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极强的适应性,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我认为,小说现在正处于新闻写作的边缘,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发展趋势,它更加趋向事实。这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创作。”
“我认为,在《尤利西斯》中,有十分清晰的故事主线。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读者觉得它难懂。我认为它是一本十分清楚明了的小说。吴尔夫的《到灯塔去》也是一样,有一个非常清晰明了的故事在里面,只是创作手法不同而已。《达罗卫夫人》也是这样。我认为,如果一本小说没有故事就不可能持久。故事的大致框架是一直在我们头脑里面的,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如何将它叙述出来。我写的《金色笔记》也同样是一本非传统的小说,但它也讲了一个故事。”
“作家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又是另一个问题。许多作家都在童年时期经历过紧张,有过压力。小孩子在困境中学会了观察,比如说,他们要观察父母的脸色,观察周围人的神色等等。这种观察能力就是一个作家必须具备的。许多作家都是在他们童年时就获得了观察的能力。我经常感到吃惊:为什么许多人会对许多事情视而不见呢?其实,我们每天都像是生活在剧院里,我们周围发生的故事就像是在剧院里的戏剧一样。”
“我知道法国人对现代主义尤其感兴趣。他们认为我们非常好笑,因为我们太一本正经了。而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非此即彼,其实二者完全可以并存。我也知道大学里面那些搞文学评论的人需要一些概念,还需要把一个作家和另一个作家进行比较。我经常想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用,这样并不利于增进对任何一个作家的理解。我知道,在学校里他们是这样教你的,但这没有用。比如把福斯特与乔伊斯相比有什么用呢?这样既没有帮助你理解福斯特,也没有帮助你理解乔伊斯。要理解一个作家只有去读他的作品,而且是不要带着僵化的概念去读。因为作家本人在创作的时候头脑里并没有这些概念,我们只想讲一个故事,我们只想以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像我写的《南船星系中的老人星座档案》系列小说就不是现实主义作品。如果你要写的书讲述的是百万年的故事,你就不会这样写:'弗雷德8点起床,喝了一杯茶,然后去办公室了。'这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写法。俄罗斯小说开头总是这样的:'在某某省某某镇,1889年10月一个潮湿的午后,一个年轻人……'俄罗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就是这样开头的。如果你写的小说要讲述持续百万年的故事,你就不会这样开头,肯定是这样的。”
我清晰地记得,当莱辛说到这里时,芹芹突然对着小雷笑了一下,我听到她用中文对小雷说:“我从第一次见到你就相信你将会是个好作家,没有理由,只是直觉——你要记住,我现在恳求你,你以后也要写这么一篇小说,是关于我的,也是关于少林寺的,不过你的开头不要从少林寺开始,要像莱辛今天讲的这样,要是很自然的开头,又是别人都想不到的开头。”莱辛女士好奇地问我:“他们在说什么?”芹芹淡淡地笑了一下,用英语对莱辛女士说:“我在交代我的后事。”当时我们在座的人都笑起来,以为她是在开玩笑。
此后,小雷和芹芹又分别问了莱辛女士一些纯粹写作技术上的问题,因为过于枯燥乏味,我实在懒得再听,就先行告辞了,离开莱辛女士家后,我在海德公园转了好一阵子,天黑之后,我回到家中,但家里没人。我给莱辛女士打了电话,她说,和你一起来的那两位客人已经离开好久了。
他们能去哪里呢?我狐疑地东走西逛,走着走着,下意识地走到了小雷寓所门口。门紧关着,窗户也紧闭着,没有一丝灯光,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仿佛里面没人。我突然有一个强烈的预感,就是里面一定有人,而且就是小雷和芹芹,这个预感如此真切,以至于我因此丧失了敲门的勇气。我于是就躲在门外很近的一棵粗大的法国梧桐背后,一边看表,一边等待验证某个结果。我知道我这样做很不可思议,但我当时就是着了魔一般这样做了。一个小时零十三分钟过去了,门一直纹丝不动,莫非是我多疑了?就在我自己开始怀疑自己、打算离去的时候,突然,门开了,我看到芹芹低着头走了出来。路灯清冷地从半开的门缝射进去,我看到门边小雷的脸异常的苍白。
当时,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当了半辈子花花公子,对于男女之事,我早已不在乎了,何况他们不见得就一定给我戴了绿帽子——我之所以难受,是觉得那晚的事情太蹊跷了,我预感一定会有什么无法预测和把握的事情发生。我的预感从来都是很准的。
那天我去酒吧坐了很久才回家,芹芹已经睡了,我发现我依然是很爱她的,因为我依然不忍心打搅她的睡眠。我轻手轻脚地爬上床,悄悄钻到我自己的被窝里去,她就在我身侧,均匀地呼吸着,星光照进来,她的脸像天使的面庞,纯净无瑕。我想我一定是多心了,心里一下子安稳了,什么也不再想,闭上眼睛,等待瞌睡虫来召唤我。夜很深了,一片宁静,似乎可以听到泰晤士河的水声,正当我就要在那依稀的水声中睡去时,我突然听到芹芹异常清晰的声音——“你不是一直问我随身携带的那个小箱子里是什么吗?其实没什么,就是我从小学起每天记的日记,从来没有间断过的,我今天把它都给小雷了,我请他写一个叫做《少林寺》的小说。对了,他过几天就要飞回去,我们去送他吗?”
我说,“送送也可以吧”,但芹芹却不再回话,我睁开眼看去,依然是那迷离的星光,依然是那天使般纯净的面庞,依然是那均匀的呼吸——她仿佛根本没有醒来,没有说过话,甚至连梦话也没有说过。
后来,我们没有去送小雷。我没有主动提这事,芹芹也没提,我越来越觉得那晚我是在幻听。小雷回国后就再也没有任何音讯了,仿佛他从来就没有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过。渐渐地,我就把这些都淡忘了。又过了半个月,2002年3月初的时候。我陪芹芹去苏格兰旅游,英国属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虽然罕有极热或极冷的天气,但天气相当多变,且无法预测,一年四季都可能下雨。我们在北部城市爱丁堡郊外游逛时,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由于是在远郊的旷野上,我们被淋了个落汤鸡。回到饭店,我发现芹芹额头很烫,显然是发烧了。我决定亲自去请爱丁堡最好的大夫史密斯,当我带着史密斯回到饭店我们的房间时,门紧闭着,我再次感到一种类似的强烈预感。我的心脏剧烈地跳起来,我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房门。
屋里没有一点气息。但并不是漆黑的一片——床头的橘黄色台灯亮着,光线被调到了最小,淡淡的光晕,温馨却又冷漠。我们的房间很大,台灯只照亮着很小的一团空间,其他地方则是很深的灰色,仿佛有什么蹲在暗处,屏息静气……台灯底座下压着一张洁白的纸,上面有简单的一行字,“老葵,麻烦你在接到小雷的《少林寺》稿件之后,想办法把它出版了。另外,郭家桥的那套房子,我希望能转送给廉泊。”我把这张纸慢慢在手心里卷起来,直到卷成紧紧的一团,纸变硬了,有些棱角,硌着我的掌心,有些疼。我体会到一种很平静的心痛的感觉在心底里慢慢弥漫开来,我浪荡一生,终于真心爱上一个女人,而她却只给我留下这么一张纸和几个字。她什么也没要我的,比如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爱情……但是,她也什么都不给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如此的冷酷。此刻,她紧闭着眼睛,睫毛依然那么密,那么长,她的乌黑的头发依然那么细密,她的细腻的皮肤依然那么白,白得看得见皮肤下的血管。她的血管里还有血吗?或许已经没有了吧,那些血都从她手腕的横截面里流出去了,我看得出它们流动的轨迹,肯定是顺着手的弧度,沿着手心的纹路抵达手指的尖端,而后在指甲的末稍离开她的身体,像雨滴一样落在地毯上,地毯上因此盛开出一朵鲜红的花,像是我们中国的牡丹。
史密斯医生已经职业化地将厚厚的窗帘拉开了,我抬起头,看看窗外,苏格兰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
3月后,也就是2002年6月10日,我接到了小雷发来的电子邮件。邮件里是小说《少林寺》的全本。我用一个通宵读完了这部小说。我发现这部小说其实是由相互交叉的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可以理解为一个“所有的心都统统被割裂”——小雷原话——的爱情故事,也可以理解为四个年轻男人和一个美丽女人的成长史,外加一个中年男教师对女中学生的诱惑过程、一个老花花公子改恶从善的简单经历——当然指的是我——而带★号的部分则主要是一些资料、典故、野史、杂记及作者小雷在写作中遇到的障碍和迷惑。小雷在给我的邮件中特意开玩笑似地说:作者保证读者在主体部分将得到阅读快感和解除日常生活疲乏的必要刺激,但不保证有任何'文以载道'方面的价值。同时,作者善意建议大部分读者直接跳过带★号的部分,因为对彼此而言,适度的忽略都是有必要的。“我没有跳过”带★号的部分“,但必须承认,那些★号文字令我头昏眼花,惟一庆幸的是,它们只占很小的比重。
小雷的电子邮件最后说:
我深知世界上总有些人特别按规矩办事,他们会说,生活的规矩应该怎样怎样,恋爱的规矩应该怎样怎样,写作的规矩应该怎样怎样,小说的规矩应该怎样怎样……仿佛这样一来他们就手握上方宝剑——对他们,除了嗤之以鼻之外,我没有更多兴趣,井水不犯河水,彼此遗忘对方不失为最好的办法,但是,假如他们主动进犯,根据什么陈规陋习,对我这小说指手画脚,甚至说这不是小说……那么,我没有更多耐心,我只会语调和缓,语速适度地在他们耳朵边亲切地说:去你妈的,你健全的文学价值观,让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科书给阉割了。
不过,如果有人说这是小说,我照样会唱反调。我会说,不,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小说,这部同样不是,这只是一些刻意伪造的历史,一些阴差阳错的情爱,一些可能有误的科普知识,一些早已被人们忽视的常识……和一些,一些伤感的人生体验。
第二章 廉泊
是啊,伤感……我已经年近30却还一事无成。我经常孤独地站在窗前,怀想着16至26岁的美好年华,那些日子其实很近,仿佛就在昨天,往事全部历历在目;但那些日子又似乎很遥远了,仿佛不是仅仅过去四五年,而是过去了四五十年,出奇的虚幻。我的一切似乎都是虚幻的了,惟有窗外街上的人潮才是真实的——人流汹涌澎湃,像一朵朵浪花,击打在灯红酒绿的城市建筑上,溅起无数水滴。每一滴水都可以折射路灯的光芒,每一个人都在用眼神传递千变万化的信息,编织他们各自的生活。
街道尽头的科华广场正用变幻的霓虹展现着成都的温柔,这是一个雌性的城市。广场中央的彩色喷泉,以各种莫测的色彩和姿势,将浪漫喷薄而出,城市的喧嚣随着夜的加深而开始退却,毫无预兆和原因,我又想起了蒋芹芹。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