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拆迁工-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可以称得上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了,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的提升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这些当时先进的武器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壳轮船惠吉号。1891年时,为大清首次炼出了用于造舰使用的钢铁。
这些对于刚刚工业起步的大清来说,的确是相当的先进了,而且打仗的对象还是长矛锄头的农民,可谓正合适。不过,如今要对付的已经不再国内的‘叛军’,而是工业强大的列强国家,那么这些老掉牙的武器设备是远远不行的。
而且从整体而言,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时的军备生产品质并不好,例如步枪的水准不高,性能不佳,据说因此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
造船的情形亦类似,1868年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因为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张云飞想到过,国内的工业落后,自造的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没有想到会高到这种程度,这样下去不用说是清政府没钱支付,就连张云飞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军阀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改革,必须要改革!趁着光绪帝的大改革气氛,张云飞要对上海的工业进行重组,大大地换一次血。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将江南制造总局进行局坞分家,各类的机械制造统统划归到一起,成立大清帝国皇家兵工厂。而从洋商那里收购回来的各大船坞和维修设备也统一划归到一起,统一支配调度,成立大清帝国皇家造船厂。另外,福州船政局以及下属的马尾船厂的人员,虽然都征调到苏比克海军基地了,但是剩下的大量的机械设备则一股脑的都搬迁到了皇家造船厂。
之所以将名字改成皇家字样,是因为张云飞和杜锡圭研究了上海的工业改革之后,势必会触动一大批在上海的官员和两江的官员的利益,甚至朝廷中央的亲王大臣也可能参与其中,毕竟是个肥水衙门。
但是这些庸官污吏已经严重阻碍了上海的工业改革,不清除掉这些内部的蛀虫的话,那么张云飞投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惘然。
因此,必须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这些被清除的蛀虫们的反咬一口。张云飞不怕这些单蹦跶的蛀虫,他怕这些家伙拧成一股绳到朝廷中央去诬告自己。于是便和杜锡圭想出了这么一出戏来,在改革的所有项目上都冠上‘大清帝国皇家’字样,这样一来,张云飞即是奉旨替皇上办事,又是为皇家谋划,话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不就是图个名声吗?难道他们会不准张云飞这么做?
这么一来,张云飞不但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去改革,而且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那里也没法说张云飞的不是,可谓一举两得。
上层的人看名声,下层的老百姓看利益,谁给钱便给谁办事,这上海的一遭公司企业还不都是张云飞掏钱?有奶便是娘,张云飞通过这种手段默不作声的便将上海掌控在自己的手里的。所谓官场守则,瞒上不瞒下,张云飞也将这招给搬到上海的工业改革上来了,不过效果还不错,蛮适合的!
话说杜锡圭左手拿着巨舰大炮,右手握着金银钞票,这往上海的地界上一站,哪个敢吭声?还不都得规规矩矩的老实的给张云飞打工去?
接下来,杜锡圭便可以放心大胆的改革了。
由于兵工厂的军备生产成本的高涨,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洋人的,不过现在可以改善了,吕宋的工业材料有的是,而且张云飞在澳大利亚西部占据着巨大的优质矿石资源,这两处的丰富的廉价资源完全可以供应上海的工业制造。
另外就是申购物资,人员人数都过于浮滥。江南制造局内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流失,以致广方言馆“精算术绘图之技”的人员被派到机器厂去“司工账”。除了外国顾问人数庞大外,大清的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尸位素餐。单说以官员而言,1870年代初期只有40人,到现在增加了几倍之多,达到了180人之多。
杜锡圭也不是不通人情,在裁汰了大批的无用人员后,又给了他们一笔相当可观的所谓安家遣散费。这些人不外乎就是为财而已,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这样一来,进京告张云飞御状的人群也就大大的减少了,何况张云飞也不差这点儿钱不是?
江南制造局的东西还真就不少!有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几座小规模的船坞,24。6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当然若是算上各部门的工人苦力的话,将近五万人。
凡事只要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张云飞是坚信这一点的,事实上也证明了他的这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尽管这些设备大多数都过时了,但是大批的专家技术人员却是张云飞梦寐以求的财富,当然这里的老外也不少。
皇家造船厂督办由原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徐建寅担任,吴德章、李寿田等造舰专家协办。皇家兵工厂则由华蘅芳担任总办,杨廉臣协办,当然还要安插一些张云飞自己的人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部门,不是信不过这些总办和帮办,而是因为很多的员工都没有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架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
同时,原本徐寿和洋人玛高温、博兰雅创办的格致书院,也被正式冠名皇家科技大学,张云飞特意利用和各国驻华公使的关系,从各国的知名大学中聘请了大批的优秀老师和教授来上海执教,负责培养各类的科技人才。
格致书院是一所完全新型的近代学堂,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国难当头之时,格致书院能突破旧教育之藩篱,引进西方学制和教材内容,延聘西人授学,实开风气之先。张云飞听说这个书院后,觉得这个书院绝对是未来在大清进行教育改革的先锋。想到自己日后要大力兴办全民教育,让国人真正的强大起来,于是对于这个格致书院十分的感兴趣。
在命令杜锡圭跟这些外国的传教士说明意图之后,他们立刻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为杜锡圭讲述了他们这个格致书院的办学宗旨,以及教学目的。
傅兰雅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曾当过北京同文馆的教习以及上海英华学堂的校长。为推广西方的科技知识,傅兰雅在1874年与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磋商在上海建立一个科普教育机构,得到了麦氏的支持,遂于同年3月12日在上海英文《北华捷报》上发表了出麦华陀署名的侣议书。此举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响应,3月24日由傅兰雅主持在博物会召开筹备会议,按照傅兰雅的建议,格致书院从事提倡科学,不宣传宗教,并推举麦华陀、福勃士、伟烈亚力、博兰雅和中国的唐景星(即唐廷枢,轮船招商局总办)、徐寿、王荣为董事。1876年6月2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格致书院。
并不是所有的外来洋人都是欺负中国人的,其中不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他们的目标仅仅是弘扬科学文化精神而已,不参与任何的政治勾当。或许我们今天很多人不是很理解,这些洋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只是为了传播科学?事实上这些事情还真就存在,而傅兰雅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与中国传统的学校设置不同,格致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座专门研习“格致”之学的教育机构。其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而学生在书院中掌握了“格致机器、象纬舆图、制造建筑、电气化学”等科学技术,便能够“有益十时、有用于世”,达到“为国家预储人才,以备将来驱策”的目的。
可以说,这座书院成立的这二十年来,深深的影响着上海的政治和文化,使得上海成为在中国的唯一快速进步的城市,为上海日后成为东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张云飞经过权衡之后,认为在文化领域上,还是越早起步越好,因为文化不同于其他产业,军事和工业可以跳跃式发展,但是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在这方面,大清甚至还赶不上日本,早在 1895年,日本便完成了小学普及教育,而大清自曾国藩、曾格林沁、李鸿章之后再无人才可言,这种断代的危机,或许就是造成日后大清落后挨打的局面吧!
既然要改革,那就得彻底一点,不在文化上改革的话,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白费。张云飞当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像光绪那样直接废掉科举和八股文,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而格致书院成立了二十年了,都没有被清政府取缔,说明它的方式是当前符合大清文化改革的,行得通的。
为此,张云飞才敢打着皇家科技大学的招牌,高举光绪帝维新改革的话:“非变法不足以图,而变法非先培育人材之基不可。”将科技教育先在上海办起来。不过张云飞还是很无耻的在皇家科技大学要了一个名誉校长的位置,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在校学生都知道张云飞是他们的校长,是和他们一起支持科技发展的。
作为一个统治者,张云飞这么做是无可厚非的,在中国的文化底蕴上,永远都存在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概念。这种理念将一直伴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延续至今,就像我们一直深深的怀念着我们的班主任一样,张云飞知道未来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会是国家的顶梁柱,而张云飞若是有朝一日定鼎中原,这些学生将会是张云飞最有力的支持者。
随着皇家科技大学的成立,一时间,上海的各个地方都出现了很多的冠名‘皇家’字样的机构,倒是令北京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顿时眉开眼笑,不停的称赞张云飞会办事。
周边诸省的文武官员们一个个的耸拉着脑袋,眼看着张云飞的这一计马屁是狠狠的拍对了地方,哄得皇上和太后老佛爷十分的开心,他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酸味儿。
上海,这个百年后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张云飞的世界里,再次生根发芽,并迅速长大,相信很快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
广州城内,两广总督府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叩门声,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鸿章的书房门差点儿被敲碎了。
书房内,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