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征战天下 >

第373章

征战天下-第373章

小说: 征战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箭在天空中漫舞着,擂鼓则在远方激荡着,而号角声、喊杀声在整个天地里回响着,甚至投石车,也不甘示弱地随即加入了战团。
  紧接着,疾驰的铁骑开始纵横沙场,激情的骑士在马背上跳动出生命的活跃,惊天动地的铁蹄声,仿佛要将地层也揭开了。
  严整的步兵方阵排山倒海的随后跟来,长枪的红缨,鲜亮的盔甲,在静穆中透着肃杀;相互敌视的阵营逐渐的逼近,逐渐的衔接,而生死的厮杀,终于在金属的撞击声中爆发开来。
  尘烟开始遮掩日月的余辉,鲜血再次渲染了方圆的土地,尸骨的堆积,铺设了英雄们的传奇,旌旗的展动,飞扬着战士们的激情……
  对于风雨军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作战,因为这一次风雨军远离自己的领地,却要和有着深仇大恨的燕家军并肩作战,收复被呼兰帝国侵占的幽燕……
  就在去年年底,幽云燕家和巴蜀皇甫联手袭击正在全力筹划远征印月、导致后方空虚的风雨军时,圣龙帝国历来最大的威胁,北方游牧民族的帝国呼兰,也在其因为怀才不遇自中原流浪而来、如今却在草原位极人臣的大国师──张仲坚的领导下,趁着神州最强大的三大诸侯正在殊死决战,而其他各路诸侯则因为恰逢广陵帝驾崩,为了究竟应该拥立哪一个皇室即位而争吵不休之际,挥师南下,夺取了燕字世家的老巢──神州东北的门户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失守,顿时给神州中原带来了极其险峻的形势。
  只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地势居高临下,一旦被呼兰人所夺,则整个中原腹地,便全部都在呼兰人的鸟瞰之下。无论是西进经晋州渡河威逼圣京,还是南下席卷整个河北进入齐鲁,都将对圣龙帝国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
  所以,当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在燕字世家为圣龙帝国镇守了数百年后,终于易手之际,战略的主动权,也随即掌握在了呼兰人的手里。
  偏偏在这个时候,圣龙帝国最具战斗力的雄师劲旅,却还在西北的尘土黄沙之中相互残杀,燕家军、皇甫世家相继惨败,其中皇甫世家甚至遭到了灭亡的命运。
  而另一方的风雨军,虽然获胜但是元气大伤,并且主力深入巴蜀,自顾尚且不暇,根本就没有余力支援河北。
  每逢危难时刻,自有英雄出世,力挽狂澜于中流。
  燕家军的智囊,受燕家家主燕南天托付,而担任留守圣京重任的圣龙帝国户部尚书张兆,毅然放弃了原先拥立议政王萧成秋的计画,压服了燕家反对的声音,拥立素有贤王之称的辅政王萧剑秋,达成了燕家和其他各路诸侯之间的和解。
  公孙世家的少年名将公孙飞扬,则统率着三万精锐,渡海深入幽云十六州,和境内纷纷揭竿起义的民众以及燕家残部,发动了对呼兰大军的袭击,连战连捷,有效干扰了呼兰人的补给线,同时也延缓了呼兰人继续南下的步伐。
  而即位为宣武帝的萧剑秋,也表现出了一代名君应有的气度,宽待了离开自己的大军、从凉州狼狈逃回的燕字世家家主燕南天,让他继续主持燕家军的作战。并且宣布将实行牺牲部分皇室权力的宪政,来争取诸侯们的支持,终于在最短时间之内,云集了天下各路诸侯的五十万大军,发动了反击,誓死收复失地。
  这个时候,更令人欣慰的,是传来了已经在三方诸侯决战中获取决定性胜利,并且攻入了巴蜀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对全天下的宣言:
  「风雨军北线将止步于昌化,南线将止步于巴蜀,放弃对于圣京和荆州,乃至整个中原的图谋,并且不计前嫌派遣北伐先遣军,远离自己的领地投入河北战场,同包括宿敌燕南天在内的各路诸侯,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呼兰人的入侵。」
  这道宣言,让全天下的有识之士总算松了一口气。
  圣龙帝国内战分裂的危机暂时过去,神州的各方势力,在呼兰人的威胁之下终于达成了和平与同盟。
  风天华便是这支北伐先遣军的统帅。
  这是一支为数三万人的精锐部队。
  刚刚经历过生死决战的风雨军,实则已经是元气大伤,然而风雨还是咬着牙从各军之中,抽调了最为精锐的部队,组成了北伐先遣军,只是规模却只能够控制在三万人以下而已。
  这已经是当时承担着圣龙帝国面对呼兰的三分之二以上防线,同时主力还正在平定巴蜀的风雨军的最大极限。
  这样的规模,显然不适合派遣按照圣龙军制应该统率五万人的统领,为了避免暴露风雨军实力受损的现状,便只能够选择都尉一级的军官。
  而这些中层的军官之中,最有能力的李逸如此时正远在印月战场,于是无论声望还是能力都出类拔萃的风天华,便在云济的推荐之下,当仁不让的担此重任。
  于是,在「大好河山岂容胡虏猖狂」的雄壮誓言中,风天华统率着三万凉州子弟,远赴千里之外的燕赵,成为圣龙联军中活跃的劲旅,热血抛洒在异乡的战场之上,留下的是生命的绝响。
  三月的燕赵大地,依然寒风刺骨。
  在这片充满着慷慨悲歌的土地之上,历来都不乏轻生死重成诺的豪杰,如今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一如既往的向全天下展现着自己的英勇和不屈。
  只不过,这一次血染疆场的,不仅仅是幽燕子弟,还有来自中原、江南、西北天下各处的健儿。
  在圣龙帝国的东北一角,如今骚动着的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生死较量,攻守双方的百万大军,还有更多难以计数的百姓,都纷纷卷入了这样一场关系着生死存亡的决战之中。
  没有了地域之分,没有了乡党之别,也没有了往日的恩怨纠葛,来自圣龙五湖四海的男人们,唱着激昂的战歌,扛着杀敌的兵刃,迈着坚定的步伐,聚集到了这片苍茫的大地之上。
  身体内流着的一脉传承的血液,让他们一见如故,共同的祖先和文明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尽管安逸封闭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开始沉沦;尽管帝国的衰弱,已经让他们开始分散,但是在此刻,面对着北方所向披靡的呼兰铁骑所带来的灭顶之灾,他们终究还是复苏了祖先的尚武精神,毫不畏惧的勇敢前进,不但挡住了入侵的敌人,甚至发动了极其凌厉的反击。
  河北诸州节度使燕南天、都指挥使张兆,统率着剩余的燕家军主力二十万为东路,自雄州直取涿州。
  宣武帝则亲自任命国丈镇北大将军卓不凡为中军统帅,集合了齐鲁公孙世家、扬州刺史秦凤鸣诸部十五万兵马直取蔚州。
  卞州留守上官明镜则会合了风雨军北伐先遣军、江南令狐世家、韩陵太守朱全、晋阳留守章翔、岭南节度使杜绍权各部十五万人逼近应州。
  三军约定分进合击,会师于幽州城下,一举收复被夺取的国土。
  一路之上,大军所向披靡,幽燕的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夹道欢迎,挑着的担子送来的不仅是衣食,还有河北父老们对于朝廷王师的盼望和忠诚。
  雄州收复了,蔚州起义了,应州攻陷了……
  一个又一个的州县失而复得,一块又一块的失地重新返回圣龙的怀抱,过了岐沟关,过了固安,过了涿州,放眼北望,幽州的城楼已经隐约可见,幽云关的钟声也已经依稀传来。
  而呼兰人的节节败退,使战士们已经开始憧憬着胜利凯旋的荣耀和自豪。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的却是「撤军」的天子召令。
  「可恨!」所有的战士,都不禁潸然落泪。
  「呼兰国师张仲坚亲率主力二十万,竟然一直囤积于涿州东面的陀罗口隐忍不发,眼睁睁的看着城池一个接一个的失守,部下一批又一批的伤亡,就是无动于衷。
  「直到东路军攻克涿州,因为急于收复家乡而轻兵冒进、远离了中军的时候,方才任命大将韩让正面死守幽州,同时又派遣各部牵制中路、西路两军,自己则从东面率主力急袭而来,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歼灭东路军的目的,却还是成功的迫使东路军撤退,中路和西路也不得不无功而返,以免被呼兰人各个击破。」
  在获悉撤军令之后,立于山丘之上遥望着北方,置身于西路军的雅龙,一边分析着当前的战况,一边虎目通红,泛出了点点的泪光,沮丧、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雅龙!」
  站立于雅龙身边指挥着部下撤退的风天华沉声喝道。
  身经百战的他自然清楚,此刻士气低落军心动荡,牢骚和怨怒在所难免,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身为统兵将领,就更应该镇定沉着来稳定将士。
  「对不起,都尉!」自觉到失态的部下,脸上不由得一红,急忙垂手。
  「刚才上官明镜大人下达了指令,我军将作为殿后部队驻守应州牵制呼兰人,掩护西路军主力撤退,你去准备一下吧!」
  眼见部下认错,风天华的语气开始转缓,不过脸上的神色却是非常的严肃。
  毕竟主力后撤、敌军掩杀,是兵家最大的忌讳,风雨军便曾经不止一次的根据最高统帅风雨,遵照其对于战争乃是「行军──作战──追击──再作战──再追击」的诠释,疾风闪电般的追杀撤退的敌人,将原先有限的战果无限扩大,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
  而如今,却轮到风雨军面对着乘胜追击的敌人,掩护的则是已经军心溃散的友军。对此,作为西路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立誓保家卫国的风雨军责无旁贷,也毫无畏惧。
  然而大军败退,人心惶惶,又有呼兰铁骑随后追击,纵然有应州城作为工事掩护,但城小墙破,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这也同样意味着,风雨军将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无数的西北健儿,很有可能会永远的埋葬在这块远离家乡万里的土地上。
  一想到这里,风天华的心中便感到异常沉重。
  「都尉,卑职以为……」
  就在风天华沉思之际,雅龙面显犹豫的神色,踌躇的说道:
  「其实刚才中路军公孙飞扬将军传来的建议也很有道理,呼兰的主力,必定是全力逼压东路军,再加上形势有利,追击中路和西路的敌军,必然不会太多,而且心态也会很松懈,而飞扬将军和我军加起来共计六万人,则以相互配合杀一个回马枪,说不定因此扭转整个战局,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说着,雅龙的脸上呈现了渴望,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力挽狂澜的反败为胜、浴血奋战的收复故土,都是军旅生涯中最为值得用生命来换取的荣誉。
  因此,年轻的军官期盼着,主将能批准这个看似冒险,然而一旦成功却足以惊天动地的作战计画。
  「这个……」
  雅龙的建议让风天华也为之心动,身经百战的都尉,同样看到了其中的可行性,但是身为风雨军北伐先遣军的主帅,风天华的心中,却不得不同时盘算着其中的巨大风险。
  毕竟此次风雨军和公孙飞扬的部队,分别作为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殿后部队,掩护着主力往后撤退,首先是两支部队相隔有一段距离,很难进行默契的配合;其次是如果「回马枪」失败,导致西路和中路三十万大军在后撤中得不到掩护而溃败,到时候呼兰大军势如破竹的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考虑到这些,风天华便实在无法立下决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