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第8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省里面的工作很多,范亨很快就坐直升机回去了,到了省政府自己的住处之后,父子两人轮流洗了澡,喝了些热水,这才发现今天的消耗很大,范无病担心父亲的身体吃不消,就出去跟秘书们要了些感冒药让他喝了,以防万一。
好在宋晴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听到了他们回来之后,也就是二十分不到的时间,就弄好了热热的饭菜,父子俩这一通儿吃,饭量比往常增加了一半都多。
范亨一边儿吃饭,一边儿对儿子范无病说道,“看来一个月之内,省里面的经济工作都要受到影响了,现在除了防汛,什么都干不成。”
“其实也不用那么紧张。”范无病想了一下之后说道“今天就算是最大的一次考验了,有了这一次的参照,下回洪峰再来,大家就心里有数了,至于什么时候需要泄洪分洪就是机动灵活的事情了,反正再来几次洪峰,也不可能比这一次的大多少,都是在我们江南大堤的设计能力之内的。”
范无病很清楚,几次洪峰当中一次虽然算不得最厉害,但是它却是一块儿试金石,江南大堤既然已经撑过了这一次的洪峰么质量上就是可以信赖的了,至于一些小地方出现些无关紧要的险情,都是人力可以克服的,尤其是再加上自己赞助的这些大型机械化设备出动可以将险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目前大堤方面已经不需要怎么担心,反倒是内涝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妥善地解决了。
父子两个才吃了饭,休息了没有半个小时,朱老板就打过来电话,非常激动地要范亨立刻去九江担任防汛工作临时指挥。
“九江那边儿出事儿了——朱老板发怒了——”范亨放下电话之后对儿子说道。
不久之前还信旦旦地表示自己那边儿固若金汤的九江大堤长江水位不断攀升之后终于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不断有大小险情出现。
朱老板得到了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怒定二赴九江,并安排范亨先行一步过去临时指导防汛工作。
“现在派你过也没有什么用处吧?”范无病对此倒是不很赞同,毕竟临时换将种做法还是不可取的,范亨对九江的情况一点儿都不熟悉,此去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表示对九江大堤的重视之,实在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处。
不过既然朱老板已经令,那么范亨还是带着儿子乘坐直升机开赴九江,直接开到了大堤上,而就在他们到达大堤之前几分钟,九江大堤已经决口了。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长江峰达到九江,结果工程质量本来就有些问题的九江四十五号阐口决堤,汹涌的江水像野兽一样冲向九江城,那时个有所准备的守堤官兵和老百姓勇敢地跳下去,想用身体来堵住洪水,因为当时的堤口还不是很大,只有五六米宽,人们以为有办法可以堵住它。
那么高的水位,再加上那个堤段都是豆腐渣,不到一会儿的功夫,大堤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洪水贪婪地向市区狂奔。人们都懵了,九江的滨江路一带瞬间即被洪水淹没,市区也没有多少时间就会被淹掉。
一开始,人们把在装满石头的汽车推进决口,车子只是水中冒了几下,随即消失,几秒钟后出现在几百米开外的地方,被洪水玩弄般地向前推去,又有几辆车子填了下,照例被冲走。整批的火车皮被推下去,也是无济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决口被越冲越大,九江市区慢慢的被淹掉。由于决口已经非常大了,车子,火车根本就没有用。
这时,范亨和范无病就已经从飞机上下来了。
范无病见状立刻大声喊道,“现在只有把江面上的船只沉下来挡缺口了!车子,火车都没用了!”
范亨的反应也很快,看了一眼附近江面上行驶的船只,立刻做出了决断,命令直升机开过去,让江面上的船只开过来挡住缺口。
于是人们把江面上行驶的驳船开过来,让它沉在决口,减小水流,然后再另作打算,的确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因为船只比汽车火车大多了,也更容易掌握好方位。
不过第一艘船开过来,还没有摆好位置就被吸进了决口,
洪水的流速实在是太快了,一连沉下了三艘船,决口还是越来越大,危在旦昔!
这时,范无病看见江面上有一艘很大的船只开了过来,便传话让他们过来,可是船主可能看到了刚才的情形,担心自己的船只也被沉了,那样的话损失可就大了,于是他竟将船往别的方向驶去。
范亨看到了这个情形,立刻发挥了政治局委员的作用,“直升机开过去,就是用枪顶着他,也要让他把船给沉下来,赔偿什么的少不了他!”
不过直升机不太好接近,于是在大堤上抗洪的一个驻军的团长自告奋勇,带了几个人,驾着冲锋舟冲了过去,真的用自己的佩枪顶着船主的脑袋,硬是逼着让他把船开了过来,沉了下去。
由于这艘船很大,决口总算是被挡住了,水流也突然减小,时间宝贵,随后大家开始拼命地向决口中投石头,扔钢架。
到了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四十五号阐口终于被堵住了,九江城区算是保住了。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范亨和范无病此时在大堤上面看了一遍之后,就发现这段大堤的工程质量实在是太差了,不断有泡涌出线,战士和老百姓们只能不停地查看,巡逻,发现哪里有险情就立刻扑上去。在洪水没有退下去之前,也只能这样与洪水作抗争了。
第二天晚上,朱老板赶到了,不过让他感到更加愤怒的事情发生了,江洲围堰决堤。
前几个晚上江洲的老百姓还都住在坝上,江洲外面是一圈大坝,人们在中间生产和生活,中间地势很低,后来都有一点松懈了,单单就是在那天晚上,人们各自回去拿一些东西,有的人就在家里睡着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洪水来了,洪水从洲头到洲尾一扫而过,房屋,庄稼,家禽,还有在屋里熟睡的人都无一幸免被冲走。整个江洲,倾该间变成了一片汪洋。
人们站在坝上,看着自己的家园根本就没有眼泪可以哭出来,因为无法相信那个残酷的现实。
有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子同时冲到了一棵树顶,树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老人看到旁边的树就想游过去,减轻这棵树的压力,可是一个浪头过来,老人就没有了,只剩下他的孙子在树上撕心裂肺的哭喊。
后来小孩儿被战士救了起来,可是那个老人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五百一十六章 传说和现实
“王八蛋——豆腐渣——”看着被冲垮的哪些地方暴露出来的问题,朱老板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站在大堤上面破口大骂道。
站在大堤上吹着冷风听着朱老板在那里发泄情绪的当地领导们噤若寒蝉,荆江大堤是国家重点抓的防洪项目,投入很大,地方报上来的情况也是一片大好,质量过关,百分之一百合格,但是就在这第三波长江洪峰到来之际,百分之一百合格的大堤就垮了。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是这一次的洪水太厉害,还是国家建筑标准定得太低了?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呢?大家此时都无话可说了,只能硬着头皮在那里挨骂。
范亨站在旁边儿也好说话,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的江南大堤若是同样也垮了的话,或者自己在这些人当中就算是难友了,没准还能增进一下感情。但是现在私人投资修建的江南大堤后期工程抗住了洪水的侵袭,甚至都没有动用到第二步和第三步防洪泄洪措施,就使得江南省安然度过了难关,而政府重点项目,投资巨大的荆江大堤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连连垮塌崩漏,事故迭出,两相对比之下,自己怕是先成了这些人的眼中钉了。
为啥大家的堤防都垮了,你江南省的大堤就稳如磐石呢?这不是给大家难堪吗?
自己这阵子要劝朱老板消消气的话反倒是会让这些人记恨起来的,因此范亨很自觉地退到了一旁,转而跟大堤上的防汛指挥部干部们围在一起,讨论防洪问题,看看哪里还需要重点补救,哪里需要加强值守,总结一下这几次防洪抗洪的经验时将漏洞给补上。
朱老板的脾气很大,发起儿来,毫不留情面,那些正部级都胆战心惊的,更别提现场的这些人了。
范无病一看那么激动,万一哆嗦一下掉进江水里面可就逊了是便走上前去,将他的一条胳膊搀住,然后劝道“这个事情暂时不好下结论,问题是有的,但是到底根子出在哪里还不明确,如果只是让眼前的这些人承担责任的话计大家的心里都是不服气的。当务之急,还是抓紧布置防洪事宜为要,其他的都可以放到过后再谈。”
朱老板听了范无病的话,稍微将绪给调整了一下,点了点头道,“看来还得抓紧时间开个会置一下,眼看下一波洪峰又快来了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事实上他也清楚,很多问:都比较复杂牵扯的人事也是盘根错节,眼下这么混乱的局面当中究责任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还是防汛抗洪,因此在发泄了一阵子,又被范无病一劝之后,朱老板就定下心来,在大堤上的临时指挥部里开始布置工作。
大上地人这一次是全部动员起来了。很多人都立下了生死状。人在堤在。堤毁人亡。
“这个脾气不行。最多也就是干一任。”朱老板站在大堤上对范无病说道。“看不惯地事情我就要说。得罪地人多。现在大家都在盼着我下台呢。”
“下台未必就不是好事。处在这个位置上。但凡是负责点儿地。人都老得比较快。”范无病倒是也没有说什么其他地客套话。反倒是说道。“有些东西。普通人是看不懂地。而那些能看懂地人。却因为自身地利益所限制。不愿意公平地评价。但是事实证明。时间自然就会给你带来一个客观地历史定位。这个是谁也阻挡不了地。”
朱老板有些奇怪地看着范无病问道。“你小小年纪。怎么思想这么复杂?”
“我心老人不老。”范无病笑着回答道。
其实范无病本人还是比较同情朱老板地处境地。或者说。用同情这个词有点儿不太合适。像他那样身份地人。所作地无非求一个心安理得为国为民不计毁誉而已。说敬佩比较合适。但是同情这种字眼儿。实在不应该加在跟他有关地形容上。
豆腐渣工程这种事情,虽然是他提出来的,但是历史上早就有类似的情况了。
就好像当年朱元璋修建南京城的时候,囊中羞涩,于是就找当时的巨富沈万三出钱修筑了一段儿城墙,但是修好之后,朱元璋有点儿小心眼儿,觉得自己一个皇帝过得还不如人家一个商人阔绰,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因此朱元璋接着验收城墙的名义,就想要灭了沈万三,只要他修筑的城墙出了一点儿问题,就是抄家灭门之罪,但是在用铁锤砸墙的时候,倒塌的不是沈万三修筑的那段儿,而偏偏就是他自己的人修的段儿。
在朱元璋恼羞成怒的状态之下,自然是砍了很多稀里糊涂的罪有应得的或者满脸无辜的脑袋,帝王一怒,当然是血流无数。
而范无病也很清楚,即便是在朱老板怒斥豆腐渣之后,并因此而下达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国务院令,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愈演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