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0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9年,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在回顾形势时,将中国定义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号潜在敌人”,并把新加坡要塞同英国本土一起看作英联邦赖以生存的主心骨,因此委员会还强调,在“考虑保卫英国在地中海的利益时,决不能阻挠派遣一支舰队去新加坡”。在讨论香港的问题时,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这一设想。由于从英国本土出发的救兵要至少90天才能够开到香港。委员们同时也强调了这样一点,“即使香港驻军有了增援,能够守住这个孤岛一样的殖民地,从中国内陆飞来的中国空军和中国陆军的远程大炮也会使这个港口完全失去应有的作用”。因此委员们还主张“派遣到远东的舰队的力量一定要足够强大,如果不能够派遣一支强大的舰队到远东,不如在战争开始前宣布香港为‘不设防城市’,以免在战争爆发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但是一些坚持“大英帝国威信论”的白厅政客和将军却不顾实际形势,以一种可以说“盲目乐观”而不顾现实是否可行的态度否定了这个合情合理的结论。他们的理由是“撤出香港驻军将会使大英帝国的威信扫地,对远东地区同中国军队作战的英联邦军队也会失掉必要的鼓励”。他们的结论是,“香港应该是要看作尽力久守的一个虽非要害但也重要的前哨”,这一结论把香港驻军送进了地狱的怀抱。
又过了两年,在1941年初,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再次重新回顾形势时,仍然作出了和上一次同样的总结,但此时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把保卫地中海和北非地区放在远东地区之前。这样一来,防守香港就变得更加毫无希望,因为英国这个在东亚地区的唯一领地已经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孤岛,极易遭到来自于海上、陆上、空中的联合围攻。
1942年8月法国沦亡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新班子又回顾了形势,这一次,在已经是帝国总参谋长的迪尔的坚持下,委员们终于正视现实,承认香港“无法防守”,因此建议撤出在香港的驻军——当时仅有四个营的兵力,由邱吉尔领导的战时内阁这一次也不再坚持原来的观点。同意他们的结论。但是,在落实这个决定上,邱吉尔和他的内阁没有任何举动。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当有人劝说邱吉尔接受加拿大政府派遣两个营的兵力增援香港驻军的提议时,邱吉尔居然表示了同意!这一提议所以提出,政策所以变更,是出于格拉塞特少将的乐观见解,少将本人是一位加拿大人,不久前担任过香港驻军司令。在返回英国时,他曾经告诉加拿大总参谋长,有了这样的增援,香港就可以长期固守。正是听信了这位“远东问题权威”的话,英国的参谋长委员会最终选择接受这一提议时,还发表了这么一种见解,“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增援表明了我们守卫香港的决心,也可以使当地驻军较为‘光彩’地守卫这座港口城市”——这是“大英帝国威信论”的另一个版本。1942年10月17日,两个营的加拿大士兵启航抵达香港,几天之后,四个营的印度士兵和两个营的澳大利亚士兵也抵达香港。这样,坚守“不可攻破”的“酒徒防线”的英国驻军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倍,乐观的英国人估算中国军队一旦进攻香港能够坚守的时间也由原来的一年增加到了三年之久,而且要付出3个军的代价。
增兵香港可以说是大英帝国的政治家和将军们为了那些虚无飘渺的所谓“假想的威信”而不顾军事常识不惜白白牺牲士兵生命在毫无价值的地方的最明显的事例。“为了保住面子”而做出如此的蠢事,即使是当年昏庸腐朽的满清朝廷,也不过如此了。
邱吉尔和那些仍然作着“千年帝国”迷梦的老牌殖民主义分子的这些可悲的观点,使防守香港的英联邦军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悲惨的命运。
1942年12月18日凌晨,在对香港英国殖民当局劝降未果后,中国军队以装备精良的加强过的第44广东步兵师为主力,在大批飞机,海军舰炮,军属、集团军属炮兵的支援下,从内陆向英军据守的香港“酒徒”防线发动了直接而猛烈的进攻,开始了收复香港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中国海军的另一支分舰队封锁了香港的进出航道,防止英国人乘机逃脱,但为了避免毁坏维多利亚港的设施以及造成香港人民的伤亡,并未向港内的英军发动炮击。
在中国军队海陆空三维立体的猛烈火力打击下。界限街附近的英军被炸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很多阵地在第一天就被中国步兵师加强的坦克和突击炮攻破,第一天夜晚之后,英军已经全部逃到了九龙半岛上的所谓“固若金汤”的“酒徒”防线。12月20日凌晨,第44广东步兵师的一支敢死队迅速偷袭攻克了位于那里的一个并不大的碉堡支撑点,以此为突破口,中国的坦克和突击炮从此突入,开始深入到英军防线后方。这次突袭迫使英军提早全部放弃了邱吉尔称之为“不可攻破”的“酒徒”防线,连夜跑路到香港岛内。而在敦刻尔克战役之后已经“精通撤退技术”的英军放弃阵地之后,并不知情的中国军队还在照原来的进攻计划用密集猛烈的炮火轰击这条防线,当白天华军的坦克和步兵冲上英国人的阵地之后,才吃惊地发现英国人早就逃之夭夭了。
随后华军开始了对香港岛的渡海攻击,在华军海军航空兵俯冲轰炸机的精确轰炸掩护下,华军士兵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下渡过海峡,向香港本岛发起进攻。英军试图对华军进行阻击,全都被华军的炮火和密集的轻武器火力击退。很快,登陆的华军将英军的阵线全部分割开来,使之相互无法支援。之后的战斗就变得简单了,将英军分割包围的华军开始逐个击破英军的阵地。12月21日至22日夜间,华军主力在香港岛东北角抢滩成功,掩护后续部队卸载上陆,之后集中兵力切割英军的主要防守阵地,很快,华军就插进了南面的深水湾,把防守的英军主力打得落花流水。在华军步兵5。5毫米38式突击步枪的猛烈扫射下,手持李恩菲尔德7。7毫米手动步枪的英联邦步兵根本无法将头探出战壕还击。大部分英军在圣诞夜向华军投降,另一部分英军在圣诞节清晨向华军放下了武器,虽然还有一些零星的战斗,但很快英国人的所有抵抗全部停止了。英军驻香港总指挥官格拉塞特少将以及香港总督杨慕琦被中国士兵抓获,不得不签署投降书。
1942年12月27日,百年香港光复!
香港光复之时,正是英国强占香港101周年,也是腐朽的满清王朝将香港正式割让给英国100周年!百年国耻昭雪!
在整个收复香港的军事行动中,华军总共伤亡还不到500人,其中牺牲132人,但他们却把得到了加强的英国香港守军全部俘虏,总数近15000人。号称坚守三年的英国人,只“坚”守了不到250个小时。
1942年12月27日,整个香港龙旗飞扬,万众欢腾,到处都是被扯下,印着无数脚印的米字旗和垂头丧气、惶惶不可终日的英国人。香港的华人百姓举着林则徐、关天培的画像,扛着赤黄龙旗和标语,携老扶幼走上街头,欢庆香港光复,观摩中国军队的阅兵式。
就在香港遭受攻击之时,为了挽回面子,英国首相邱吉尔签署命令,要求英国海军迅速集结兵力,驰援远东,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给中国人以迎头痛击。英国海军部根据邱吉尔的命令组成了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雷米利斯”号战列舰、“君权”号战列舰、“厌战”号战列舰、“马来亚”号战列舰,“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主力的“东方舰队”,出发前往远东,驰援摇摇欲坠的远东战线。
……
求月票啊……给点动力,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
(一千二百一十四)新加坡大起义
邱吉尔的原计划是打算向新加坡派出一支“精干的、带有示威性质的舰队”。对中国海军南进进行吓阻。但邱吉尔一拍脑袋的想法遭到了第一海务大臣庞德的强烈反对,庞德认为,“远东的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派这样一支实力有限的精干舰队前往东方进行所谓的‘威吓’,除了遭受更多的损失和耻辱,不会有别的结果。”庞德主张“如果真的想要给予远东的驻军以真正的帮助,应该派遣一支力量足以和中国海军战列舰队相匹敌的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道夹击中国海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将中国超级巨型战列舰的威胁一举扼杀在摇篮之内。”邱吉尔在认真思考之后“从善如流”,放弃了自己原先“脑袋发热”想出来的主张,开始着手抽调大量皇家海军的主力舰只前往东方,“对远东驻军进行切实有效的支援”。
由于英国皇家海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不列颠空战当中损失惨重,加之现在又面临着德国海军在北海和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的威胁,兵力根本不敷使用。在庞德绞尽脑汁的努力下,英国海军部总算凑齐了“东方舰队”的全部家当。就这样,1942年12月20日,香港遭受攻击的第三天,“东方舰队”在英国海军上将菲利普斯的率领下,从英国本土出发,前往远东。
从这一次英国皇家海军出动的规模来看。英国政府和邱吉尔已经认识到远东地区的局势已经没有丝毫乐观可言。对于“东方舰队”的出征,邱吉尔可以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有些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新加坡,宗正龙堂。
“英国‘东方舰队’已经出发,目前正奔新加坡而来。”在议事大厅中,一位眉清目秀一身黑色西装的年青人将一张信笺交到了一位坐在正首的紫衣汉服老人手中。
老人接过了信笺,目光在上面略略一扫,双眼不由自主的放射出两道精芒。
“该来的总是要来的。”老人点了点头,将信笺交给了身边的一位蓝衣汉服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看了看,脸上勃然变色,将信笺交给了身边的其他人。
此时坐在这座大厅里的,差不多就是新加坡华人社团的全部首领。
在南洋地区,新加坡的华人聚居区很早以前就具有相当的规模,华人人口也相当多。后来分散于南洋各地的华人望族,有很多都是从新加坡分散出去的。宗正龙堂就是以新加坡为根本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之一。
在新加坡地区,自从华夏共和国成立后,英国殖民当局不得已解除了禁止华人在新加坡定居的禁令,新加坡的华人经过繁衍生息,力量不断壮大起来。他们以新加坡为基地,向外辐射出去的力量,掌握了南洋地区殖民地经济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华人力量的变强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的警惕。多少年来,新加坡华人一直在英国殖民者的监视中和在当地土著的敌视当中低调的顽强的生存着。新加坡地区的华人,一直以华夏民族天赋的勤奋和忍耐,在夹缝当中不断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由于新加坡的华人社团拥有庞大的资产和极大的影响力,英国殖民当局为了达到限制华人的力量而又不引起强大的华夏共和国的不满,采用了“软刀子割头术”的手段对华人进行分化和怀柔统治。而内敛的新加坡华人社团表面上接受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