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逸如则屡战屡胜,以少胜多,在风雨军主力被迫和皇甫世家、燕字世家决战,而无暇顾及印月战场的关头,硬是统率着由高唐僧兵,尼、丹、锡等附属小国的部队,以及印月奴兵们组成的联军横扫整个印月,威名之盛令天下瞩目,甚至有了「小风雨」的美誉,这样的战绩相对于自己而言,实在是辉煌得太多了。
所以,欧仁极其渴望着战斗,渴望着从战斗中建立新的功勋,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获得风雨的器重,当下献策道:「虽然韩陵乃是自圣京往河北三关官道的必经之路,但是韩陵的守将朱全本,是逆贼庞勋的旧部,归降燕家军之后,一直受到燕家嫡系的排斥。
「加之其为人野心极大,因此随燕南天败归之后,便拥兵于韩陵自成一系,或者未必敢加害燕南天,内心却极不愿意昔日的家主进入自己的属地;而燕南天出于身为主君的尊严,恐怕也不愿意心惊胆战的从心怀异图的部下的领地经过,因此--」
说到此处,欧仁略略停顿了一下,转而自信满满的说道:「末将以为燕南天必然的选择只有一个--经午阳谷绕过韩陵返回河北三关。天阳谷地形险要,而且不利大军行进,因此根本不必劳师动众,只需一路精锐出其不意并趁其不备时,施以雷霆一击即可!」
「末将也愿随同出征!」
在欧仁、耶律楚振相继发言之后,其余那些校尉、都尉们也都群情激昂,虽然自知无法和欧仁、耶律楚振争功,却无奈诛杀燕南天在风雨军中所能够带来的荣誉和骄傲,实在是太巨大了,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纷纷要求参与战斗。
一时之间,风雨身边的将领们,除了秋风军的统领秋里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云济和魏廖,则是一个垂手无语,一个面现不屑的冷笑。
「天阳谷?」
风雨并没有理会部下们无形之间的对立,事实上,他一直都默许这样的对立,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程度内展开。
如今的风雨,自顾自低头沉思着,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圣京以及周边的地形。
对于天阳谷,风雨并不陌生,而且还记忆犹新--一年多以前,正值庞勋造反攻占了圣京,迫使远征印月半岛的风雨匆匆回师,会同各路诸侯共讨乱军,结果在圣京南面的清泥、峣关一带,会合了皇甫世家的梅文俊,抗击千里奔袭而来的庞勋主力。
那一战,双方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危急时刻,幸好由于听从了公孙飞扬的建议,而自天阳谷避开韩陵的友军也及时赶到,方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风雨的内心很快便认同了欧仁的意见。
如果燕南天真的如傅中舒所说的提前返回河北三关,那么走天阳谷以避开立场暧昧的部下朱全的领地韩陵,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尽管走天阳谷路途遥远而且地形崎岖,似乎十分凶险,实则却是出其不意,因此反而更加安全可靠--除非他的行踪被泄漏。
只是,素有「足智多谋」美誉的傅中舒,真的会一时口误,泄漏了如此重要的消息吗?
风雨的心中一震,一个可怕的念头自心底涌起。
「魏先生,你认为傅中舒所言可信否?」沉吟片刻之后,风雨突然间转身望向血衣卫统领,双目射出两道逼人的光芒,严肃的询问道。
「傅中舒虽然年轻,却已经历经三朝,为人干练精明,早在天子尚未即位之前,便已经出入左右百般谋画,无论是战阵厮杀还是政坛权谋,都极为老辣,断断不会在无意中失言泄漏了如此重大的消息!」魏廖以他一贯冷淡的语调分析道:「魏廖以为今日这位天子使臣的话,或者为了掩盖燕南天已经来到圣京的消息,或者则是有意让我军知晓!」
「有意知晓?」一旁的云济闻声一凛,思忖半晌之后脸色立即大变:「高明!若是如此,这可真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妙计!」
「表兄也如此看?」不理会一旁尚未明白过来的将领们,风雨微微颔首,却将目光转向了秋里,道:「秋帅以为如何?」
「借刀杀人、驱虎吞狼!」始终没有作声的秋里此刻面对风雨的发问,只冷冷的说了没头没尾的八个字。
「什么?」代表着大多数如坠五里雾中的武将们,欧仁忍不住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是圈套!」发现风雨有意让自己开口的目光,心中苦笑的云济,只好充当解说者的角色,耐心的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将军们解释道。
「既然以傅中舒的为人才干,绝对不可能无意间泄漏如此重大的讯息,那么我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就只有一个--看来萧剑秋有意让风侯能够诛杀燕南天。如此一来,则风雨军与燕字世家必定势如水火,四分五裂的燕家,以及兔死狐悲的诸侯们,也就唯有投靠天子以保全自己的选择了!」
「那又怎样?」
发话的是耶律楚振,来自草原部族的年轻人,至今还没有习惯圣龙人的权谋心计,对于风雨等人的对话更是一头雾水,只觉得似乎这样的谈话,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反对诛杀燕南天了,因此不快的说道。
「当今,伴随着宪政的推行,神州的权力划分势必会重新洗牌,所以萧剑秋希望赢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调整当今圣龙帝国的权力架构!」
自觉到风雨已经将自己推到了充当反对将军们的立场之后,云济认命的叹了一口气,反而放开了所有的顾虑,滔滔不绝的陈述起自己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引诱风雨军杀害燕南天,如果失手则风雨军将成为众矢之的,即便成功,虽然可以进一步分裂甚至消亡燕字世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但是也势必引发了燕家余部的怨恨,以及诸侯们的唇亡齿寒,不利于风侯此次入京争取政治盟友的意图!」
「话是没有错!」
刚才就似乎表露出对于诛杀燕南天态度动摇的秋里,若无其事的认同云济的话,顿时让耶律楚振这些年轻的将领们大为不满,不过还没等他们将心中的情绪完全表露在脸上的时候,却听见秋风军统领的话锋一转。
「但是不管怎么说,燕南天、燕耳、朱全……这些燕家军的首领,沾满了凉州军民的鲜血,是绝对不容饶恕的,更何况风侯您自己也在阵前发下过神圣的、『绝对不宽恕燕家军』的圣龙血誓!」
秋里的话,顿时让整个空间为之降温,即便是一直站在秋里一边的将领们,此刻也因为秋里的话而神色大变,忐忑不安。
圣龙血誓,是圣龙人最为庄重的誓言,任何的违背者都将遭受天地的背弃,丧失人们的信任。
在凉城决战的危机时刻,风雨便发下了这样的誓言:「我,风雨,以天地发誓,从今往后只要风雨一息尚存,定当扫平幽云燕家,凡燕姓子弟绝对不宽恕,纵使天涯海角亦追杀之!」
当时,燕家军押着俘获的凉州军民为人质,朝着风雨军的阵营步步推进。
为了避免大军的军心溃散,更害怕战争持久到晚上,敌人会利用乡亲喊话来瓦解大军,风雨当着全军将士的面,郑重的立下报复燕家军的圣龙血誓,以此激励了士气,巧妙的将战士们的仇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最终挽回了危局。
这在当时的战场之上,绝对是一个高明的手段,然而在如今的神州政局,却成为了束缚风雨战略部署的枷锁。
谋求和平以招揽人心休养生息的战略大方向,和自己立誓报仇的诺言严重的违背,一方面是自己的信用和将士们的忠诚,另一方面则是风雨军的长远大局,成为了困扰风雨心头的一大难题。
而此刻,秋里如此直接的提出,便如同是在当面质疑风雨的诚信,更是有威逼主上的嫌疑,无疑是逼着风雨做出最后的选择。
即便是不动声色如风雨者,此刻也不由得在瞬间脸色一沉,不经意间射出了一道逼人的寒光。
「放心吧!我风雨发下的誓言,就一定会兑现!」
风雨冷冷的注视着自己多年的好友兼部下,神色转瞬之间恢复了平静,但是语调之中却充满了不容违抗的威严,下达了他的将令。
「对于这些凉州的罪人,无论他们地位多显耀、权力多强大,半年之内,风雨即便是追杀到天涯海角,也一定会给银铃公主以及所有阵亡的将士和百姓们,一个满意的交代!但是此次行动是由血衣卫负责,秋风军、黑狼军不得参与其中,任何异动,均将以抗令论处!」
此言一出,让在场的人顿时感觉到了一阵冰般的寒冷。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明白,一向对于部下发言保持宽容态度的风雨,这一次是真的发怒了。
君王之怒,血流成河!
风雨虽然还不是君王,但是没有人会怀疑风雨的发怒所带来的影响,会和君王的发怒有什么不同。
这种基于风雨越来越强大的权势的威慑,让原本吵嚷着要亲自追杀燕南天的将领们,纵然心里十万分的不愿意,也不得不三缄其口。
而更让他们担心的,则是秋风军统领的命运。
虽然由于资历,彼此间谈不上有什么太深的交情,但是作为军方重臣且立主诛杀燕南天的领袖,如果真的被风雨迁怒,不仅不利于风雨军的团结,也不免让将领们有兔死狐悲之感,多少有些让云济、魏廖这帮家伙占了便宜的感觉。
而在所有人提心吊胆的注视之中,秋里则笔直的挺立着,默默注视了风雨这个昔日的好友和如今的主君半晌。
最后,他终于在令人压抑的氛围之中,微微的弯下腰来,行了一个军礼,并道:「遵令!」
风雨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继而又有些怅然。
危机似乎就此解除,阴影却投在了每个人的心间。
半年的期限,虽然暂时延缓了矛盾的爆发,但是其实现的困难度,同时也使之成为了一个考验风雨信誉和权威的关卡。
~第五章 宪政出台~
春季的圣京,依旧还残留着几分冬的严寒,但是温和的暖风,却也开始小心的渗透了,这种天气让人懒洋洋的,提不起半点精神。
圣京城的百姓闲暇之际,三三两两的聚拢在茶坊酒肆,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宣武帝的宪政和定凉侯--现在已经是凉国公的风雨,有关他此次入京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对于已经习惯了循规蹈矩的圣龙帝国来说,都是天大的惊奇事儿。
虽说以前也有过权臣主政的事情,可是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言道尽了帝国的上下君臣关系。
而现在,素有贤王之称的前辅政王--当今的天子爷,却在一夜之间将祖宗法度给废弃得彻彻底底。
皇上虽然还是那个九五之尊,但是从此却不再是金口玉言,由各地推荐的代表所组成的执政议会,不但能够制定法律、任命官员,甚至还拥有着能够驳回皇上决定的权力,这对于帝国的百姓们来说,实在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至于天子,也同样能够否决议会的决议,甚至有权解散议会重新改组这些有利于皇权的东西,尤其是整个权力体系微妙的平衡,则是那些平民百姓们所根本无法理解的。
于是,一大批自命为正统的捍卫者们捶胸顿足、涕流满面,仰天长叹着祖宗基业的不保,而更多的人,则只是好奇的旁观着,这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