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小事抓狂-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你总是拼命在想东西,却不见得是好事。我们总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放松时,头脑就停止运转了。这绝不是真的。当我们的脑中清静时,它仍然在运转——只是用不用的方法而已。
当你的头脑在活动、高速运转时,整个思绪就不停地在翻转。不停活动的头脑会让同一个问题重复出现,鼓励你不断地往框框里面看。你的思想会不断地重复,告诉你一些已经知道的事实。因为你如此努力,所以运用了大量的精力,创造出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与焦虑。而你可以猜想得到,一个过度活跃的头脑,正是适合为小事抓狂的最佳情境。
总之,当你不停地用脑时,你的智慧、甚至普通常识都会不见了。有时候,过度用脑反而使你看不清楚最简单的事实。我知道强调不要太过努力听起来怪怪的,但这却是真的。我希望你能试试看,我确信这会让你的工作生涯轻松许多。
40、每天花十分钟什么也不做
我打赌你一定在想:“我做不到!”、“他根本不知道我有多忙!”或“简直是浪费时间。”而我很乐意告诉你,你的想法都错了。我完全知道你有多忙,但我确定这十分钟空档时间对你的生产力绝对有帮助。
就因为你是这么忙,一天花十分钟无所事事才会是绝佳的点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工作天就像在赛马一样——我们一下了床,比赛就开始了。我们一天当中不停工作,而且拼命加快速度。我们急着做一些事,努力生产,解决问题,逐项检查我们当天该做之事的清单。难怪我们很容易为小事抓狂。也因为我们一直很忙,只要有一点点状况,或是出了点错,我们就要崩溃或沮丧不已了。
花个几分钟什么事也不要做,保持冷静与沉默,能帮助你不会崩溃。这给你一个重新整理自己观点的机会,也让头脑休息一下,好让智慧与普通常识有机会运作。当你静静坐着,什么也不要做时,你的头脑就有机会找出条理,解决问题。这会让平时看来一团糟的事变得井井有条,而且让你的头脑有机会休息与重整一下。一些点子或解决方案会突然冒出来,那是当你头脑昏乱时怎么也想不出来的。当你静坐完毕之后,你会发现生活的步调好像慢了下来,这会使事情变得更容易些,你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
我见过一个很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就是这样做。每一天,不论有多忙,他都会选一段时间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下。他知道自己越忙,就越需要静一下,他开玩笑地对我说:“安静个几分钟,让我发现自己脑海中有多少无聊的想法。很明显地,这些混乱的思想正妨碍着我直接看到问题的核心。而这几分钟的安静通常能使我保持清醒,不再混乱。”
的确,我们总是会忙得不可开交,东奔西跑。这样的十分钟是非常理想的安静时间。一开始你可能以为这会减低生产力,但是缔造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必须一天花几分钟,什么也不要做。你会不敢相信自己所发现的结果。
41、学习坦然说“不”
我们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的一个因素是我们承诺得太多,害怕说“不”。我们会说:“当然,我会做的。”或“没问题,我会负责的。”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自己不想做,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排满了。
永远说“是”,会出现两种问题。第一,最后你会被过多的责任或工作打败,既沮丧又疲惫。简单来说,我们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极限,到了那一点就是到了,届时我们的态度、精神甚或产能都会减退。我们的工作受到干扰时,我们的个人与家庭生活也不好过。因为经常说“是”,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个牺牲者,有太多事要做而无法休息。因为当我们说“不”时会有内疚感,所以我们很难理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说“不”,而让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第二个问题是,当你该说“不”时却没有说,其实就是有点不诚实了。换句话说,你所做的事是你并不想做,或不该做的事——但你还是做了,至少在表面上,你把一切都摆平了。譬如你的同事要跟你换休假日,你说:“好!没关系。”但事实上,你真正需要的就是休息。因为你休息得不够,你就会承受不了排山倒海的责任,同时很气愤有这么多人要你做事。你又在给自己制造压力了,但你却以为压力是来自外界,是无法避免的。
坦然说“不”并不是自私——这是必要的保护措施。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正呼吸的空气能给我吗?”你可能会怀疑是否头昏了,也会毫不内疚地说:“不”。但是如果有人说:“我可以请你帮我一个忙吗?你可能会觉得很麻烦,而且压力会很大哟厂这时你可能出于习惯、义务或内疚感而答应了。当然,一般人不会这么问你,但事实上他们的问话中就包含这样的要求。
当然,有时候我们确实不能说“不”。在某些时候,我们说“是”也是因为我们真心想做这件事。太好了,关键就在于如何运用智慧去决定说“是”或“不”,而不是直接反应。重点在自省的工夫,问问自己:“所有事都考虑过了吗?”譬如这个人提出要求的感觉与需要是什么?我需要说“是”吗?说“是”对我是否真的有利,或是最好说“不”呢?如果你用这样的观点来思考,你会发现有很多机会可以说“不”。
42、原谅你自己, 因为你是人
我在前面提过这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让我们面对事实吧!我们是人,既然是人就表示会犯错,至少某些时候会。你会犯很多错,经常弄混事情,迷失方向,忘东忘西,发脾气,说些不该说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人都会犯错——会让我们如此愕然与失望。我完全不懂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对我来说,我们所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不能原谅,尤其是不能原谅自己。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现在所犯的错与过去的失误。我们甚至预期未来会犯的错。我们苛责自己,经常对自己失望,无情地批判自己。我们责骂自己,我们也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
对我来说,不肯原谅自己是很愚蠢又荒谬的事。生命并没有为我们配备一本防愚蠢手册。我们都在尽力而为,…真的。但是我们并不完美。事实上,我们是一天天在进步。我们从错误与跌倒中学习。而我们所能帮到的最好境界是,在任何时刻,做任何事时,都尽其在我。没有任何人,包括我自己,能精通人生这门学问,驾驭自如。
我确定我之所以会是个快乐的人,是因为我很容易原谅自己的错。最近有一个人问我为什么能如此善待自己。我答道:“因为我犯了太多的错,所以有很多次练习的机会。”她笑了,但这是真的——我确实练习了很久。但我敢保证,我绝不是故意犯错的。我真的尽力而为了。我的工作观与对完美的标准跟一般人一样高,所以这种自我原谅的态度与所谓的降低标准水平是完全无关的。这只是面对现实而已。就跟所有的人一样,我肩负许多的责任,就好像必须在同一时间丢一、二十个球玩杂耍一样。所以要保证不犯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是否感觉到这样看待错误,有时候的确可以帮你解套?
换句话说,当你犯错的时候——就算是最蠢的错——这种带着点哲理的见解能帮助你保持冷静的观察力和幽默感,让你不至于垂头丧气。与其说:“我这个笨蛋!”不如说:“这不过证明我是个人罢了!”
杰克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投资经纪人。十年前,一个客户特别要求他将全部储蓄放在一家英代尔公司的小型股票上。杰克出于自然的反应,说服客户不要投资在单点股票上,即使他的客户才四十五岁。杰克还是建议他将钱放在共同基金上。
显然,杰克的建议让他的客户失去大笔的收入。而他已不知道跟多少客户做过类似的建议,最后他变得沮丧而自我摧毁,他失去了自信心,也换了职业。而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不能原谅自己。他的朋友、同事,甚至客户都告诉他,他在当时的决策是很实在的——以一般的标准来看,他们的获益状况也都不错。他应该引以为傲的。然而,一个人不能原谅自己,他已失去了开放的心,听不进任何道理。
幸好他遇到一位心理专家告诉了他这句话——我们很容易看清楚过去犯的错误,但是任何人都没有一颗预知未来的水晶球。最后,他终于原谅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到自己喜欢的行业——财务管理。
显然有些错误是很大的,例如航管人员犯了错或是医生一次误诊,结果可能就是死亡。但我们大多数人犯的错是无关生死的,这些不过是“小事”,却被夸张为“大事”。的确,一些小错误会造成不方便、冲突或多余的工作——或是像前面这个例子,可能很昂贵——但这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什么时候生命曾经完全美好,毫无麻烦了?
没有人会喜欢犯错,但是我们却可以很坦然地接受错误——真正的接受——把它当作生命中无可避免的事。我们能这么做了,就能原谅自己,让所有的压力消失无形。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原谅你自己,因为你是人!
43、小心被工作掏空
被掏空而尽能量的工作方式,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十分严重、也深具破坏性的问题。说得直接一点,人们已经受够拼命工作的观念,他们渴望过着更美好的、不同的生活。当然,并没有方法以能保证能量不被耗尽,但还是有些小技巧可以让你运用。
关键在于保持平衡与成长。如果你跟没被掏空的人谈话,你会发现他们都能保持平衡,而且不断地学习、成长。这也就是说,他们很努力工作,有竞争力,追求卓越,同时也有个人的崇高目标,但是在执着于工作之外,也有个人的生活空间——他们喜欢花时间跟朋友、家人在一起,经常运动,有个人嗜好。他们重视个人的休闲时间,也努力在工作之余为社会效力。除此之外,一个没被掏空的人很注意个人的成长,不只是专业上的,也是心灵与情绪上的成长。他们会重回校园,学习新的东西。他们的心胸是开放的,他们努力克服自己的盲点,他们对学习与增添生活情趣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好奇,也乐于倾听别人说的话。
这些人是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避免耗尽能量的。他们会培养其他兴趣,尽量善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他们会在工作之外找到不同的生活意义,让自己的心灵成长。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能在工作以外过着充实而满足的生活,也能将奇妙的新点子带人工作中。
如果你的生活就只有工作,就算它能满足你,最后你也会耗尽能量,你在一件事上花的心思太多了。你会变得呆滞、因循苟且、毫无趣味。想想看,如果你只吃一种食物,一天又一天,一年以后你会变成怎样?这跟你喜不喜欢这种食物没有关系——你就是会生病。不然你就一直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一遍又一遍,最后会怎样?很无聊吧!
安德鲁感觉自己被掏空之前,已在一家中型公司工作了十五年。除了工作以外,他没有任何话题——没有运动,也没有户外活动。他的朋友很少(也没时间跟朋友在一起),不养宠物,也没有真正的嗜好。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