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合。乔治2”号炮台的双联装343毫米巨炮由于德军距离太近,俯角不足,无法向进攻的德军还击。因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于是德军从直布罗陀市区后面彻底封堵了英军的外逃路线。
德军达成对直布罗陀市区的全面包围,英军在海军火力支援和敌前高速退兵两大绝招被德军破解之后,士气大跌的英军的抵抗开始变得微弱起来。在德军步兵和坦克经过血腥的巷战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市区之后,考虑到继续抵抗已经失去任何意义以及残余英军的生命安全和以“古斯塔夫”800毫米巨炮为首的德军巨炮群的威胁,直布罗陀城防司令杰弗里中将同意残存英军守备部队向德西联军缴械投降,德军随后停止了炮击,英军未被摧毁的暗堡和火力点陆续向德西联军放下武器投降。
4月26日,德军和西班牙军队进入直布罗陀,德国“卐”字旗和西班牙国旗同时在直布罗陀升起,德军和西班牙军队还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德军总指挥官隆德施泰特上将和西班牙最高统帅佛朗哥并辔骑着白马进入被炸成了平地、空气中飘满灰尘的城市。
在两位高官志得意满地巡视完刚到手的胜利果实,骑着灰马离开直布罗陀之后,正式宣告第二次直布罗陀要塞攻防战落下帷幕。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城作战,直布罗陀战役的结果和第一次太平洋会战一样,震惊了整个世界。
1943年的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对英国和美国来说可谓“流年不利”,在“东方直布罗陀”陷落于中国军队之手后不久,“西方直布罗陀”也随即被德军攻陷。直布罗陀的失陷对英国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在直布罗陀要塞攻防战中,英国付出了阵亡精锐英军8万余人,约3万人被俘的巨大代价,却仅仅将这座号称“固若金汤”“千年不落”的要塞坚守了一个多月,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直布罗陀要塞的陷落不但令全世界对英国军队的真正战力产生了怀疑,对英军的士气也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打击,正是在直布罗陀要塞陷落之后,英国国内失败主义情绪开始滋生,能言善辩的英国首相邱吉尔也不再拥有人民毫无保留的信任了。
对于德国来说,直布罗陀的成功夺取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一次巨大胜利,对于战局和外交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在德西联军攻下直布罗陀要塞之后。法国维希政府和北非殖民地政府都大为吃惊,由于在法国败降之后英国舰队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袭击导致英法两国海军彻底撕破脸皮。原本摇摆不定的法国人现在预感到了英美可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失败,开始转变态度,以总理赖伐尔为首的亲轴心国势力开始雄起,积极向轴心国集团靠拢。
当然,成功夺取直布罗陀要塞对德国人来说也不是一点代价也没有。英军在直布罗陀这个欧洲支点驻扎的都是精锐部队,是战斗意志非常顽强的老兵,坚持寸土必争。每一个堡垒和每一条堑壕都要德军步兵经过浴血苦战的反复争夺来取得。英军士兵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狂热和顽强,英军多次在不利的情况下发动敢死冲锋,以求夺回丧失的阵地。无论是大型的堡垒也好,小型的碉堡也好,在很多时候英军士兵都会选择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为止。“拉锯战”成了这次战役独特的风景。在这次惨烈的攻城战当中,尽管德军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德军阵亡72375人,38577人受伤,损失各类作战飞机322架,坦克127辆,有些团打得只剩下了几百人,甚至于有一个连在撤离前线时只剩下了1名军官和6名士兵!盟军西班牙军队的伤亡也很重,此役西班牙军阵亡43569人,27663人受伤,西班牙“精锐”的“蓝色军团”损失惨重。德军在这次战役当中所付出的代价和遭受的损失都创下德军自开战以来之最,甚至接近了打下西欧整场战争的总损失。令希特勒震惊不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从战争初期的失败中缓过神来的同盟国军队,已经逐渐适应了现代战争的节奏,这场地球大战对轴心国军队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难打,越来越血腥,需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但相比于得到直布罗陀后的巨大利益,这样的代价对希特勒来说,还是“物有所值”的。希特勒深知此役之胜利来之不易,战后特别晋升隆德施泰特上将为陆军元帅,并对参加直布罗陀战役的所有人员各颁发一枚直布罗陀山纪念章,以资表彰和缅怀。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我们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直布罗陀已经被德国和西班牙军队占领,英国再次遭到了惨败。”波斯克烈贝舍夫对坐在办公桌前面色苍白手握烟斗的斯大林说道。
“我们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斯大林小声地嘀咕了一句。
波斯克烈贝舍夫小心地观察着斯大林的面部表情,问道:“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吗?”
“先让朱可夫同志到我这里来一趟。”斯大林想了想,说道,“下午召开政治局全体会议吧。”
波斯克烈贝舍夫没有再说什么,领命退出,将斯大林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
作为最为熟悉斯大林的人之一,他知道,此时最高领袖需要自己静一静。
此时办公桌前的斯大林望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思绪不知怎么开始飞扬起来。
是的,苏联已经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同时也知道,为什么条约的期限只有10年。
早在苏德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斯大林就明白,苏联和德国的和平不可能长时间的维持下去!这就是地缘政治!德国和俄国迟早必有一战,这是逃脱不掉的。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的出现的直接后果是希特勒可以放手进攻波兰,斯大林有了大量的时间来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尽管由于当时苏联人民普遍认为他们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最坚固堡垒,对和纳粹德国结盟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感到不知所措,但由于这是“伟大领袖”做出的“英明决定”,绝大多数苏联人民还是认为这是斯大林作出的使苏联避开战争的聪明之举。
在希特勒入侵波兰之后,英法两国同时向德国开战让斯大林感到吃惊,他本来估计英国和法国会毫无顾虑的摒弃所承担的条约义务。
在战争变成了现实之后,惊恐不安的斯大林提前开始了苏联的战备工作。斯大林通过新的征兵法令,将征兵年龄从21岁降到了19岁,苏联武装部队的现役部队总人数增加到了500万人以上。
斯大林坐立不安的注视着德国对波兰的入侵,在这场战争当中,德军残酷地展示了他们机械化的力量和高效。斯大林心里很清楚,苏联红军无论从装备上,还是从训练上,都无法挡住这样的进攻。苏联红军相比于德军仍然十分落后。在当时召开的一次政治局非正式会议上,斯大林第一次提出来了这样的观点:“拥有更多坦克和更多高度摩托化部队的一方将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斯大林的指示和要求下,苏联的国防工业以前所未有的努力超负荷运转起来。斯大林知道,苏联正在拼命的朝前赶,现在的他需要时间,每一个月都是无比珍贵的。
在德军横扫波兰之际。苏联红军也跨过了波兰边界,早已被德军的猛烈进攻打得狼狈不堪的波兰军队根本无力抵抗。在和德军“会师”之后,尽管苏联有了一块缓冲区,但斯大林并没有感到安全。
斯大林对在波罗的海方向的德军可能入侵通道十分担忧,在芬兰一再拒绝了苏联的交换领土建议之后,斯大林的耐心到了极限,他决定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向芬兰发动了攻击,但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红军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惨重伤亡和损失,不但没有达到战略目标,反而使红军成了全世界军事观察家的笑柄,“芬兰战争已经向全世界宣传了红军在军事上的无能”(邱吉尔语)。
斯大林对此怒不可遏,同德国的战争机器相比,红军动作迟钝,效率低下。尽管最后斯大林达到了进攻芬兰的目的,但这场战争在他看来是一次代价高昂和丢尽脸面的行动。斯大林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事后斯大林对最高军事委员会说:“所有指挥员都必须学习现代战争!”,接着斯大林着手对红军进行彻底的改革。军官的地位和权威得到了提高,将军和其他军官以及军士的军衔都得到了恢复,替代了**时期的头衔,政治委员的地位降低了,从属于他们的军事指挥员。在发现训练有素的军官过于缺乏之后,斯大林在开设军官集训班的同时,将在“大清洗”当中被判刑的4000多名军官又放了出来。
斯大林还重新修改了军事条令,“官兵一律平等”的“旧思想”荡然无存,纪律和服从指挥被作为重点一再强调。
斯大林从来没有依靠政治局、最高军事委员会和其它机构的正式会议。他喜欢直接的个人接触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给予的第一手材料。他在孔策沃的别墅里常常同铁木辛哥、朱可夫、伏罗希洛夫、贝利亚等人研究到深夜。
斯大林开始着手提拔有才能的人,而不是任人唯亲,他先后任命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为他的总参谋长,斯大林亲自指导加强苏联武装部队的各方面工作,从挑选高级军官到实现军队机械化的计划,尤其是采用新锐的“T…34”型中型坦克和“KV…1”型重型坦克等。
……
继续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一千二百五十二)密谋
在加强国内战备的同时。斯大林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外面局势的关注,德军对西方国家发动的闪电式攻击更加剧了苏联战备的紧急性。德军攻占丹麦和挪威之后,又迅速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的大撤退让斯大林倍感震惊,但让他最为惊慌的还是德军把法军打得一败涂地。斯大林本来以为法军有马其诺防线做掩护顶住德军的进攻是绰绰有余的,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错的。现在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极端反苏的邱吉尔领导下的英国身上了。此时让斯大林倍感忧虑的是,英国可能会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同德国媾和,使希特勒可以腾出手联合中国夹击苏联。
法国的败亡让斯大林十分惊慌。在法国沦陷之后,斯大林小心谨慎地保持着中立,并匆匆忙忙地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强迫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在斯大林的要求下,苏联国内的工业超负荷运转,所有的工人都被要求延长工作时间,并且取消了节假日。
到现在为止,苏联和德国仍然在形式上保持着正常的关系,但实际上,双方的关系已经日趋紧张。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的是汹涌的暗流。
由于斯大林对罗马尼亚所采取的行动,俄国人如此的靠近罗马尼亚的油田的企图引起希特勒的猜忌,而有关德国军队偷偷进入芬兰的报告以及德国对巴尔干地区的迅速占领又让斯大林坐立不安。
就在不久前,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应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邀请。抵达柏林讨论“长期的利益划分”,莫洛托夫发现,希特勒关心的只是在苏联和轴心国之间瓜分大英帝国,而当莫洛托夫向希特勒询问德国对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意图时,希特勒却很是恼火。莫洛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