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牧唐 >

第627章

牧唐-第627章

小说: 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然,”朝着堂下的众臣看了一眼,李世民心有所悟,轻轻将奏折合上,递与旁边的李然并开声吩咐道:“这些都是我大唐的功臣,朕觉得满朝文武都有必要知道他们的名字,你代朕将这份名单大声朗诵一遍。”
  “是,皇上。”双后将奏折接过,李然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念诵。
  “山西安泰商业协会会长史今,捐钱三十万贯”
  “长安大宏商业协会会长桑梓,捐钱三十五万贯”
  “江南富商佟玉贵,捐钱二十五万贯……”
  “齐……”读到这句话时,李然不由停顿了一阵,并扭头向李世民看去,见皇上向他点头示意,这才接着尖声读道:“齐国公长孙无忌,捐钱十万五千贯,粮一千五百担”
  李然的话音一落,朝堂上不由便起了一阵议论,怎么齐国公也去凑这个热闹了?而且还一下拿出了十万余贯银钱?
  十万贯钱虽然不多,但也绝不是长孙无忌的日常俸供所能担负得起的,似他这般强出头,就不怕皇上会心有猜忌,说他贪墨受贿么?
  一时间,除了个别官员仍是不以为然外,有大半朝臣都不由扭头向站在前排的长孙无忌瞧去,只见这时的长孙无忌,仍是一副老神在在之态,面色平静,双目微闭,似根本就没听到旁边同僚的非议之声,处之泰然。
  听到堂下议论声声,李然的声音并没有停顿,仍是大声读道:“梁国公房乔,捐钱十一万贯,粮两千担”
  嗡
  若是方才的议论还有些窃窃私语、温温吞吞的话,那么这一刻,整个朝堂上下,就如同是炸了的油锅一般,嗡的一声就全都乱了起来。
  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个长孙无忌也就罢了,为什么连一向以廉洁自律的房大人也都出人意料地拿出了巨款,而且还有十一万贯之多?这些钱哪来的?他们这么做是什么目的?有些直性子的官员,甚至已经冒起了要当面向房玄龄质问的心思。
  而房玄龄,此刻也如长孙无忌一般,面色沉静,双眼半眯,稳如泰山地站在那里,对于周围官员的议论之辞充耳不闻。
  事情发展到现在,头脑稍微有些聪明的官员已经瞧出了一些端倪,不知想到了什么,面色有些惨白,额前还不往地冒着冷汗。
  “肃静”见朝堂上如菜场一般混乱嘈杂不堪,李世民眉头一皱,对着群臣大声喝斥道:“齐国公与梁国公两位爱卿倾财助国,是为忠义之士。朕心甚尉,看诸位爱卿争论不止,可是有什么异议?”
  “呃?”所有心怀不忿的官员全都呆愣地定住了身子,面面相觑,皇上老爷子都说这是忠义之士了,他们哪还敢再有什么异议?
  “李然,继续”见堂下安静下来,李世民示意李然接着诵读。
  “中书令岑文本,捐钱十五万贯,粮五千担”
  “吴王李恪,捐钱十二万贯,粮三千担”
  “太子李承乾,捐钱二十万贯,粮一万担”
  之后,又是十数位富商的捐赠,李然一字不落地尖声诵读而出,期间,朝堂上下,寂静一片。
  “短短两日,捐钱两百二十余贯,粮十一万担,”李然读罢,李世民坐在朝堂郑色出声总结:“我大唐有此辈忠义之士,何愁边关不定?何愁我大唐不国富民强?众位爱卿以为然否?”
  “皇上所言极是”众臣齐齐弯身称是。
  “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低头看了群臣一眼,李世民起身离座,轻甩了下衣袖,淡声道:“退朝”
  “恭送皇上”弯身恭送,待李世民离开朝堂,众臣这才直起身形,同时面露惑色: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下朝也忒早了点吧?
  想想今日早朝所议的唯一一件正事,看看仍是老神在在缓迈脚步准备出宫的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几位受了皇上赞颂的老臣,以及部分不顾寒暄、匆忙离去其他官员,大部分朝臣这才有些恍然,也如同那些匆忙离去的官员一样,匆匆出宫,返回家府。
  第823章 可怕的柳一条
  当官儿的,尤其是能站在朝堂早朝议事的官员,有哪一个不是经过千锤百炼、七面玲珑、思虑敏锐老油条?
  琢磨上官话意,揣测皇上意图,凡事便是不说透不点明,他们也能从一些闲言碎语或是蛛丝马迹当中,猜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来,所谓听弦音而知雅意,若是没有这么一点本事,他们也不会一步步地从基层走到朝堂上来。
  所以,李世民一走,这些人就已经有大半反应过来,为什么会这么早退朝?为什么会郑重宣读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有太子、皇子他们这些巨额捐赠?若是搁在往常,若有官员或是皇子拿出与他们俸禄或例钱不符的巨额钱款,皇上怕是早就已经大发雷霆,着人彻察追究了。
  但是现在呢?皇上不仅没有追究,还笑眯眯地在朝堂上大肆夸赞他们这是忠义之士,这正常吗?在这么巨大的反差之下,若是还有人不明白皇上的意图,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在这朝常上久呆下去了。
  这是皇上给出的一个信号和一计赤果果的阳谋。
  捐钱献粮者是为忠义,那不捐钱捐粮者又当如何,又该如何自处?皇上需要忠义之臣,百姓需要忠义之官,身为朝臣,身为官宦,你可以没有太过惊人的政绩,但是你绝对不能没有一颗忠义之心胸。
  现在好了,皇上已经划下了道道儿,是不是忠义之臣,就看你会如何表现了。
  虽然皇上没有明言,虽然后面也没人逼着迫着教你如何去做,但是,朝堂上的这些官员,却全都跟火上房似的,着急忙慌地回家张落。
  至于到底捐献多少最为合适,不同的官员自有不同的体会。
  清者自清,哪怕只有一文,也是自己一番心意,亦是忠直之举,亦是无愧于心,他们相信皇上并不会此而治他们的罪过或是再不重用。
  所以,这些人会捐,不过只是量力而行,一般捐献不会超过千贯,毕竟有俸禄在那限着,他们又没有别的生钱门路,属有心而无力,也捐不出太多。当然,为政清廉但却家境富裕、手有余钱的忠正之臣除外。
  浊者心亏,在他们眼里,皇上已经明确给出了十万贯的底线,而且也不会追究钱财来源,也就是变相地惩罚或是开释他们之前稍有贪墨的罪过,若是不多出点血,积极表现,等皇上发起怒来,真个派人追究下来,到时可就不是十万贯钱就能摆得平的了了。
  所以这些人会捐,而且绝对不会低于十万贯银钱。
  说起来,这些人才算得上是李世民今日主要想要敲打的对象。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李世民早在秦王府时就已明白得相当透彻,所以对于廉政这一块,李世民虽然叫得响亮,但是却从来都没有真的下过死手。
  只要这些人能做实事,心怀忠义,且懂得收敛,李世民并不介意让他们生活过得更好一些。而这一次,就是李世民对他们的一番考验,能不能把握得住,就看他们各自的具体表现了。
  所以,退朝之后,李世民一直都在书房耐心地等待,等待着户部尚书狄知逊的二次通报。
  不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快到正午时,李世民没有将狄知逊盼来,却等到了兵部尚书李绩的请见。
  跟讨债一般,自被任命讨伐高昌兵马大元帅之后,李绩几乎每日都要来上一趟,李世民自然是知道李绩此来是为了何事。
  无非就是过来讨要军卒,询问辎重,还有打探最终出兵的具体日期,毕竟从曹州出来已有将近一月,一直无兵可带,无仗可打,李绩这位打了几十年仗的将军,有些手痒,有点心焦了。
  若是搁在昨天,听到李绩的求见通禀,李世民怕是亦会一如往常,早已着李然将他给打发了回去。但是今日不同,知道户部又得了两百万贯银钱及十一万担米粮之后,李世民心情大好,李绩所请之事也算是有了着落,不必再为之心烦,所以也就无须再次对其避而不见了。
  “早朝时就知道朝廷又得了两百多万贯的进项,这个李绩能忍到现在才来见朕,已经很是出乎朕之意料了,去请他进来吧。”人逢喜事精神爽,李世民笑着说道一声,吩咐李然去将人给请来。
  李然低声应是,转身出门,不一会儿功夫就将李绩给带了进来。躬身与李世民见过礼后,李绩便在李世民的示意下在侧旁坐下。
  宫女端上茶水,李世民端起小饮一口,低头看了李绩一眼,淡笑着出声询问:“可是刚从户部回来?”
  “就知道瞒不过皇上,皇上睿智。”小拍了李世民一记马屁,李绩颔首回道:“说来惭愧,微臣的家底比不得长孙大人还有房大人他们深厚,比起朝中其他同僚也是多有不如,只能拿出一万贯以资国事,让皇上见笑了。”
  想起方才在户部的所见所闻,李绩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心计与手段,一册捐赠名单,几位留名老臣,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在长安城掀起了一场朝廷官员争相捐献家财的风波。
  人山人海,加起来足有数百之众,全部拥挤在户部大堂前后,不分官阶,不分贵贱,全都争着抢着想要捐上自己的钱款,李绩这个兵部尚书在人群中硬是挤了一个时辰才堪堪挤到狄知逊一行户部官员的面前。
  “财多财少,皆是一番心意,”从李绩的话语中李世民已大致猜到户部现下的热闹情形,李世民嘴角卷起一丝笑意,轻声说道:“一文是,一百文是,一百万贯是,两万贯也是,皆是我大唐的功臣,是为忠义之士。”
  “皇上英明”应声附和了一句,李绩开声说道:“聚沙成塔,积土成山,自三原柳氏之后,国库日渐充盈,就如朝堂上狄尚书所言,远征高昌,已是足矣。微臣也早已做好了出行的准备,不知皇上以为,何时出兵为善?”
  “哦?”挥手示意李然等一干宫女内待退去,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向李绩,道:“诸们爱卿之前不是一直猜测,朕会在来年春耕之后再行出兵吗?怎么茂公以为不是?”
  “回皇上,”李绩拱手回言:“春耕之后,后顾无忧,且天气渐暖,亦利于行军,之前微臣也以为皇上会把出行时间定在在春耕之后。不过,自前日皇上为筹集钱粮而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攻打高昌之后,微臣就有些不大确定了。”
  “哦?”李世民眉头微挑,面上不动声色,继续盯看着李绩,道:“这是为何?”
  “因为微臣觉得,”李绩亦是面不改色直接进言,道:“皇上应该不会留给高昌太多的准备时间。所以,微臣猜测,皇上既然现在就已明确提出要对其用兵,那真正的出兵时间,应该也就在最近一些时日了。”
  李世民的面色稍微起了一些变化,将手中的茶碗轻轻放于桌面儿,正色向李绩问道:“那依茂公之见,最佳的出兵时机,又该在何时为妙?”
  “微臣妄言,”没有过多思量,李绩直接接声回道:“若想出其不意,给高昌以出人意料之击,微臣以为,最佳的出兵时间,当在年关欢庆之时。”
  “呵呵,茂公所言,与朕之所思,不谋而合。”看着李绩,李世民不由满意地大声畅笑起来:“得将如此,夫复何求?”
  “皇上谬赞,微臣惶恐。”李绩故做谦虚地推辞了两句,之后再次开声向皇上禀道:“既然皇上有意在年关出兵,且现在又是钱粮充足,不知这出征的兵卒……”
  说起这个,李绩就觉得有些郁闷,眼看着就要出征与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