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第1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没有办法了,事实上以老首长的情况,能够把这一天推迟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范无病点头回答道。
其实他的心情也有点儿沉重,老首长一生戎马,后来又搞经济建设,可以说是杀伐果断的人,但是对于他范无病而言,确实是助益良多,受了他的不少好处,才能够顺利在国内发展出今天的成就来。
老首长的子女们听了范无病的话,也想到了几年前群医就已经对老首长的病情束手的情形,那时候如果不是有范无病在的话,怕是人早就不在了,哪里还能够等到今天?
不过为人子女的,只会希望这一天越晚越好。
尽管范无病施展了浑身解数,也不过是将老首长多留了三天而已,三天之内,很多老战友们过来看了他最后一眼。
第三天的时候,老首长忽然又清醒了过来,看到了一直在房间里面的范无病时,就用有些含混不清的话音说道,“原来答应你去磐石看看的,没想到竟然忘记了,看样子是无法践诺了,这算是欠下了你一个人情了。”
范无病点了点头,对他说道,“过年之后我刚去看过,挺好的。”
老首长的家人们纷纷都赶了过来。看着老首长跟范无病这一老一小在说话,都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悲痛感觉。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不是很差哟——”老首长看着范无病微微一笑,说了这么一句话,然后就闭起了双眼,永远再也没有睁开过。
一代伟人,终于阖然长逝。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坐不住了
举国哀悼,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来。电视上面基本上都是在播出以前就只做好的纪录片,比如说老首长的生平简介之类的片子,从幼年时期一直到后来走上了最高领导人的岗位,这几十年间的风风雨雨在十几集的纪录片中逐一闪现。
范无病作为同老首长一家关系非常紧密的人,自然也参加了后来举办的追悼活动,尤其是跟随在政治局领导人之后,作为重要友人身份敬献了花圈。
处理完这边儿的事情之后,范无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和海州医药集团谈判收购案的事情上,经过了几个月的淡化期之后,范无病和东海省拿出了解决的方案,绕开了中央部委的监管,首先将海州医药集团的研究部门给剥离出来,成立了海州新药研究院,由政府方面独立控股,从此将海州医药集团的研发部门给另立门户了。
之后范氏投资集团跟东海省达成了合作意向,范氏投资集团注资一亿元人民币,获得了研究院百分之八十的股权,从此成为这个人数高达五百人的主要以博士和硕士为骨架建立起来的药品研发机构的新老板。
因为这个案子没有上升到直接收购海州医药集团的层面,因此就绕开了中央部委的监管范围,等到之前对范氏投资集团收购海州医药集团持有反对意见的势力回过神儿来之后,才发现木已成舟。而且这件事情中除了操作手法上面有些非议之外,并无什么违规之嫌,因此海州医药集团的主体没有动过,范氏投资集团收购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已经由东海省政府分割出来的专业机构。
而且这个小规模收购价格,也算是相当高了,毕竟研究院这种东西非但没有什么盈利能力,相反还需要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系它的运作,可以说对于整个海州医药集团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在此之前,就有很多海州医药集团的人表示企业养着这么多研究人员,却始终没有拿出什么像样儿的研究成果来,反倒是大笔的研究费用和人员开支将海州医药集团拖得摇摇欲坠不堪重负,因此早就有人想要把研究部门裁撤了,企业代表们早有这个提议,只不过集团方面一直不敢有所行动,唯恐酿出什么大事儿来。
毕竟前两年因为企业闹下岗的事情,爆发了很多影响当地稳定的事情,此时从企业领导到地方领导,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去触动这一块儿的利益。
此时范无病出手,东海省领导尤其是急于向范氏家族靠拢的省长吴富宽,立刻做出了决定,尊重之前海州医药集团的意见,将研发部门给独立出去,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由政府同范氏投资集团合资成立股份研究院,所产出的效益也将由两者根据股权比例进行分割。
不过,范氏投资集团也表示,随着凡是不断地向研究院注入新的资金。东海省政府在研究院中所占有的股权比例也将会得到相应的稀释。
“也就是说,如果范氏的注资超过十亿的话,东海省政府在研究院中所占有的股权比例就不足百分之二了?”沈盈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向范无病问道,“看来你对于这个研发部门是志在必得啊!”
“那是很自然的。”范无病点头回答道,“事实上我真正在乎的,也就是这个海州医药集团的研发团队,毕竟这个团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不过是限于体制的关系,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来,如今将其股份化了,我就可以利用他来做很多事情了。”
范无病的手里面是有很多好东西的,比如说是老师范天澜给他的秘方什么的,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商业化运作,让他们成为更利于推广的新药,但是将传统的中药制剂变成适合现在市场需求的片剂或者胶囊、口服液等,就需要重新定位,并作出一些病理试验以及毒性分析,或者还有各种各样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的试验要求,最后得出一个可以让新药得以市场化推广的结果来。
这一切,都是需要专业的研发团队去做的。并不是一两个人的能力可以做到。
范无病抓紧时间来做新药研发推广工作,主要是感受到了欧洲和美国药品的巨大压力,想要让国内的药品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来,夺回很多已经失去的传统药品市场。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药品研发能力方面,美国已经让欧洲黯然失色。但是,根据二十年来所有数据的分析,在药品创新方面,美国在新药的研发效率上并没有超过欧洲,欧洲新药研发能力依然领先美国,和之前开发的新药相比,绝大多数新药的临床疗效并没有明显增加。
官方和行业的报道一度普遍认为,美国在开发新药方面已经超过了欧洲,但是尽管美国国会和大量投资人都在鼓励药厂开发销售新药,而这些新药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和老药相比新药的疗效只有略微提高。
美国在全球性药品、首创药、生物制品和孤儿药的研发上都发展很快,但是欧洲的研发能力几乎没有减少,而且欧洲在开发所有NCE 和全球性的高利润NCE方面依然领先。很明显,美国在发现新的化合物方面并没有超过欧洲。
药品的研发能力和总的研发投入经常被混淆,一个非常典型的宣传就是自从两千年开始,美国把自己发展成为在制药方面的主要创新者。这个说法源于美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部门,但美国的实验室到底有多少货真价实的新发明,还是未知之数。
而且很多负责任的专家表示,绝大多数新药都是高质量或对病人是重要的的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从病人、医生和卫生政策的角度来看,质量意味着新药在临床上比现有药品更有效或更少副作用。然而,目前的很多调查报告并没有用数据或治疗结果来对新药的质量进行评估。一些新药的广告明显误导了消费者,宣扬新药效果显著,然而从用药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上来看,两者的疗效几乎是相同的。
简而言之。商业上的成功经常不等同于疗效有明显提高。
目前而言,国内确实需要鼓励公司开发优于现有药品疗效的新药,而不是开发仅仅比安慰剂好一点儿的药。因此也有学者建议由公共机构如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所赞助进行独立的临床试验,这样可以和现有治疗方法进行优势和风险的比较,公共赞助的试验也可以为厂商减少成本和风险,并通过减少高成本的障碍来提高小厂的研发能力和竞争能力。
“现在政府方面对于新药的审批可以说是彻底放开了,每年面世的新药怕是不下两万种,但是其中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新药的,怕是连一百种都没有,其他的都是一些改换包装之后就以新名字上市的老药而已。”范无病提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对沈盈说道,“比如说电视广告上经常出现的那几种药品,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感冒冲剂的升级版,或者根本就是同样的东西改换了包装方式,在疗效上不但没有进步,或者还有所降低,但是售价就高出了原先产品的几倍或者几十倍以上,这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范无病很清楚,针对当前国内创新药研发的企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没跟上等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依靠政府方面是不行的,说不得也只有自己来做一些事情了。
而要在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首先要造就一批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首先应解决的就是对从事应用基础和开发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的问题,探索无形资产入股时科学家的期权、股权问题,这里主要包括科研院所和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
毕竟创新药物的研发最终要走向市场,除需要优秀的技术人才外,还必须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
除了要解决人才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了,为创新药的成功研发打下坚实基础。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均把主要资金用于支持基础研究,而应用基础及开发研究的经费主要由企业投入,在创新药的研发上亦是如此。
但是国内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原因,占目前主导地位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尚难以成为创新主体。一般情况下。目前这类企业能斥巨资进行原始创新药研发的实力仍有不足。
因此在现阶段,尽快把各研究院所多年积累的成果推向产业化,设定一些产业化的重大专项加以支持是必要的。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和有效建立,一批企业的投入实力增强,企业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范无病不过是将这一条路给提前走了出来,以尽快增强国内创新药品的研发力度,不至于落后外国同行们太多。
新技术已成为新药研发的出发点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跟踪前沿关键技术对于研发创新药显得十分重要。根据人类基因组的最新成果,将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组合化学及高通量筛选等药物研究高新技术整合在一起,建立创新药物发现的平台,在多种与重要疾病相关的靶蛋白体系中进行实践,这是一条很好的思路。
新药研发其实也是一套系统工程,引导集中创制新药高新技术平台的建立,及高水平交叉学科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群体的形成,完善创新药研发体系,同时加强关键瓶颈技术平台的建设,如制剂技术、药代平台等,这都不是现在的国企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是随后的事情就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在看到范氏投资集团似乎对于收购海州医药集团没有多大兴趣之后,海州医药集团的干部和职工们都感到非常失望,毕竟现在海州医药集团的现状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再不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