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香港二十八总督 >

第49章

香港二十八总督-第49章

小说: 香港二十八总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贡献。
  1938年8月13日,香港和九龙同胞举办“八·一三”抗战一周年纪念会,同时掀起献金运动,支援祖国对日作战,各界举办义卖活动。情景颇为热烈,反映出港九同胞的爱国热情。
  从金文泰到杨慕琦,即1925年至1941年,16年中共交替五任总督。这一时期,中国内地既有内战又有外国的侵略,国际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这种大趋势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大的个人作为,香港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内地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流入香港,促使香港人口迅速增加,到1937年达到100万人,工商企业、城市建筑都有所发展,面貌与维多利亚时代大为不同。新式的摩天大厦陆续在中区一带出现,1927年,9层高的告罗士打大厦落成,成为全港最高建筑物。1936年10月,一座12层,高22英尺的汇丰银行新厦正式启用,成为英国在远东的金融势力的象征,与此同时,三四层高的中式楼房也大量出现,建筑形式与内部装饰布置,中西日渐接近,传统长廊式建筑已经不再兴建,城市面貌已经改观。但是,到了杨慕琦上任不久,香港人民和在港外籍人士共同建设的成果,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浩劫。
  第二十一任 杨慕琦MarK Young
  杨慕琦(1886~1974),英国人,1886年6月30日生。剑桥大学国立学院毕业后,供职于英国殖民地部。1923年至1928年在锡兰任殖民地司助理;后任非洲塞拉利昂殖民地司;1933年至1938年任英属巴巴多斯总督,来港前任坦噶尼喀总督。
  杨慕琦1941年9月10日就任香港第21任总督。当时侵华日军正猛攻中国南部,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了深圳的日军继续南下,12月8日侵入新界,11日驻港英军放弃九龙,退守港岛。20日,日军自港岛东部登陆,攻占北角和大潭,再向西攻占赤柱、浅水湾等区。22日攻陷浅水湾酒店,25日,杨慕琦宣布投降,双方在半岛酒店签订条约。由9月10日至12月25日,杨慕琦任职不到4个月,便成为战俘。香港居民由一个殖民主义者统治转到了另一个军国主义统治,度过3年8个月更加苦难的岁月。1945年日本投降,次年5月1日,杨慕琦重任港督,至1947年5月17日,任满离港,是第二位没有以其名字命名街道、学校、建筑物的港督。有论者说,不知是否与他曾亲手签订投降书,做过3年8个月的阶下囚有关?
  黑色“圣诞节”
  港英政府对于日本侵略军攻占香港,没有充分的精神和军力准备,日军已经包围广州,占领了深圳。兵临城下,危在旦夕的香港还是一片和平安闲的气氛。刘蜀永所著《香港历史杂谈》有记述,1941年12月7日,即日军进攻香港的前一天,香港“电影院场场满座,酒巴间坐满了客人,舞场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青人成群结队地到新界农村郊游”。
  港英当局的军事准备极为仓促,直到11月16日才用一艘英国运输舰载来两营加拿大兵,这两千多人的队伍,多数是新兵,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另外,还有罗富国离港前刚刚组成的,由退伍军人休斯指挥的,一支年龄超过55岁的外籍人士兵团,连同原有的军队,香港防卫兵力,英军两营,印度军队两营,以及高射炮队,野战炮队,皇家工程队,香港团队,总合计有两个旅的兵力。海军方面,有驱逐舰一艘,鱼雷快艇八艘,炮艇四艘,武装巡逻艇数艘。空军方面仅有三架鱼雷轰炸机和两架水陆两用战斗机组成的一支皇家空军中队。飞机残旧过时,机件不全,又没有雷达设备。
  第二十一任杨慕琦杨慕琦任全港三军最高统一总指挥。按照英国殖民传统,总督只是名义上的三军最高统帅。然而杨慕琦一上任,守卫香港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指挥官。
  1941年11月,杨慕琦还分别成立了一些辅助部队,如消防、运输、医疗、供应等等。防卫部队的主要力量驻守在新界、九龙一带。香港岛仅有英军一营人,到开战前一天,才将加拿大军队由九龙调回港岛加强防卫。
  日军进攻香港的准备却十分周密。为了迅速攻克香港,调集日本陆军第36纵队约两万三千多人,作为进攻香港主力部队,又另调荒木少佐的六千余人及炮兵五千八百多人加入作战。日军还配备一千三百多架飞机,二千三百余部运输车,近五百艘登陆艇。攻港日军都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实力远远超过香港的英军。
  12月8日凌晨3时20分日军突然袭击珍珠港,也于当天上午8时30分对香港进行空袭,首先在金钟兵房投下第一颗炸弹,在极短的时间内,停在启德机场的香港仅有的5架飞机和8架民航机,包括泛美航空公司的“夏威夷飞翦号”巨型飞机便一起被炸毁。仅仅几分钟之内,日军就掌握控制了香港的制空权。11日,日军步兵攻破垃圾湾防线,英军撤出九龙半岛退守港岛。13日,日军控制了新界、九龙。
  日机不断空袭港岛,督宪府受到炮轰,杨慕琦躲到督辕地洞里批阅文件,指挥政府运作和军队抗战。
  12月13日以后日军是停停打打,逼迫杨慕琦投降。13日,日军派出小艇,挟持杨慕琦的私人秘书李氏夫人等3名英籍女人质,举着白旗从油麻地码头驶往港岛,劝杨慕琦尽快投降。当小艇靠近港岛码头时,双方的炮火暂时停止,日军飞机也停止轰炸。这次劝说没有成功。当小艇返回九龙时,炮战又重新开始。17日,日军再一次派出小艇驶往港岛劝降,杨慕琦仍然拒绝投降。实际上从13日至17日,日军在作攻岛准备。
  12月18日,日本开始大规模猛攻港岛,精兵7500人,分别从鲤鱼门和筲箕湾、太古船坞、北角和铜锣湾三路强攻,全部登陆成功。12月20日,香港围城战进入高潮,英军虽然极力抵抗,力图挽回危局,但日军凭借优势兵力,锐不可挡。
  12月25日上午,杨慕琦向英军发表圣诞文告,鼓励英军继续奋战到底,抵抗日军进攻。但英军的抵抗已力不从心,下午日军恢复猛烈炮轰,并向海军船坞推进,英军驻港马尔比少将向港督报告,英军已经无法继续抵抗。香港政府的部分军政人员共十几人,冒险突围乘快艇离开港岛,驶向大鹏湾逃走。
  1941年12月25日下午3时15分,香港总督杨慕琦终于打着白旗,渡海到九龙半岛酒店日军指挥部,向日军司令酒井投降,结束了这场仅仅18天的战斗。从此以后,统治香港刚好一百年的英国,在香港降下了米字旗,而由日本人升上了太阳旗,继续进行更加野蛮的殖民统治。
  日军本来准备用半年的时间攻下香港,完全没有想到,香港的英国军队虚弱到如此不堪一击,仅仅用了18天,只花了日军所估计的1/10的时间,就结束了攻占香港的战斗。
  其实,这个结局是丘吉尔早在1941年初就预料到的,他说,“倘若日本对我们宣战,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可以防守得住香港,也没有办法可以把它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所以,他主张,英国不但不应增加驻港守军,相反,应该减少。
  集中营里受凌辱
  日军占领了香港之后,在港岛的七姐妹、九龙的深水、阿皆老街设置了3个集中营,囚禁被俘英军。港府文员,外籍平民,妇孺,囚禁在赤柱。据香港《新报》石姗的“沧海桑田”专栏记载,被囚于赤柱的俘虏,有港府辅政司詹逊、正按察司麦基利、副按察司祈寿乐、防空处长柏高、警察总监伊云士等高官在内。祈寿乐于1944年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死。
  港督杨慕琦先是被关押在半岛酒店,随后即与马来亚、新加坡、苏门答腊、关岛等地总督,以及几位首席法官等,一起被日舰押解到台湾囚禁,在集中营里,他们的待遇和普通俘虏一样。
  囚在台湾的被俘英美等国的军政高级官员有12名,其中包括香港总督杨慕琦、新加坡总督、马来亚总督、希斯爵士、美国的潘锡凡将军、魏恩来将军,及3位66岁以上的美军上校等。
  日军管制战俘,完全不遵守各国在日内瓦共同订立的管理战俘守则,尤其是因为这一批战俘的官阶很高,日军对待他们,便极尽侮辱之能事。
  战俘晚上去厕所,经过岗哨时如果不向站岗的日兵鞠躬行礼,日兵就罚他们站在原地,两手高举水桶。战俘憋不住,小便大便撒下来,围观的日兵便拍掌大笑。有好几名英、澳、美军的高级官员,都受过这种恶作剧的戏弄。
  日军把战俘当作奴隶般看待,除侮辱、打骂之外,每天还押解他们出营外,与捕捉来的华工一起修筑军事设施。劳动量很大,而每餐只有一小碗米饭,加上缺乏医疗,不少战俘被折磨得没有人样,甚至折磨致死。
  日军投降后,英军找遍所有战俘集中营,都找不到港督杨慕琦。当时,人们以为他已遭受日军杀害或病死在集中营里。
  后来,英伦方面接到苏联通知。说是苏军对日作战攻入中国东北时,无意之间在沈阳附近一个战俘营中,发现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英国人。
  原来这个美国人是驻菲律宾的美军总司令魏锐特少将;而那个英国人就是香港总督杨慕琦爵士。
  港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后,被囚禁在九龙半岛酒店顶楼时,东江游击队地下人员曾潜伏在半岛酒店,当厨师和侍者。本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指示港九大队主动、积极地开展营救工作。他们打算把杨慕琦救出来,但因他的目标太大,日军看管严密,无法采取行动。但是,游击队员曾冒险潜入市区,深入集中营,先后成功地营救了为日军所囚禁的外国人士81名,其中英国20人,印度54人,丹麦3名,挪威2名,苏联1人,菲律宾1人。被救的英国军官有赖廉士上校、京上校、谭臣警司、祁德尊少校等。
  杨慕琦总督后来被押解往台湾,至于为什么会在沈阳寻到,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英伦内部的争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香港问题英国内部曾发生一场争执。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新加坡、仰光先后失守,英国在远东受到沉重打击。当时英伦的殖民地部,因为日军进攻这些地区时,驻当地英军得不到殖民地居民的全力支持而提出检讨,认为过去英国在这些地区的高压政策大失民心,才会尝受到这样的苦果。
  英国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殖民地次官郑艾华指出,香港政府必须打破以前的作风,与中国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将英中关系带入一个新纪元。为了拉拢蒋介石,1942年6月3日,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接见中国国民党政府驻英国大使顾维钧时,曾经表示:“日本战败以后,它占领的全部中国领土,将由中国收复。”
  1942年,美国从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出发,开始谴责英国的殖民政策,质问英国为什么不早把香港交还中国,为什么不废除在华的治外法权。1942年初夏,英国外交部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外务次官格善理到美国去,与美国有关方面交换两国对远东事务的看法。
  格善理回国后向外交部汇报说,美国政府高层人士一般都反对殖民主义,并抨击英国以往在殖民地的作为。假如中国要求收回香港,美国必会给予中国方面充分的同情和支持。而且,在他被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