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璇和洛信,风雨军中闻名的两员猛将,各自统率着一队骑兵,挥舞着战刀,呼啸着,从两翼包抄了过去。
正面的步兵让开了道路,朱大寿的神龙战车首当其冲的驰出了营寨,在前进的运动中缓缓的组建阵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方圆阵。
两个方圆阵之间,有着一个较大的空间,显然是为了给那些百姓留出脱离战场的道路──这是违背兵家常理的,因为这很有可能令自己的部队被敌军分割包围,不过对于拥有着强大野战防御反击能力的神龙战车,却并非致命的威胁。
风雨军的其他兵马也纷纷出动,尾随在神龙战车的后方。
「拯救父老乡亲!」
这个口号迅速的响彻整个战场。
风雨很好的处理了自己所面临的危机。
将士们的注意力被有效的转移了。
战斗的激情和惨烈,让人们无暇再去细想,这么做是否实际上加重了那些被俘乡亲们的危险,纵然少数人有了这样的念头,也都在风雨军素来严整的军规和战场生死一发的紧迫中,被强自压了下去。
击垮这些卑鄙的敌人,拯救自己的父老乡亲──已经成为了每一个风雨军战士内心的信念,对敌人的愤怒和对亲人的挂念,很快让风雨军将士们从刚才因为对亲人的思念和担忧而产生的动摇中解脱出来,转而化作了巨大的战斗力。
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下,风雨军尽管兵力上处于劣势,又主动放弃了防守的营寨,但是士气却异常高昂,凉城失守、百姓被掠为人质的负面影响,在对于敌人的同仇敌忾中被彻彻底底的化解掉了,剩下的却是勇往直前的无畏。
很快,蒙璇和洛信的骑兵率先接触到了燕家铁骑。
凉州和幽燕,圣龙帝国最为优秀的两支骑兵,在这一片西北空旷的土壤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绞杀。
刀片飞舞,战马奔腾。尘土的飞扬遮掩了视线,杀气腾腾的喊杀响彻云霄。一次又一次的来回冲击,一次又一次的纵横驰骋,燕赵的勇士和秦川的健儿,纷纷在马背上展现着他们的勇武,娴熟的骑术、箭术和刀法,既是杀人的利器,又是保命的根本。
左翼,蒙璇的银枪如同出水的蛟龙,在滚滚铁流中翻江倒海;右翼,洛信的铁枪也是疯狂乱舞,所到之处无不披靡。
然而,燕家军也不甘示弱。
燕无敌,号称燕字家族的第一勇士,身高九尺,曾经以一人之力单手举起铜打的丹炉,以赤手空拳撕裂一头东北长白山的猛虎,那一对重达一百三十斤的流星大铁锤,更是舞得如臂指使,无人能及左右。
此刻,这个站着就比那些骑士高的庞然大物,正拖着他的大锤,正面迎上了风雨军的大将洛信。
枪和锤,重重的碰撞,人和马不由自主的震退。那「轰」然的响声,震得战马都忍不住嘶鸣躁动,两旁的战士更是几乎跌落马下。
继而,这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将左右两支大锤轮番的挥出,所到之处狂风横扫,无人能挡,无论敌我只要不小心擦了一下,绝对一命呜呼,回天乏术。
洛信则独眼怒睁,大喝着毫不畏惧的冲杀上前,一次又一次,碰撞又碰撞,没有技巧,没有回避,这是力量与力量的抗争,这是勇气与勇气的对决。
这种野蛮的打法,在两个都堪称勇猛的战士之间展开,一时间战场之上飞砂走石、风云变幻,直杀得天昏地暗。
另一方面,朱全,这个从庞勋的阵营背叛过来的投诚者,则正全力以赴的抵御着蒙璇的左冲右突。
朱全的统兵非常严厉,精锐的督战队狠命的压制着前线的军队,任何妄图退却半步的将士,无论士兵还是军官,都会当场斩杀不赦,这使得他的军队异常悍勇,即便眼见身边战友不断落马阵亡,也浑然不顾,从上到下每一个战士都奋不顾身的厮杀着,前仆后继的涌上来,阻挡着令天下闻风丧胆的女战神前进的道路。
更麻烦的是,朱全绝非纯粹好勇斗狠之辈,他对于战阵兵法显然非常娴熟,从容不迫的指令及时化解着己方阵线千钧一发的危机,依赖着兵力的优势,巧妙的挡住了蒙璇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面对着这样的敌人,尽管蒙璇在千军万马之中无人能挡,纵横来去,却始终无法搅乱敌人的阵营,精疲力竭的厮杀换来的却是双方兵力的无谓消耗。
而在两翼骑兵展开绞杀的同时,正面两军的主阵也很快开始了交锋。
进退有序的神龙战车,在铁甲的护卫之下,犹如刀枪不入的怪兽,肆无忌惮的向敌军阵前冲杀,刀枪箭矢更是飞速的从战车的空隙中窜出,无情的夺取着敌人的性命,配合着战车运行的士兵,则熟练的听从着战阵的号令,有条不紊的战斗着。
不过,神龙战车的优势很快就不再那么明显。
正面指挥燕家军的是燕耳,燕字世家少壮派的代表。
身经百战的燕耳,早就对这支异军突起、在对呼兰人的战争中大显神威的劲旅闻名已久,更曾经在入侵凉州和抢渡白沙河的战斗中目睹过这种战车的威力,因此对于神龙战车并不陌生。
此刻,他便派遣了重装的步兵,正面拖延住了神龙战车进攻的步伐,后方厚实的方阵更是层层迭迭的排列,缓慢但是不可阻挡的迎面而行,试图用一望无际的人海吞灭这支具备强大防御能力的战车部队。
而迅捷的骑兵则不顾对方满天箭矢的威胁,冷酷的向夹杂在战场上的百姓挥舞起了屠刀,在鲜血淋漓中杀开一条道路,穿插到了两个方圆阵之间,成功的将白虎军分割成了两部分,并且阻挡了风雨军后续部队的策援。
至此为止,风雨和燕南天终于驱使着各自的主力,投入到了这块方圆不过二十里的土地之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决战。
风雨试图拖延时日消耗燕家军补给士气的打算,在凉城失守之后被迫终止,而燕南天试图利用凉城失陷的胜利来谈和,或者猛攻以便进一步扩大胜利的企图,也完全宣告破灭。
风雨,燕南天,这两个当今圣龙帝国最为强大的诸侯,在一系列囊括了各方面的战略角逐之后,谁也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最后不得不老老实实的动用自己手中几乎所有的兵力,展开了近乎于消耗的绞杀。
然而,作为这场较量的最大受害者,却是如今夹杂在战场之上的百姓。
这些可怜的百姓,多半都是手无寸铁的老弱病残,在这个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沙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立椎之地。
炮火和弓箭从天而降,刀枪剑戟接踵而来,孩童呆立于刀枪飞舞的战场无助的啼哭,妇人无神的望着怀中死去的孩子,伤者垂死的呻吟,老人更是躺在地上绝望的注视长空……
在这个只有杀人与被杀,死亡和生存一线之隔的地方,身为弱者实在没有什么转寰的余地,燕家军固然毫不留情,杀得性起的风雨军也很难被指望能够施出实质性的援手,因此唯有竭尽全力的四处躲闪,听凭命运的拨弄,期望和追求着生存的万一。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一片呼天抢地的哭喊声中,纷纷倒在了两军之间空地上,任凭杀伐中的军人和战马践踏,成为肥沃这片土地的原料。
一时之间,这里血流成河,天地失色,惨绝人寰的修罗场令即使是征战多年的老兵也为之动容。
而这,仅仅是双方最终决战的开始。
~第三章 凉城之内~
相对于喊杀震天、尘土飞扬的沙场,此时燕家军的主帅营帐,显得格外的宁静。
精锐的战士已经全部开赴前线奋勇拼杀了,环卫左右的良将也纷纷横枪跃马,驰骋于箭雨纷飞的疆场,以至于偌大的营帐空空荡荡,在远处不时传来的号鼓声中,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落寞和空寂。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可以说出乎了所有的人预料,也完全违背了燕南天的初衷。
也许,当初从白沙河渡口北上返回中原,才是最好的选择!
或者,压根就不应该偷袭凉州,果然是不能贪便宜!
发自内心的,燕家军的最高统帅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冬季,回旋在西北空旷荒野上的风,格外的寒冷,即便是同样生长在北方的幽燕男儿,也略略有些吃不消,而更令燕家军上下烦躁的,则是这一场已经注定不可能取得辉煌战果的战争。
风雨军的坚韧和善战,远远超越了燕家军将领们的估计,而风雨不顾凉城安危切断己方退路的战略部署,更是将燕家军引入了一个毁灭的深渊。
「如果不能从渡河返回圣京,那我们就从巴蜀杀回!」
在燕家军的最高层军事会议上,燕南天是如此斗志高昂的激励自己的部下的,但是这位东北的强藩心里却很清楚,这一次燕家军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不仅仅是因为眼前的风雨军,更令人忧心的是正在日夜兼程、目标明显是针对自己老家的张仲坚。
燕南天厌倦了这场将自己的家族带入极其危险境地边缘的战争,为此他在这十几天的对峙中,曾经不止一次的派出使者和风雨秘密会谈,然而终究因为彼此要价的差距而没有达成一致。
这一方面,是风雨必须考虑到风雨军的颜面,和自己日后的声望与政治影响力,在目前敌军深入自己家园的情况下,自然不能够再像上一次那样轻易做出让步,另一方面,「再施加一点压力,就一定能够让对方妥协」的想法,则不约而同的成为了对阵双方统帅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风雨以守代攻,将主力驻扎于野外和凉城遥相呼应,又调集精锐切断了锦州方向的援军,企图通过拖延时间来逼迫燕南天就范;而燕南天则将突破契机完全寄托在了攻陷凉城之上。
可惜,无论风雨还是燕南天,都没有成功。
风雨面对的是凉城陷落后在军事政治方面影响深远的巨大损失和被动,燕南天则发现,凉城的陷落非但没有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令风雨妥协,反而却激发了风雨的斗志,断然拒绝了任何的妥协,将自己和对手同时逼到了不得不一决生死的绝境。
这是风雨和燕南天都不愿意面临的,却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斩杀来使,选择出击,果然是好气魄,这才是真正的风雨吧!」无奈于风雨的回应,燕南天微微的眯着眼睛,喃喃自语般的说道。
「风雨,七五三年起兵,到如今历时短短三年,却屡战屡胜,扩地万里,除了运气和善于同各方实力周旋之外,果然还具备着坚毅狠辣等一方霸主所必然具备的素质,可惜我们都小看了他!」
如同小猫一般蜷缩在燕南天身边的颜如玉,嘴角边也不由泛起了一丝苦笑。
对于风雨的崛起,人们太多的印象是风雨屡次好运的获得战场的险胜,然后在看似妥协的和谈中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从而一次又一次的强大起来,令曾经和他交锋过的对手,一次又一次的跺足长叹,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再坚持一步结果养虎为患。
对于呼兰帝国,对于圣龙帝国的朝廷,对于皇甫世家,甚至对于有杀子之仇的燕字世家,风雨都是如此作为的──战场上获取并不十分占据压倒优势的胜利,作出一定让步取得政治上的大义名分和战略时空,狡猾而又隐蔽的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成为了圣龙帝国有史以来最为幸运的暴发户。
正是受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