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军阀治世 >

第253章

军阀治世-第253章

小说: 军阀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见黄河被围堵,渡河返回的可能性不大,十三万会盟的勇士便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军。
  会盟需要大量粮草。
  各部落显然不可能携带,自然是要到明国去抢,否则无法支撑下去。至于首领到现在还没选出来,蒙古在满清完蛋后,又变成了一个无头之蛇。
  但在明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下,他们还是选择了联合。
  河套地区的自然形态虽然自古就已形成,但是以河套命名该地区,则是从明代开始的。“河套”名称的出现,与明代中叶北元汗统下的蒙古各部、即汉译中的“北虏”向漠南地区迁徙有关。景泰五年(1454年)北元内讧,也先被杀,“北虏”纷纷南下。北元太师孛来于景泰七年率部入套。之后,孛来、阿罗出部出入河套,屡犯明边。成化元年(1465年)又有毛里孩入套。自成化六年(1470年)始,加思兰、孛罗忽和满都鲁等也出入河套,冰封入套,河冰解前出套。成化六年以后,“北虏”长期住牧于河套,明方则试图阻止其住牧于套。
  “搜套”、“议复套”便成了明廷的议题之一,河套名称遂见于史册。明天顺二年(1458年)就出现了“有自虏中还者言,孛来部下二千余人尚在黄河套里潜住”,这个“黄河套里”,指的就是河套地区。到成化六年(1470年)时,明朝宁夏巡抚的报告中出现了“河套”名称(在民间这样的称谓或许更早)。文中称:“近虏酋阿罗出率众潜住河套,动以万计。射猎以为生,水草以为居,无仇敌之忧,有寇窃之利。”
  蒙古各部入居河套,给明朝边境防务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蒙古部落经常以河套为根据地进犯内地。
  而陕北边军则是乘着蒙古征战的时候,前往北部‘搜套’。
  到了十六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河套被封给了鄂尔多斯部,从此蒙古便长久的占据了这一地区。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庭就复套展开了长期的争论,主张复套的代表官员曾铣被逮捕,夏言则被免职后杀掉,复套之议也就这么结束了,至此之后,河套地区也就成了鄂尔多斯部的稳定驻牧地。
  而随着明庭的军事败坏,而边防城墙又日益完善,双方的冲突开始减少。
  而此次蒙古则是来势汹汹,十三万人浩浩荡荡的朝陕西杀去。结果他们和刚到陕西的03、04步兵旅一头撞上。
  顿时边地枪炮之声不绝于耳,蒙古人试图冲进长城,他们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的缺口,结果蒙古人刚开始冲,就遭到了火炮的猛烈轰炸。
  明庭修城墙修得最多,以前几乎年年都会下派徭役,陕北的长城被修得很是完善,蒙古人一头撞下来,在03、04步兵旅的防守下,根本无处下口,始终找不到突进到内地的缺口。
  蒙古人就这样乱哄哄的在榆林北部晃荡了三天,03、04步兵旅依仗着长城,虽然兵力分散在漫长的边界线上,却是一次次将蒙古人打退。
  延妥巡抚听说蒙古大举进犯,连忙召集陕北百姓,前去配合03、04步兵旅防守,现在陕西边军都被裁撤了,延妥巡抚也变得空有其名了,只能调集百姓去帮助山东军协防了。
  陕北百姓到达榆林地区后,03、04步兵旅的防守压力大大减轻,因为这些百姓开始修复边防城墙的缺口,这让两个步兵旅能够在那些地方抽出手来。
  这些蒙古人刚南下,他们老家很快就被秦致远给抄了,他侦查到河套地区蒙古人的兵力空虚,直接架设浮桥渡过黄河,开始搜套。
  这次搜套很顺利,河套北部也就剩下鄂尔多斯部的一些老弱妇孺,还有一些牛羊。秦致远带着03骑兵旅把鄂尔多斯部闹的鸡飞狗跳,不出两日,便将所有牛羊马抢到手,高于车轮的男人全部砍掉,然后又飞快的渡过黄河。
  他们撤退时,鄂尔多斯部已经不存在了。鄂尔多斯部接到消息的时候,秦致远已经过河去了。
  正在南边苦思冥想怎么进关的蒙古人听说后方被袭,而前方又进不去,一时有些骚乱,很多蒙古部落终于意识到,他们进了明军的包围圈。
  而河曲渡口,此刻则是一片忙碌。
  工兵在河曲快速的架设着浮桥,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将浮桥造好,然后到达河曲的各步兵旅迅速从浮桥通过,进入河套地区。
  作战指挥部也来到了河曲,卢象升看真眼前的滚滚黄河水,笑道:“如今蒙古大部被围在河套,我们便能一战定胜局。”
  “包围圈还不紧密,必须及时把缺口堵上。”刘恒说道。
  “何处有疏?本官带兵去堵。”卢象升自告奋勇道,他知道以宣大兵马的实力,在与蒙古人野战中的发挥远远没有山东军那么挥洒自如,还不如带兵去堵口。
  经过商议,最终作战指挥部让卢象升带兵去防守榆林一线,而第二师03、04步兵旅也在这一线防守。
  门字型的三面环水地区,由四个骑兵旅依托黄河天险围堵,虽然说河套地区有几处易出易入的地方,但也就那么几处,四个骑兵旅围住这三面还是很简单的。
  而门字型下面则是榆林防线,卢象升的五万宣大兵马,加上山东军第二师的03、04步兵旅,更是堵得死死的。
  这个门,很快就被关紧了。
  渡过河曲渡口的第一师的五个步兵旅并不着急着去找蒙古人对阵,他们先在榆林北部休息了五天。
  这五天,负责围堵的单位全部到位,蒙古人等于是困在了一个四方形里面,想出去几乎不可能。
  下面就是慢慢清剿的过程了。
  休息了五天的第一师,很快拔营出发。不紧不慢的,咬上了蒙古人的主力,反正蒙古人跑不了,他们携带的粮食也撑不了几天。
  没有粮食怎么办?
  只有杀马了。
  没有马匹怎么办?
  只能步战了。
  所以作战指挥部并不着急,一切都是稳扎稳打,不给蒙古人一点钻空子的机会。
  发现被全面包围,且后方被袭的蒙古人,此刻意识过来已经完全晚了,他们退到了鄂尔多斯部的原址上,可是那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帐篷,全被烧了。
  牛羊也被抢光了,鄂尔多斯部的族人也被杀被俘,一点补给也都找不到,只能在野地里打点黄羊什么的。
  但这能支撑十三万大军吗?
  十三万人,一天的吃喝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一些部落的勇士已经开始杀马了,但杀马只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经过商议,各部族首领觉得,应该先向明军投降,然后谈条件。若是他们不同意,就速战速决,最后拼上一把。
  很快,蒙古人的使者就进了山东军的军营。
  蒙古人的使者提出,蒙古各部落愿奉建威将军为天可汗,愿世世代代臣服在天朝脚下,永不反叛。
  蒙古人要投降?
  当然不是,他们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放他们出河套,这当然不可能。
  刘恒马上以要请示建威大将军为由,将此事搁在一边,同时停止进军,派人回山东禀报。
  他们拖得起,蒙古人却拖不起。
  不过蒙古人也倒是真有一点投降的意思,毕竟大明突然崛起,而且气势汹汹的兵进蒙古,这让蒙古人很是不安。
  他们现在已经不敢轻易冒犯大明了,他们从战场上逃回的族人都对山东军在辽东战场上所表现出的战力心惊胆战。
  但许多蒙古部落感觉天高皇帝远,打不过还跑不过?只要出了河套,马上就可以翻脸,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明军未拒绝也未答应。
  战地记者很将这一战报传了回去。
  《大明日报》上很快出现了一篇《蒙古十万大军被围河套,覆灭在即》的战地报道,随着对蒙的战争开打后,《大明日报》的军事版面天天都有前方的作战信息传回。
  全大明的人都知道,山东军在蒙东一路横扫,歼灭、俘虏蒙古人三十一万,让蒙古元气大伤。
  而这次蒙古直接被围在河套,更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
  第213章 悲剧的夜袭
  若将这十几万蒙古大军围歼河套,蒙古各部落将再无多少战力,大明便可曾经攻占蒙古,并向西域挺进。
  蒙古若平,大明北方即可得百年安定。
  然若大明不思进取,百年之后必有外患,西欧的沙俄已经开始向亚洲推进,甚至无需再过百年,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双方就会产生边境冲突。
  赵岩接到作战指挥部的报告,只回复了一个字——打
  什么天可汗,虚名而已。
  就算是实至名归,赵岩也无法容忍蒙古的存在。
  民族血仇,是时间所无法抹平的。南宋几千万汉人被蒙古屠戮一空,这比帐怎么算?后世不对异族进行清算,只能说是当权者已经失去了民族的底线。
  这个民族真的站起来了吗?
  没有
  永远都没有站起来。
  只是营造出了一个自吹自擂的舆论气氛。
  对于蒙古,赵岩要坚决剿灭,没有任何余地可供选择。
  把蒙古十几万人围在河套,让赵岩心情感觉大爽,只要把这十几万人歼灭,蒙古就再也翻不起大浪来了。
  而满清现在也已经翻不起大浪了,等攻城掠地搞清楚后,就是追杀的阶段,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将他们彻底灭族。
  山东军在蒙古的不断胜利,也让大明的那些激进分子十分激动,导致近月来山东的士子更多了。
  这些士子很多都有着激进的思想,改造起来十分容易,这是一种正确的人,也将做出正确的事。
  他们在山东受到了较大的重视,培训后很多都非配到了登莱军事学院学习。
  登莱军事学院,分陆海空三军,除了空军还属于空想阶段,海陆两军的学员都很多,大量军官在学院中进修。
  进入登莱军事学院学习,已经成了目前山东军上下士兵的梦想。一旦进入登莱军事学院,出来就是军官。
  而要想进入登莱军事学院学习和进修,必须在军中表现良好,除了表现良好,还要有一定的军功。
  每个月,都有许多士兵被选入登莱军事学院学习,还有许多军官被被派回来进修。
  登莱军事学院的校长由赵岩亲自担任,每个星期都会给学员们将一堂课,赵岩所讲的课程并非是如何打仗,而是向学员们讲述未来的战争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模式。
  而赵岩教给这些军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战争将是物质的战争。
  一个军事强国,不仅要有大兵团,还要有大工厂、大实验室,战争将不再是**与**的碰撞,而是机器与机器的碰撞,**的潜力是有限的,而机器的潜力却是无限的。
  同时赵岩还提出了‘综合国力’这一概念,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战争上的潜力。
  人口、工业、经济、财政、工业动员、兵力动员、军人素质等等,都是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
  而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保卫民族,维护民族的利益,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倒一切有可能构成威胁的国家。
  换个角度来说,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发动战争,否则就要承受战争。
  赵岩这样的思想,让军事学院中的学院和军官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激进派。
  而在未来战争的方式上,赵岩的通常是架设某种武器出现后,战争会变成什么样,例如机枪出现后,战争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