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大清拆迁工 >

第286章

大清拆迁工-第286章

小说: 大清拆迁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落。
  ‘驻京各国使臣闻圣躬不豫,均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问安,并叩致病之由‘
  在列强代表不断地追问下,庆亲王奕匡不得不向英国公使窦纳乐郑重承诺:光绪帝依然健在。然而,窦纳乐当场表示,消除他疑虑的最好方式是‘请一位外国医生为皇帝看病,并签署一份光绪帝的健康证明书‘。
  于是,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一位名叫多德福的法国使馆医生,提着自己的药箱,走进了在外国人眼里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紫禁城皇宫大门。多德福此行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非比寻常。
  他不仅仅是以西方医学之代表的身份来为中华帝国的皇帝检查身体,更重要的是此举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慈禧为什么会同意西医来给光绪帝诊病?
  除了知道无法利用光绪帝病重来废掉皇帝外,慈禧太后也是对列强的再次低头,毕竟这事情是见不得光的,为了澄清慈禧太后故意制造的“皇帝危机”,慈禧太后只好故意将光绪帝的身体弄的虚弱无比,不怕洋医生瞧不出病来。
  或许慈禧太后想借助西医的诊病,来为自己废黜光绪帝的举措增加砝码。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不合常情、完全出乎外交常规的非分要求,也是出自于她对外国在华势力的无奈。
  长期以来,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防御对付外来侵略的军事活动屡战屡败,外交活动不断受挫,几乎是‘畏夷如虎‘。
  因此,明知是非分要求,也不敢表示强硬的抗议。
  最后,多德福诊病的结果为:病势无大碍,惟患血虚之病。
  于是废掉光绪帝的传闻被欧美列强的干涉,而化为乌有。
  期间,慈禧太后意识到列强的干涉,曾经求助过盛京的张云飞,在慈禧看来,张云飞应该可以左右列强的干涉。但是张云飞的恢复却是,阻止可以,但是未来在对俄国战事上就会得不到列强们的支持。
  慈禧太后当然知道张云飞为了抗衡俄国,跟英国结盟的事情,一旦得罪英国的话,那么代价估计是昂贵的。慈禧太后自然知道轻重缓急,光绪帝的事可是慢慢谋划,但是一旦张云飞打了败仗的话,那么她还能不能在坐稳北京享福就难说了。
  不过,虽然慈禧最终搁置了废掉光绪帝的想法,但是列强屡屡干涉慈禧太后的‘内政‘,这让慈禧颇为不悦,令慈禧对洋人恨之入骨。
  仇恨洋人的结果便是,慈禧太后放松了对张云飞的制衡,在慈禧看来,与其将利益给洋人,倒不如给张云飞,张云飞要比列强听话多了,至少不会干涩慈禧的事情。
  接着,东北的继续改革,慈禧太后默许了。同时,不再对张云飞在内地到处掠夺人口,而处处设卡,而是允许关内百姓迁往关外,帮助张云飞戍守东北。
  这倒是张云飞所没有想到的结果。
  在张云飞看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定然十分反感改革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盛京的改革怕是要受到点影响,毕竟不能再借着维新变法的旗号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了。
  现在慈禧的态度转变,强烈的仇视洋人,自然就要想着如何对抗洋人的办法。
  历史上,慈禧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才导致她天真的打算借助义和团来冲击各国列强,作为报复他们干涉慈禧的政事的代价。可惜,却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浩劫,八国联军侵华的北京浩劫。
  如今的慈禧太后却有了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老实的呆在盛京的张云飞,不论张云飞将来有何阴谋,至少面子上还让慈禧过得去!于是慈禧太后便想到了利用张云飞去抗衡列强的主意,不过张云飞目前被俄国的军事压力忙得焦头烂额,暂时还无法回头替慈禧摆平列强,但是起码给了慈禧一个念头不是?
  就在国朝上下一片混乱的时候,盛京的张云飞接待了一个来自敌对国家的牛人。
  他是谁咩?
  请看下集……O(∩_∩)O
  第299章 袁世凯的烦恼
   天津小站新建陆军衙门,直隶按察使兼新军练兵大臣袁世凯自打进京回来之后,便一直呆在书房里不出来。
  一干手下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从袁世凯回来后,便传来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消息来看,怕是跟此事有关!
  跟袁世凯走的比较近的营务处总办冯国璋和炮营管制段祺瑞于是便过来询问袁世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书房内袁世凯看着他的这两个得力干将,心中有些宽慰。
  “大人为何回来之后闷闷不乐?莫非此次进京另有玄机?”冯国璋首先问道。
  “说来惭愧!华甫和芝泉不要笑话我才是!”袁世凯摇头苦笑道。
  冯国璋和段祺瑞急忙拱手说道:“大人何出此言?可折杀我等了!”
  袁世凯叹口气说道:“原本以为这次奉召进京,能抓住机会为咱们新军谋个前程似锦!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哪成想太后老佛爷先动手了,若不是事先得到密报,现在华甫和芝泉怕是要到大狱中来看望袁某了!”
  冯国璋和段祺瑞都知道袁世凯能爬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为人可是最会投机,没有想到,这次袁世凯竟然敢介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之间的权利斗争中,当真是艺高人胆大!
  二人皆为袁世凯的这次大胆行动捏了把汗!
  看着满脸失落表情的袁世凯,段祺瑞说道:“大人这次的决定在段某看来,是绝对明智的!”
  冯国璋却有些皱眉的问道:“大人差点儿就为此送命,芝泉你却在说风凉话吗?”
  不过袁世凯却是饶有兴致的问道:“华甫不要责备芝泉,我相信芝泉能说这话出来,势必有芝泉的看法!芝泉倒是说与我们听听!”
  段祺瑞拱手说道:“大人这次的决定就是换成段某也势必会这么做!”
  接着说道:“在段某看来,这次的政变不是太后赢,就是皇上赢!帝后之争由来已久,各种传闻不会空穴来风。皇上已经亲政十几年,可是却无实权,太后两次训政,势必会令皇上十分不满!”
  接着段祺瑞又叹道:“皇上自幼便在太后的威压下长大,对太后的话,不敢有半句反驳之意,这势必会造成皇上在性格上,表面软弱,内心阴狠万分,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一发而不可收拾!”
  “没错!这次皇上公然诏令大人进京,可是开了京畿带兵将领首次进京面圣的先河,怕是正是因为不想再忍下去的缘故!”袁世凯点头说道。
  一旁的冯国璋也点点头,认为有道理。
  “大人明鉴!”段祺瑞接着说道:“正如大人分析的那样,以皇上的性格,忍无可忍之时,就是鱼死网破之际。因此调大人进京定是百般许诺大人好处,拉拢大人站在皇上那边,必要时会诉诸武力维护皇权!”
  袁世凯点点头,朝北面拱手说道:“圣上连续三天召见袁某,许诺袁某工部侍郎,并让咱们新军脱离直隶总督荣禄的控制,独立成军,直接对皇上负责!可谓皇恩浩荡!”
  冯国璋惊讶道:“当真如此?”
  见袁世凯肯定的点头,冯国璋又说道:“皇上也算慧眼如炬,知道京畿周围也只有咱们新军战力最强,而且是汉人统军,受太后影响较小。”
  段祺瑞眼神一眯,光芒如炬,问道:“段某斗胆问大人一声,那京师传闻皇上谕令大人围园诛后之事亦是真的?”
  “休得胡言!”冯国璋顿时瞪眼叱喝段祺瑞道:“芝泉怎敢如此放肆?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若是传了出去?岂不是令大人和我等被诛杀九族?”
  “大人!”段祺瑞似乎毫不在意,目光紧盯着袁世凯。
  “嗨!”
  但见袁世凯叹了口气后,说道:“华甫不必惊慌!这里都是自己兄弟,又怎么会传了出去?”
  袁世凯皱眉思索了片刻后,说道:“没错!皇上虽然没有明说让袁某诛杀太后,但是言语之中尽是愤恨之意,眼神处处流露杀机!而皇上的心腹康有为却对袁某明说,要求袁某派兵围园,皇上的口谕是但凡反抗之人,格杀勿论!”
  嘶!
  冯国璋听得是目瞪口呆,看向二人的眼神皆是震惊!
  在冯国璋看来,光绪帝再怎么说,也不能有杀慈禧太后的念头啊!不论从亲情上还是恩惠上,慈禧太后都是光绪帝的恩人,如何能下的去手?
  想到袁世凯竟然连这种事情也敢参和?当真是枭雄一个!殊不知,这事情不管成也好,败也罢,不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那方获胜,袁世凯都将是安抚失败那方的替罪羊!
  这种投机,袁世凯也敢干?真是令冯国璋刮目相看。
  而对于段祺瑞,冯国璋更是吃惊,想到这家伙平时就在军中教习炮术,又是如何能知道京师中的那些个惊天大事?这分析也未免太惊人了?想到这段祺瑞一直都隐藏着实力,不跟袁世凯和他说心里话,有所保留,顿时心中暗暗对段祺瑞警惕了起来。
  冯国璋和段祺瑞虽然都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但是在大清官场上,冯国璋要比段祺瑞早混很多年。
  除了比段祺瑞早毕业以外,段祺瑞毕业后直接到德国柏林军校学习,之后又到克虏伯兵工厂学习制炮,因此段祺瑞很少接触大清官场。
  冯国璋的心中活动掩饰的很好,段祺瑞没有发现异常,说道:“从这样看来,皇上已经下决心对太后动手了,也说明了皇上和太后之间再无调和之势,而传闻太后要在十月天津阅兵时对皇上动手之事也就正常了!”
  冯国璋问道:“芝泉你还未说清楚,为何大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呢?”
  段祺瑞笑笑说道:“皇上知道太后要对他下手后,选择袁大人自然是最正确的,皇上身边没有信得过的武将,而武将大都是太后的人,荣禄大人掌控京畿全部兵力,再难插手。而大人答应皇上在阅兵时保护皇上,是完全有把握的。因为在阅兵时,主要是检阅咱们新军,一旦新军支持皇上的话,将皇上接到军营,放眼大清,除了张云飞之外,谁还能在大人手中抢走皇帝?”
  袁世凯笑了笑,说道:“不错,英雄所见略同!芝泉说到袁某心中去了!”
  段祺瑞急忙说道:“不敢!大人谬赞了!”
  冯国璋顿悟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大人岂不是既有救驾之功,又有拥立皇帝亲政之劳,岂不是堪比开国功臣?”
  袁世凯尴尬的笑笑道:“袁某却是那么想的。芝泉不愧是留洋回来的高材生,袁某的这点儿心思逃不过你的分析!”
  望向窗外的教军场,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太后提前动手了,让袁某功亏一篑,倒是惘做了一个告密小人,才得以保全性命!现在还不知道朝廷如何处置袁某呢?”
  至于袁世凯向荣禄告发光绪帝的诛杀慈禧的阴谋一事,冯国璋和段祺瑞都有耳闻,不过这种事古往今来到底谁是谁非?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其他人只能凭借事情的最后结果来评说,根本不会去过问期间的过程如何?
  冯国璋说道:“荣禄大人现下已经回京,而且临走之时还将直隶总督之事暂由大人您来署理,应该是不会怀疑您,相信很快便会升迁大人的!”
  段祺瑞也说道:“是啊!大人不必担忧,如今大事已定,太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再次训政,而且朝廷还是用人之际,就算不给大人升迁,也不会降罪于大人的!”
  袁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