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艳帝传奇-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刚落,就闻到那“醉仙剑”赵三狂高呼了一声:“方大哥,对不起了。”长剑一转,向身边横削而去。那方威正全力向龙霄进攻,那里会想到相交了数十年金兰兄弟会倒戈相向,并向自己偷袭,全然不防,连声音都没来得及发出,就被赵三狂的剑拦腰斩断,两截身子落地,血水霎时间流满了整个石级。
那“夺命腿”郑成见到赵三狂居然向结义大哥下手,眼睛中就要浸出血来,厉声道:“畜生,畜生,贪生怕死的畜生,你难道忘了咱们结拜时发过的誓么。”
说着也不来理龙霄,飞起一腿就向赵三狂的咙部戳去。
赵三狂也有些心虚,一边躲避一边道:“你们两人自作主张的愿意为大明殉国,可是问过我了么,我不过刚满不惑之年,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享受,不想陪着你们一起死,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我没有错,没有错。”
龙霄虽然鄙夷这赵三狂的为人,但既然话出了口,自然不会失言,出手助他攻击郑成,那郑成此时心神已乱,在两人的夹攻之下,不出数招,已是左支右绌,见到赵三狂出剑刺向自己的左腿,连忙向空中一跃,刚离地数尺,却听得龙霄大喝一声,双臂齐出,与他四掌相交,顿时将这郑成震出了石级之外,落了了火海之中,他发出了一阵凄惨的叫声,在大火中动得几下,便化成一堆焦炭。
龙霄解决掉郑成,也不去管赵三狂,立即便向高台之上跃去。
那赵三狂见到郑万的死状,也是心惊胆战,一心要脱离这火海,见前面那火焰的高度,估计能一跃而过,便提足内力,猛的向下一蹬,身子已高高跃起,刚好能越过那火焰。
但他也真是惊惶失措,神昏智迷,虽然算到了身子能够越过那火焰,但是却忘了那火焰之上也是炙热无比,若是他能再纵高丈余,还能勉强通过,而这般的堪堪越过火苗,一股钻心刺骨的疼痛顿时传入全身,他心中提的那口气立时泄了,身子如断了线的风筝,微斜着坠到熊熊燃烧着的柴堆之中,霎时变成了一个火人,惨叫了一阵,似乎想挣扎着往下面爬,但很快就不动了。
这时龙霄刚掠上高台,听到惨呼,回头望见赵三狂的情状,心中顿时浮现起一句话来“上天有耳,报应不爽。”这三人结义时曾有同生共死的誓言,不想在今日应了誓。
只叹息了一声,龙霄就回过了头去,见到血凤正与昌明皇帝在地下翻滚扭打着,而血凤身子极是虚弱,越来越没有力道,眼瞧着昌明皇帝便占了上风,一把推开血凤,站了起来,就要去拣那柄落在地上的长剑。
龙霄此时岂能让他得趁,走过去一脚便把那剑踢飞。
昌明皇帝见到龙霄,根本就忘了双方力量的悬殊,厉声叫着,疯狗一样向龙霄扑来,还能到得跟前,只见得龙霄一幌身子,已抓住了他的胸口,就想将他举起来扔入高台下的火堆中,但就在这时,忽然想到建文帝遗诏里有不得伤害朱氏子孙的性命的话,龙霄不由又松开了手。
便在此刻,忽然见到血光蓦溅,一柄剑尖从昌明皇帝的胸口透了出来,昌明皇帝回过头去,见正是血凤,指着她只骂了一声“你这贼……人。”便无力的倒在了地上。
龙霄见这时高台之上的数十人都被浓烟薰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心中牵挂着朱芷清的安危,暂时不去管血凤,大步走到文德皇帝尸体身边,见朱芷清已闭着双眸人事不醒,也不知是哭晕的还是薰晕的,便把她抱了起来,走到高台边,见白云道长等人早就将下面铺了厚厚一层床褥,纵声道:“道长,我将二公主扔下来了,你准备好没有?”
只听得白云道长也高声道:“王爷,准备好了,你扔人下来罢。”
龙霄也不再耽搁,将朱芷清瘦弱的身子对着那些床褥的方向扔去,只见快坠到地面,白云道长出掌横里一推,她就稳稳的落在了床褥之上。
龙霄见朱芷清已脱离险境,心中顿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一眼瞥到血凤正坐在地上发愣,心想她还有知觉,并无大碍,便去将那些倒在地上的嫔妃皇子们一个一个的如法炮制的扔了下去。
眼瞧着所有的人都扔光了,台下的火苗子也开始蹿了上来,龙霄胸口觉得一阵阵的难受,便去拉血凤,想把她扔下去。
谁知刚一抓住血凤的衣裳,却听到她凄厉的叫道:“姓龙的,你跟我滚开,滚开,我不要你救。”她一边叫着,一边想要挣脱龙霄的手掌。
就在这个时候,龙霄才瞧见血凤原本无比妩媚艳丽的脸上已多了数道尚未完全结疤的血痕,似乎是被人用利物故意划伤的,纵横交错,显得甚是狰狞,不由得一愣。
血凤也瞧见了龙霄的眼神,不由惨笑着道:“姓龙的,现在你高兴了吧,我再也没有姿色做奸细了,你也再也不用顾忌我了,你知不知道,这个样子我自己也觉得讨厌,早就不想活了。”
龙霄道:“那你为什么要救二公主?”
血凤道:“姓龙的,我知道二公主是你的相好,可你用不着感谢我,是昌明这个狗贼将我的脸划成这个样子的,我恨他,凡是他想害的人,我都要救。”
龙霄见到血凤这付惨状,想起过去两人在密室里旖旎缠绵的情景,知道她对自己的容貌一向极是自负,如今娇容被毁,对这个女子来说的确是个天大的打击,又想到她宁愿遭此大难,却不愿屈从昌明皇帝做出乱伦之事,也是令人敬佩,瞧来天煞族的人在某些观念上与大明朝的人还是一致啊。
瞧着血凤挣扎,龙霄伸出手便点了她的穴道,让她暂时昏迷,这才站在高台边,招呼了白云道长一声,将血凤扔了下去。
等到高台上再无活人,龙霄又将文德、昌明两父子的尸首扔下,无论怎么说,这两人都是建文帝的嫡系子孙,要好好的厚葬才是。
一切妥当,龙霄这才施展着“仙鹤九变”的轻功从高台上一纵而下,身子飘飘忽忽的在空中五折之后,稳稳的落在了地面。
一到地上,龙霄就指挥下面的士兵们开始对已被浓烟薰得昏迷的嫔妃皇子施救,自己却走到了朱芷清的身前,蹲下身子抱着她,出掌对着她“心俞穴”渡过一股真气。
没一会儿,便听到朱芷清的檀口中轻轻的咳嗽着,喃喃的叫了两声“父皇,父皇”幽幽的醒转过来,一睁眼见到龙霄,连忙紧紧的抓着他道:“龙大哥,你本领最大,能不能救救我父皇,我求求你了。”
龙霄见到她悲伤的样子也觉心酸,但对所求之事却是爱莫能助,不由一脸黯然的摇了摇头,朱芷清瞧到他的反应,心中也意识到父亲已再无生机,便又在龙霄怀中嘤嘤的啜泣起来,而龙霄只能紧紧抱住她,不时抚着她的背心。
正在这时,前面宫殿处涌出一大簇衣着光鲜的人马来,当头的是一辆马车。龙霄心知有事,便将朱芷清扶了起来站着,自己却迎了上去。
这些人马到了龙霄跟前不远就停了下来,马上的人纷纷跃到了地上,全部是适才在应天府城外迎接他的那些大明文武官员。
不一会儿,就见司马轻鸥坐着轮椅让人抬下车来,而就在他的身后又钻出了三个太监,领头的却是那刘公公,而他后面的是两名小太监,一人手捧着皇冠、龙袍,一人手中捧着传国玉玺。
司马轻鸥在轮椅上大声道:“大明朝气数已尽,臣司马轻鸥奉建文先祖之命愿尊龙霄为桃源新帝,现有龙袍、玉玺在此,还望新帝收纳。”
龙霄知道此事已水到渠成,也不故意假惺惺的去推委,伸手将那龙袍与玉玺托在了双手之中,这时司马轻鸥从轮椅上用手爬到了地上,跪下道:“微臣司马轻鸥叩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轻鸥这么一做,在他身后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大声:“微臣等叩见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霄见到这些人对自己三拜九叩,心中顿时油然涌起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万丈豪情,大地就在脚下,国权就在手中,千万黎民,俯仰鼻息,生杀予夺,试问当今之世,还有谁能有机缘做到?
第九十八章(本章字数:3055 更新时间:2008…1…11 7:49:00)
龙霄当晚便在皇宫里住下,本来过去皇帝的寝宫为天庆宫,但龙霄对昌明是深恶痛绝,不想住在他呆过的地方,而是选择了比天庆宫要略小的元亨宫居住。
他此时虽未登基,已开始行使皇帝之责,这一晚,他连下三道圣旨,首先一道圣旨便是命欧阳林调安明关五万人马到镇煞关去听从顾子通的调遣,只要天煞族无法进犯,他就能腾出手来冶理朝政。第二道便是安民告示,告知大明所有百姓,从即日起,战乱已定,原来军队中从百姓中强征的士兵全部卸甲归田,与家人团聚,众百姓应各安其业,恢复生息,不必再担心刀兵之苦。第三道圣旨则是给各州府官员的,告之大明气数己尽,新帝即将登基,要他们暂任旧职,务必勤政爱民,清廉无私,日后将按政绩决定其升迁罢免。
圣旨是由司马轻鸥所书,拿给他盖上大印,当龙霄拿着那玉玺沾了红泥压在了黄绢布,见上面刻的是古体字,但他上次因要接近朱丹霁,倒学了不少知识,依稀辨得是“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这八字,而在玉的一角却镶着一小块黄金,忽然想起过去在一本历史书中瞧到过这玉玺的来历。
原来这玉玺之玉乃是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献于楚王,而楚王不信其中有玉,将卞和的右脚削断,没多久,卞和再次献璞,楚王还是不信,又削断了他的左脚,最后卞和抱璞而泣,楚王才令人将这璞剖开,果然得到一块绝世的好玉,楚王因感卞和的忠心,便把这玉称为和氏壁,后来六国大统,此玉归得秦始皇,始皇珍爱无比,令人做成玉玺,又令李斯篆了这八字在上面,后来秦灭,传于汉朝之时,王莽篡汉,令其弟入宫取这玉玺,结果被文明太后用此玺扔在他的嘴巴上,牙齿磕掉了好几枚,不过这玉玺摔在地上,有一角从此后就损坏了,还是王莽令人用黄金补镶完整,再之后,王莽为刘秀所灭,建立东汉,这玉玺由汉至晋,由晋至隋,世代相传,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可是到了元末明初,这玉玺就离奇的失踪了,至今还被外世的历史学家视为不解之迷,却没料到是被建文帝带到桃源里来了,由此可想,这桃源里不知还藏有多少价值连城的东东,如今全部都是属于他的了。
一念至此,龙霄心中就是一阵兴奋,他并非贪欲敛财之辈,这些东西虽然未必会用,但拥有的心情却是奇爽无比啊。
司马轻鸥见得他面带微笑的坐着发神,心想此人虽然仁慈善良,但少年得志,难免骄傲自满,自己应该有所劝诫才是,当下道:“皇上,微臣前几日念到《诗。大雅。荡》之时,其中有一名话还不怎么明白,还想向皇上请教。”
龙霄一听,不由一愣,暗道:“你明明知道我对这些诗词歌赋并不精通,怎地问起我来了。”转念便知他话中有话,言道:“司马大将军,你请说罢。”
司马轻鸥道:“‘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话该怎解?”
这句诗含意并不深晦,龙霄岂不有明白之理,那是说商朝灭亡的教训并不远,就紧连在夏朝之后。知道是司马轻鸥在借这句诗来告诫自己大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心中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