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的武器。在战斗机上装备可以连续射击的机枪之后,我预言,最终的结果就是战斗机将很快成为天空中的主人。它将在战斗中压倒其它各种类型的飞机。……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轰炸机免遭敌方飞机的伤害,就需要有这种飞得同样快甚至更快的飞机,并且能够击落对方。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足够数量的能够驱逐并消灭敌方飞机的作战飞机……”
“因此,战斗机的职能就是发现各种类型的敌方飞机,在保护我方飞机不受敌方飞机的伤害的同时,驱逐并消灭对方。……由于战斗机的速度快并能作出各种空中特技,因而它也最难操纵,它需要由最勇敢的飞行员来驾驶。象其它的飞机种类——侦察机、运输机、轰炸机是派出担负固定任务的,这使他们在遇到敌方飞机的时候可能处于不利地位。而战斗机的任务不太固定,因而有着更大的活动自由。而且它在遭遇其它类型的敌机时具有明显优势,它们的限制较少,活动不单调,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飞行员们肯定对这种飞机比对其它类型的飞机要更喜欢。”
“现在我就几乎能够预见到,在不久的未来,空军必然是由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运输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飞机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军种,而且最后必将主宰天空!”
……
继续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九百二十九)航空机枪和火箭
华夏共和国,北京,武备部军械局秘密武器实验场。
“这种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靠枪机尾部闭锁卡笋做半圆运动实现开闭锁。设有射速调节装置,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550发至750发,复进簧类似于钟表发条的扭簧,安装在机匣下方和扳机护圈前的齿轮套盒内。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销上,另一端用铆钉固定在齿轮套盒的内壁上。其活塞杆下半部的齿轮杆与齿轮套盒的齿啮合。射击时,火药燃气经过枪管上的导气孔进入导气管,推动活塞向后运动,齿轮杆带动齿轮旋转,使扭簧旋转绕紧,储备能量。复进时,扭簧反过来推动活塞运动。”一位军官在给孙纲解释最新研制成功的试验型航空机枪的结构和射击原理。
“执政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亲手试试。”武备部长黄兴笑着说道。
孙纲笑着点了点头,饶有兴趣的爬上了地面飞机模拟器,坐在了驾驶舱里,在一位军官的指导下,一边开动飞机模拟器前进,一边操纵着航空机枪,向前方的靶标开火。
粗大的枪管开始向前喷吐出红色的火舌,发出骇人的“哒哒”声,前方的靶标瞬间被打得粉碎,意犹未尽的子弹向旁边飞去,击中了一个水塘,掀起了高高的浪花。
孙纲按照军官告诉自己的,在三秒钟内停止了射击,等枪管稍稍冷却之后,再次开火,很快,弹盘内的子弹就全部打完了。
“这一个弹盘内为五十发子弹。”黄兴笑着说道,“执政要是觉得不过瘾,就再打一个弹盘好了。”
一位军官依言上前取下了打空的弹盘,为孙纲更换了一个新的弹盘,孙纲仔细的看着军官的更换动作,自己也亲手试了一下更换弹盘的流程。
弹盘换好后,孙纲再次进行了射击,刚刚由于是初次操作这种新式机枪,弹着不准,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子弹都脱靶了,而这一次就好多了。
看着靶标再次在自己手中被疾飞的子弹打得粉碎和射击完毕后冒着烟的粗大枪管,孙纲满意的点了点头,从飞机模拟器中跳了出来。
这种新式航空机枪的枪管外包有又粗又大的圆柱形散热套管,里面装有铝制的散热薄片。据军官们的介绍,这种机枪在射击时,火药燃气向前高速喷出,能够在枪口处形成低压区,使空气从后方进入套管,并沿套管内散热薄片形成的沟槽前进,带走热量。这种极具特色的“抽风式”冷却系统,比现在的马克沁机枪普遍采用的水冷式装置更为轻便和实用,在目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机枪可以在6秒钟之内将圆形弹盘内装满的50发枪弹全部射尽,射速可以说相当可观。虽然枪管在连续打完一整盘枪弹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过热的情况,但在目前来说,这种质量轻、射速高、机构结实可靠的航空机枪仍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武器。
中国在空军刚刚成立不久就拥有了自己研制的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航空机枪,证明在一些新式武器的研究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
尽管航空机枪的研制工作取得了成功,但这种新式机枪在试验中也暴露出来了不少的缺点。象这种机枪在发射时,点射超过20发以后就需要稍做停顿,以避免枪管过热。这种航空机枪在空中飞行射击试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空中使用时,受空中高速气流影响,抽风式冷却系统不能抽气,比在地面使用更容易产生过热而发生变形;机枪射击时抛出的弹壳会碰伤飞机的蒙皮,有时甚至会碰伤螺旋桨。根据试验反馈回来的信息,军械人员及时的做出了一定的修改,添置了可以容纳90枚弹壳的弹壳收集袋(孙纲认为这同未来空战的实际需要不相称,军械人员后来进一步增加了容量,达到了350发)。
经过试验后孙纲认为,这种航空机枪的双层弹盘容弹量为50发,在空中作战时火力持续性肯定不足。而且刚才通过亲手试验他也发现了,飞行员在空中更换弹盘非常不方便,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机枪手要戴上厚厚的只有大拇指分开的那种手套来抵御空中高速气流的侵袭,而带上这种手套后,单手很难抓得住弹盘,更别说更换了。
另外,孙纲还指出,在射击的时候,机枪的枪口必须避开飞机螺旋桨的运动范围,因此这种机枪被安装在飞机机翼上方的支架上。这样一来,为安装在这种枪架上的机枪更换弹盘就是一项极其危险的“高难度技术活”:在空中的飞行员必须先解开安全带,两脚离开踏板,在座舱里全身而立,仅用两腿夹紧手柄。以这样的姿势为机枪换上弹盘,危险系数可想而知,在正常飞行时操作尚属不易,如果是在实际的空战中,根本不可能有时间让飞行员如此从容不迫的完成这样复杂的动作。
这种航空机枪存在的另外一个缺陷就是,在空中的低温环境下润滑油容易结冻失效,因此在射击600发左右的时候就必须及时清理导气装置,否则活塞就会被卡住。而在实施长点射时存在枪管过热的隐患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在激烈的空战中,射手根本记不住自己打了多少子弹,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在连发发射中没有让机枪稍做停顿从而导致故障产生。
但不管怎么说,尽管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但这种航空机枪在中国的出现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孙纲对所有参与设计和试验的人员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研究,对这种航空机枪进行改进和完善,争取早日定型。
在总结了试验结果之后,军械人员们开始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改进的方法,孙纲随后又到火箭发射场观看了军用火箭的试验。
火箭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从唐末到宋初火药武器就开始出现。到了宋代,火箭武器开始频繁出现在战场上,在南宋、金和蒙古之间的历次交战中,各方都使用了火箭武器。1161年11月,金军南侵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 ——“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连年的交战使火箭技术逐渐被金和蒙古所掌握,使得当时各方兵工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火药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火药的配方有所改进,制造工艺也渐趋成熟,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力也得到增强。13世纪蒙古军队先后三次大举西征,当时蒙古军队在欧洲战场使用的火箭已有多箭齐发的火箭筒,这种集束式火箭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使欧洲人大为吃惊。在蒙古军队这几次西征中,阿拉伯人从中掌握了火药和火箭的技术,并进一步把它传入了西方。
火箭技术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逐渐传入欧洲,意大利、法国、德国、波兰、英国和俄国等西方国家都先后掌握了火箭技术。尤其出于战争的需要,这些国家在使用火箭的过程中,深入研究火药配比,火箭形状、大小及稳定装置和火箭材料,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很快欧洲的火箭在重量、射程和精度等方面就超过了中国火箭。公元18世纪初(也就是大约在清朝康熙至雍正年间),波兰就已生产出了重达22。7千克甚至54。4千克的大型火箭,德国也试验了多种带导向杆的重达 45。4千克的火箭。
但有趣的是正如火箭没有在它的故乡中国得到巨大发展一样,对欧洲近代火箭技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是欧洲那些较早使用火箭武器的国家,而是英国。也就是威廉。康格里夫(William Congreve)所研制的著名的“康格里夫火箭”,而实际上“康格里夫火箭”也并不是欧洲大陆火箭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很少受到其影响,“康格里夫火箭”主要借鉴的是印度的火箭技术。
1761年,英军大举进攻印度南部国家迈索尔。迈索尔苏丹赫德尔。阿里(此人曾在马尔代夫组建过印度海军)率领的一支1200人组成的火箭兵部队,在帕尼帕德地区的战斗中将火箭一次齐射进到半英里(0.8公里)处的2000名英军骑兵部队当中,使得英军阵脚大乱,从而一举战胜了英国军队。赫德尔。阿里去世后,他的儿子提普苏丹将迈索尔的火箭部队由1200人扩大到了5000人,并装备了更大的火箭,在第三次迈索尔战争中使用火箭再次击败了入侵的英军(提普苏丹在1782年至1799年间多次战胜过入侵迈索尔的英军,他本人于1799年在保卫迈索尔首都色林卡帕丹城的战役中英勇阵亡)。
给英军重大打击的迈索尔火箭部队所使用的火箭引起了英国火炮专家康格里夫的注意,正是在印度火箭的基础上,他经过不断的改进,研制成功了著名的“康格里夫火箭”。
……
继续呼唤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九百三十)主力舰的环球航行
康格里夫在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战功卓著。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此后,火箭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康格里夫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得到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
相比之下,火箭在故乡中国的发展却一直不大。
明代是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在一些著作中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明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