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第1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公司基本面好坏,毫无顾忌地拉抬或操纵股价,尤其是ST、PT等上市公司普遍热衷于资产重组,在信息披露方面又多存在不及时、不完整甚至虚假成份,这就为庄家热炒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基于这种情况,广大投资者对于恶庄深恶痛绝,强烈呼吁中国股市建立退出机制。健康的股市需要退出机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步入大发展期,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监管水平,都具备了建立退出机制和亏损公司摘牌的条件。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股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法规和政策。为建立退出机制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这种情况之下,PT水仙的摘牌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监管层也有心理压力,担心摘牌机制的引入,会造成市场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恶庄们凶猛砸盘,会给大盘带来剧烈的冲击,尤其是让投资者们感到不安。
为此,证监会的领导特意在PT水仙摘牌之前找到了范无病,请他帮忙托市,以免出现什么不可控的情况,到时候会手忙脚乱不可收拾。
范无病虽然答应了这件事情,不过他对于股市的看法要理智的多,世界上不可能有只涨不跌的股市,那是不正常的,股市就是要在涨跌中慢慢发展起来的,这才正常。政府托市这种行为,其实是违背了市场规律的。
一项政策的推出,就要经受市场的检验,但是这个检验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个可以经受长期考验的政策,像现在的管理层这样患得患失,范无病真的非常怀疑他们的管理能力是不是存在问题?
“唉,说到底,还是圈钱闹的——”范亨在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对范无病说道。
事实上父子二人都很清楚这里面的猫腻,中国股市就是政府的提款机,这话一点儿都没错儿,股市里面能赚到钱么?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大多数人能够在股市里面赚到钱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一夜暴富的神话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小赌怡情大赌发家也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现实情况,是无数人的财富在股市中缩水,成为庄家们的战利品。
不过PT水仙的退市,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给绩差股的炒作竖起了警示牌,也有利于引导正确投资理念的树立。毕竟炒作那些有可能暂停上市的绩差股,投资者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退市机制的建立,也会极大地遏制绩差股的炒作力度,ST、PT股的炒作很难再形成潮流。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的重大举措,保证上市公司总体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胜劣汰功能的必然结果。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未来盈利能力以及盈利增长率。因此,业绩好、成长性好的公司应具有较高的市场定价,理应受到市场的追捧。而垃圾股则由于连续亏损或微利,理应为广大投资者所抛弃。
“不过,既然是炒作,那就不可能在管理者的意图行事——”范无病对范亨说道,“中国人进入股市的投资机会太少了,中国股市的大部分股票,以及大部分股票所代表的企业,都不具备投资价值,长期以来的不分红或者少分红制度,使得投资者无利可图,如何去投资?所以中国股市就是一个以投机为主的市场,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人的亮点,否则为什么我从不主动进入A股市场呢?”
虽然说股市具有筹资、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然而国内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一味看重的是股市的筹资功能,将上市公司作为不断抽取资金的工具,不下功夫在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企业管理换汤不换药。
市场投资理念长期混沌和扭曲,投机股横行天下,而真正的少数绩优股、蓝筹股却长时间受冷落。
要想扭转这种现状,并不是三年两年之间能够办到的,事实上按照范无病的认识,除非是上市公司全部私有化。才有可能实现高比例分红的可能性,国内的股市才有可能从投机市变成投资市。
至少在目前,暴炒垃圾股依然是市场的一个主流选择,这个并不会因为市场退出机制的推出而有所变化,当然了,这需要庄家们的游戏手段更加高明一些,而投资者的风险就更大了。
不过这还是有点儿用处的,就是一旦投资者吃亏的次数多了,他们就会得到惨痛教训的,自然就会明白什么股票不能去碰,即便是看上去很美。但那也只是只能看不能摸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群花之中,毒花最美嘛。
不怕死的,可以去试一试。
“其实全流通问题不解决的话,股市依然是一团儿糟。”范无病说道。
“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就一定能够好起来?”对此,范亨的心里面始终存有疑虑。
中国股市成立时,制度上比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即不能在交易所公开买卖,这里面包括国家股,法人股等等,这就是所谓的股权分置或全流通问题。
一般投资者购买的是可以流通的流通股,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说大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的股东,他们手里的股票反正不能卖,所以他们并不关心股价的高低,他们可以做一些对自己有利但对全体股东不利的事,而不必担心股价会跌,比如说转移利润、为他人贷款担保,有的大东股甚至将流通股东看作是提款机,把流通股东出的钱当成不要成本的善款,这极大的影响了股市的正常发展。
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九九年上半年,为了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开始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实施方案与市场预期存在差距,试点很快被停止。
今年六月,国务院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是该思路的延续,同样由于市场效果不理想,无疾而终。
因此就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让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买卖,也就是全流通,让股市在制度上走向完善,让其正常发挥作用。
当然这项改革有很多困难,制度上的、利益上的、操作上的等等,其中之一就是利益的再分配。
因为那些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大都很低。而流通股东的成本很高,比如以前的国企改制成股份公司时,按净资产折价为国家股,后来发行流通股时则按几倍于净资产的价格发行,当时由于国家股不能流通,发行时也没有太多问题。
现在如果都可以买卖了,对流通股东就很不公平,这就需要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补偿来获取流通权,这就是所谓的支付对价。
总而言之,麻烦多多,这只能是一笔糊涂账了。
除了骚动的股市之外,今年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WTO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确切地知道WTO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是最优秀的企业家们也没有看清那些正在发生的剧烈衍变。
其中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已经成为全国房地产业领军人物的万科集团王石信誓旦旦地预言,加入WTO之后,房价将下跌百分之十五,后来发生的事实让他的这个预言成了一个笑谈。
不过在这个剑舞笙歌的年份,仍然有低迷的行业存在,那就是受纳斯达克股灾和美国经济影响的互联网产业,当年那些意气风发的IT英雄们正遭遇他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道大寒流。
看上去麻烦最大的是网易的丁磊,不但亏损上升,而且纳斯达克以财务报表存在疑点为理由宣布网易股票被停止交易,与此同时,有传言认为网易很可能因为这个丑闻被摘牌,而一家香港网络公司则在接受道琼斯新闻专线采访时表示,它将收购陷入困境的网易。
丁磊后来回忆说,其实那段时间很迷茫,连卖掉网易的心都有过。不卖的原因也不是说他不想卖,而是他们的财务审计出了问题,人家不肯买了。
后来他在大股东范康的建议下,决心重新来过,让网易转型,于是网易宣布投资开发网络游戏《大话西游》,同时与移动电信商大力开发短信业务。
范无病对此感到颇为赞许,因为丁磊的冒险证明他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直觉最好的企业家之一,这种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一个行业的钱到底藏在哪里。
阿里巴巴的马云没有像丁磊那样风光过,不过,阿里巴巴在今年也是焦头烂额。
在此前,美国著名投行高盛和由传奇的日本投资人孙正义领导的软银公司已经先后对阿里巴巴投资了两千五百万美元,去年九月马云还在杭州举办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第一次行业峰会“西湖论剑”。
当时的互联网界英豪辈出,谁也不服气谁,从来没有人能够把他们招在一起开个会。
马云知道靠自己的声望遍发英雄帖没有几个人会来,于是,他巧妙地请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亲自坐坛。
王峻涛、王志东和丁磊都是十足痴迷的金庸粉丝,竟纷纷应允与会,这很是让东道主马云过了一把盟主瘾。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新经济泡沫的破灭
可惜随着互联网寒流的袭来,马云的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没有找到,烧掉的钱却越来越多,他飞赴日本东京向孙正义汇报公司情况时,此时的孙正义正处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几乎是明面儿上的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投资家,在过去几年里投资了全球一百五十家互联网公司,软银公司所持上市互联网公司股份曾经占全球股市市值的百分之八。
孙正义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而此刻他的资产已经缩水百分之九十五,投资的上百家互联网公司乱成一团,大家都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那天,前来汇报的各国CEO愁眉苦脸地一个接一个地进去出来。
轮到马云了,当他简短地讲完阿里巴巴的境况后,孙正义幽幽地说,“今天前来汇报的CEO,所说的话都与我当年投资他们时说的不一样了,只有你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回到杭州后,马云对外界宣布,明年阿里巴巴将赚钱,媒体问,盈利目标是多少?他爽快地答说,一块钱。
此时的范无病,也在忙着从事与互联网企业相关的操作。
在范氏投资集团京城总部的顶楼办公室里面,范总把脚翘在办公桌上,身体躺在老板椅中,四个秘书在旁边儿伺候着,对面的大屏幕上不断地投射出一家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经营业绩。
而范无病范总就在一目十行地审阅着这些公司,点头或者摇头,偶尔会沉思一下,然后秘书们就会按照范无病的反应,给这些公司做出一个评级,点头的就是买入或者持有,摇头的就是坚决抛售,而能够让范总沉思的,自然就是比较重要的公司了,这个时候范无病在一番考虑之后,往往会做出一些指示来,以决定应当如何操作。
这些公司,就是属于新经济范畴之内的美国上市公司们。
过去的三年中,由于受到网络热潮的强烈推动,再加上解决千年虫问题的迫切需求,不少企业在IT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团体和个人消费者购买了大量的IT软硬件,IT产业迎来了大规模投入、大幅增收、高额增效的空前繁荣,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IT的一种提前消费和投入。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