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154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154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祖母的!就能飞这么一会儿!真不过瘾!”他心有不甘的向下面张望了一下,开始了所谓“降落”的操作。
  飞机很快下降到了1400米左右的高度,王庆峰望了望还在天上的几位战友,检查了下飞行状态,按下了一个个按钮。
  “打中了!”在一处山坡上,几个年轻的铁路公司职员看着一架架着火坠向大地的苏联轰炸机,拍着手兴奋地大叫起来。
  姜颖楠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天空中的战况,她看到,一架刚刚起飞的中国“火蛇”火箭截击机直接从苏联轰炸机群的肚子底下钻了过去,直接飞进了苏联轰炸机编队的中央,然后朝着苏联轰炸机猛烈开火,两架苏联轰炸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在火箭弹弹幕中化为飞灰,燃烧起来。
  此时姜颖楠注意到了一架完成了攻击的小飞机朝着另外一个方向飞去,突然间,小飞机“砰”的一下,弹出了一个小点来,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又“砰”的一下子在空中解体了。
  由于事先没有一点坠机的征兆,姜颖楠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她从望远镜里紧紧的盯着天空中小飞机爆炸的方位,看到了一顶降落伞,但下面吊着的并不是人,而是看起来像个飞机的东西。
  “这就是你们传说中的那个‘垂直起降’?”姜颖楠看到又有一架中国小飞机发生了同样的事,放下了望远镜,有些好笑地向身边的一位武备部外派的观察员问道,“还是一次性使用的,简直就是‘二踢脚’。”
  “我小小的纠正一下,是垂直起飞,而不是降落。”观察员笑着说道,“当然了,您刚刚说的这个‘二踢脚’,就是我们‘火蛇’机的绰号。”
  “不过,这‘二踢脚’还是蛮厉害的,”姜颖楠看了看表,又看了看天上,淡淡一笑,“发电厂上空有这些飞机把关,我可以放心了。”
  此时的天空中,除了几架燃料没有耗尽还在天上呼啸来呼啸去兜风不肯下来的“火蛇”外,苏联Pe…8战略轰炸机的身影已经全部消失了。
  ……
  新春又到!祝福也到!祝大家前途平坦!兜里有款!甜长苦短!薪水翻番!好吃好穿!常有新欢!
  ……
  过节,加上有点别的事,晚上就先不上来了,先给大家拜个年!
  ……
  (一千三百一十)冬季攻势
  姜颖楠若有所思的望了一会儿天空。过不多久,剩下的几架“火蛇”火箭截击机也纷纷开始“降落”,此时搜索队已经乘车出发,前去苏联轰炸机坠毁的地方及附近地区搜索敌人的幸存者。姜颖楠乘车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沉思片刻,从随身的皮箱当中取出了一个厚厚的页面有些泛黄的笔记本。她打开了笔记本,从里面取出了一张用钢笔线描的画纸。画纸上,也是一架机头冲上火箭一样矗立着的尖梭形的飞机,只是这架飞机的机身中部拥有三个巨大的旋翼,没有发射架。看上去应该是一种垂直起降的战斗机设计图。
  这张画是她很小的时候,应邀去总统府玩的时候,大总统本人亲自画给她的。
  自己对科学和机械的热爱,应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
  她又取出了另外几张画纸,一张纸上画的,是一架象蝙蝠一样的飞行器。而另一张纸上画的,则是和她刚刚在发射场看到的“火蛇”截击机外形很接近的一种飞行器,只是机翼要更长,尾部还有两个巨大的喷火引擎。
  看着这些画,姜颖楠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依偎在孙纲怀里听他讲故事的情景,剪水双瞳渐渐变得朦胧起来。一时间双颊微红,神驰万里。
  “火蛇”式战斗机是华夏凤凰航空工业集团于1943年开发成功的一种结构简单的火箭飞机。而最初的构想,据称是来自于华夏共和国大总统孙纲本人。
  多少年来,孙纲一直对不需要跑道能够垂直起降的飞机情有独钟,他本人经常同国内的相关知名专家讨论,并且提出来了一系列的极富创意的设想。而凤凰航空工业集团则是中国最早开发成功垂直起降飞机的公司。现在,由于鬼使神差的种种原因,总统大人的梦想已经通过这种另类的方式“初步”成为了现实,并且真的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事实上,早在1938年4月,华夏共和国武备部长史司博士就提出,利用中国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上世界第一的优势(德国的一些液体火箭专家在“长刀之夜”中被趁乱干掉了),开发火箭动力高速飞机的计划,史司的设想同孙纲不谋而合,在孙纲的支持下,凤凰集团得到了开发此类飞机的相关合同,还得到了武备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史司指定航空部的专家邓婉莹博士为该计划的主任,风神公司的专家杨德华博士也参与了该计划,该计划还得到了代号“火蛇”。很快,第一架“火蛇”原形机就生产了出来,机体绝大部分为金属结构,且驾驶舱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里面安装了一个弹射座椅和简单的操作杆和仪表盘。其机身为水滴形,机翼上没有任何操纵面,而全都在呈十字形的尾翼上(所以也有称其为火箭的)。
  “火蛇”式火箭截击机发射总体上和陆军的弹道导弹相似,主动力为一台风神公司开发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火蛇”还使用了固体助推火箭,增加在起飞时的加速度,燃烧殆尽之后抛掉。
  由于火箭发动机推重比很大,飞机能在60秒内垂直地爬升到11000米的高度,爬升率是普通飞机的十多倍。试验机在俯冲中甚至超过音速,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飞机
  武器方面,“火蛇”原计划装备25毫米机炮,但由于时速太快,射击窗口很短,难以有效把握开火时机,量产型决定只装备瞬间发射威力强大的90毫米近炸引信的火箭弹,以便更有效的对付敌方轰炸机。
  由于火箭发动机要携带推进剂、氧化剂两种原料,重量很大,而且消耗很快,虽然带来非常好的高空高速作战性能,但是发动机工作时间很短,作战半径极为有限。试飞着陆时,飞行员难以驾驭如此之快的“烈马”,着陆事故率极高,试飞时着陆机毁人亡是常事。所以采用了设计人员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另类”回收方式。
  当燃料快用完时,飞机下降到低空。飞行员按下按钮,启动回收程序。弹射座椅将飞行员弹出座舱。一段时间延迟后,爆炸螺栓将飞机从机身中部的连接部炸断,带有发动机的后部机身通过自动打开的降落伞安全落在地上,然后地勤人员派出巡逻队找回飞行员和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样相对而言最贵的发动机在返厂之后就可以再次利用(找不回来也没有关系,反正成本较低)。
  对于飞机而言,起飞和着陆自然是最棘手的部分,正因为“火蛇”火箭截击机不需要起飞和着陆的飞行技术,而且具有极其优秀的速度和爬升率,成本低廉。大量只进行过初级训练的“菜鸟飞行员”也能驾驶这种超高速飞机,因而受到武备部的青睐,被批准进行生产。和武备部发展的另一种“天弓”防空导弹相比,“火蛇”火箭截击机具有“超高智能精确制导”,“发射后不管”的特点。
  而“天弓”防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在地面人员的无线电遥控下接近目标到一定距离,然后无线电近炸引信起爆。受制导的火力通道限制,即火控系统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的数量极其有限。而“火蛇”火箭截击机则相当于一枚“人操防空导弹”,具有一枚“抗干扰超高智能自动寻的头”,在发射后不像防空导弹一样需要地面人员遥控直到击中目标。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最高统帅部。
  “我竟然忽略了苏联人也是有战略轰炸机的,”孙纲读完了手中的报告,看上去似乎显得有些恼火,“铁路的情况现在怎么样?”
  “苏联人的轰炸机对西伯利亚铁路的供电系统造成了一定损失,电力机车班次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算不上严重,蒸汽机车影响不大……”铁路部长柯天华说道,“只是受损的电力系统完全修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正在从国内抓紧运输电力设备到一线,加紧抢修。”
  “自各火箭截击机中队进驻电厂电站之后,白昼来袭的苏军轰炸机大部分都被当场击落了,鲜有漏网之鱼。”空军司令杨耀翔上将说道,“苏联战略轰炸机自此多改为夜间偷袭,遭我军‘青蝠’夜间战斗机拦截,据查,损失不小,其攻势不久便可遏制。”“这是他们所谓的‘冬季攻势’的一部分。”总参谋长单轲威上将说道,“总统不必担心。”
  “你说‘所谓’的冬季攻势?”孙纲注意到了总参谋长的用词,问道。“没错。”单轲威上将肯定地点了点头,来到了地图前,“这个‘冬季攻势’里面其实是很有说道的。”
  孙纲和一众最高统帅部成员都来到了地图前,仔细地听着总参谋长的讲解。
  苏联,莫斯科,城郊。
  此时已经是午夜3点钟,德国第12装甲师的一个装甲连正奉命执行夜晚的警戒任务。
  “我们的哨所已经被俄国人占领了……哨所里的其他人都被俄国人打死了,我趁乱逃了出来……”一位受伤的哨兵正上气不接下气的向长官报告,“这些伊万们的手里都有英国人的‘布伦’轻机枪,我不会看错的,我在法国战役的时候见过,和伊万的那种盘子机枪不一样……还有坦克伴随……从他们的穿着上看,可以大致判断是斯大林的近卫部队……”
  “行动起来吧!小伙子们!我们必须在5分钟之内出发!”一位德国军官大声命令道。
  伴随着对俄国人的阵阵诅咒声。德国坦克手们纷纷从一间间苏联农村破旧的木板房里钻了出来,尽管嘴上全是骂人的脏话,但这些年轻人还是以极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拿起了武器,插好了手榴弹,并且在5分钟之内就已经打着哈欠坐在了各自的坦克里。
  “你要戴着它去莫斯科是吗?”看到身边的战友还有些迷糊,芬德萨克车组的坦克手库尔特。科尼斯佩尔指着战友脖子上的女式围脖,笑着说道。
  “明天天亮我们也许就在克里姆林宫里了。”一位围着女式花围脖的坦克手接口道,“你可以管斯大林的女儿要一条差不多的围脖,库尔特。”
  由于德军对冬季作战事先准备不足,此时虽然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挺进至莫斯科城下。但却被俄罗斯的冬季严寒阻挡住了前进的脚步,虽然比起1941年的那场严寒,今年冬天算是少有的暖和天气,但对于缺少准备的德军来说,还是有些吃不消,因为按照全世界打仗的惯例,冬季是休战期,双方部队都应该进入冬季营房过冬的。尽管在希特勒的严令之下,大量的冬装被运到了前线,但这些仍然不够满足几百万人的需要,还是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德军官兵没有冬装。为此希特勒指示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国内全力开动宣传机器,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募集冬衣的运动。这场募捐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五花八门的冬装——从男人穿的厚呢子大衣到女人的皮短裙——全都被一股脑的运到了前线,这些冬衣虽然种类五花八门而且并不适合作战使用,但总比没有要强,很多德国士兵领到了这样的冬装,象被科尼斯佩尔嘲笑的那条花围脖就是来自于此。
  旷日持久的莫斯科战役时刻牵动着德国最高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