张青之手矣。故夫异日之有张青,犹如今日之有曹正
也。曰:张青犹如曹正,则是贯索之人诚有之也,锁其奈何?曰:诚有之,
未细读耳。观鲁达之述张青也,曰:看了戒刀吃惊。至后日张青之赠武松也,
曰:我有两口戒刀。其此物此志也。鲁达之戒刀也,伴之以禅杖,武松之戒
刀也,伴之以人骨念珠,此又作者故染间色,以眩人目也。不信,则第观武
松初过十字坡之时,张青夫妇与之饮酒至晚,无端忽出戒刀,互各惊赏,此
与前文后文悉不连属,其为何耶?嗟乎!读书随书读,定非读书人,即又奚
怪圣叹之以钟期自许耶?
杨志初入曹正店时,不必先有曹正之妻也。自杨志初入店时,一写有曹
正之妻,而下文遂有折本入赘等语,纠缠笔端,苦不得了,然而不得已也。
何也?作者之胸中,夫固断以鲁、杨为一双,锁之以林冲,贯之以曹正,又
以鲁、武为一双,锁之以戒刀,贯之以张青,如上所云矣。然而其事相去越
十余卷,彼天下之人方且眼小如豆,即又乌能凌跨二三百纸,而得知共文心
照耀,有如是之奇绝横极者乎?故作者万无如何,而先于曹正店中凭空添一
妇人,使之特与张青店中仿佛相似,而后下文飞空架险,结撰奇观,盖才子
之才,实有化工之能也。
鲁、杨一双以关西通气,鲁、武一双以出家逗机,皆惟恐文章不成篇段
耳。
请至末幅,已成拖尾,忽然翻出何清报信一篇有哭有笑文字,遂使天下
无兄弟人读之心伤,有兄弟人读之又心伤,谁谓稗史无劝惩乎?
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此回始入宋江传也。宋江,盗魁也。盗魁,则其罪浮于群盗一等。然而
从来人之读《水浒》者,每每过许宋江忠义,如欲旦暮遇之。此岂其人性喜
与贼为徒?殆亦读其文而不能通其义有之耳。自吾观之,宋江之罪之浮于群
盗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
自此始矣。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也。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
义者也。此入本传之始,而初无一事可书,为首便书私放晁盖。然则宋江通
天之罪,作者真不能为之讳也。
岂惟不讳而已,又特致其辨焉。如曰:府尹叫进后堂,则机密之至也;
叫了店主做眼,则机密之至也;三更奔到白家,则机密之至也;五更赶回城
里,则机密之至也;包了白胜头脸,则机密之至也;老婆监收女牢,则机密
之至也;何涛亲领公文,则机密之至也;就带虞候做眼,则机密之至也;众
人都藏店里,则机密之至也;何涛不肯轻说,则机密之至也。凡费若干文字,
写出无数机密,而皆所以深著宋江私放晁盖之罪。盖此书之宁恕群盗,而不
恕宋江,其立法之严有如此者。世人读《水浒》而不能通,而遽便以忠义目
之,真不知马之几足者也。
写朱仝、雷横二人,各自要放晁盖,而为朱仝巧,雷横拙,朱仝快,雷
横迟,便见雷横处处让过朱仝一着。然殊不知朱仝未入黑影之先,又先有宋
江早已做过人情,则是朱仝又让过宋江一着也。强手之中,更有强手,真是
写得妙绝。
第十八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此回前半幅借阮氏口痛骂官吏,后半幅借林冲口痛骂秀才。其言愤激,
殊伤雅道。然怨毒著书,史迁不免,于稗官又奚责焉。
前回朱、雷来捉时,独书晁盖断后。此回何涛来捉时,忽分作两半。前
半独书阮氏水战,后半独书公孙火攻。后入山泊见林冲时,则独书吴用舌辩。
盖七个人,凡大书六个人各建奇功也。中间止有刘唐未尝自效,则又于后回
补书月夜入险,以表此七人者,悉皆出奇争先,互不冒滥。嗟乎!强盗犹不
可以白做,奈何今之在其位、食其食者,乃曾无所事事而又殊不自怪耶!
是稗史也。稗史之作,其何所放?当亦放于风刺之旨也。今读何涛捕贼
一篇,抑何其无罪而多戒,至于若是之妙耶!夫未捉贼,先捉船。夫孰不知
捉船以捉贼也?而殊不知百姓之遇捉船,乃更惨于遇贼,则是捉船以捉贼者
之即贼,百姓之胸中久已疑之也。及于船既捉矣,贼又不捉,而又即以所捉
之船排却乘凉。百姓夫而后又知向之捉船者,固非欲捉贼,正是贼要乘凉耳。
嗟乎!捉船以捉贼,而令百姓疑其以贼捉贼,已大不可,奈何又捉船以乘凉,
而令百姓竟指为贼要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