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宫悬案:正说清朝十二帝-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罪,命在畅春园外建屋三间,永远禁锢。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与隆科多二人,对雍正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对他们自己来说,则是知进不知退,知显不知隐,泰极否来,自酿其祸。《清史稿》论者谓:隆、年凭借权势,无复顾及,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从对待同胞兄弟和近臣,可以看出雍正性格的弱点和心胸的狭窄。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明处一套暗里一套、外朝一套内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为他比其他兄弟聪明,而是因为他性格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其长,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其短,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虚伪造作将“残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盖,特别是把自己贪禄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所以在角逐皇位时,诸兄弟失败,而胤禛独胜。雍正的两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诀,也是他巩固皇位的法宝。他在做皇帝时,极力表现出节俭、爱民,隐藏其奢靡、残忍。近年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的学术论著与艺术形象,只突出、显现其节俭的一面,而忽视、隐藏其奢靡的另一面,这就给读者、观众以误导。
当然,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我们评价他的功过是非,主要的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的获得是否正当。皇位争夺问题是满洲宗室内部雍正兄弟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斗争的结果,我们不能站在雍正的立场,也不能站在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等的立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对雍正的评价,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做了哪些事情。
改革:承上启下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为君难”玺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第一,整顿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风,标榜宽仁,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雍正在长年皇子生活中,对皇父晚年弊政,看得较为清楚。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库钱亏空,私纳苞苴(jū);不许虚名冒饷,侵渔贪婪;不许纳贿财货,戕人之罪;不许克扣运费,馈遗纳贿;不许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许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严诫: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二月,命将亏空钱粮各官即行革职追赃,不得留任。三月,命各省督、抚将幕客姓名报部。禁止出差官员纵容属下需索地方。后以户部库存亏空银250余万两,令历任堂司官员赔补。同年设立会考府,进行审计,整顿收支。这一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员。与曹雪芹家是亲戚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为经济亏空而被革职抄家。《清史稿·食货志》说:“雍正初,整理度支,收入颇增。”史家评论说: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说明雍正整顿吏治的成效。
雍正帝胤禛(6)
第二,密折制度。什么是密折呢?密就是机密;折就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面加上封套。康熙朝有奏折,雍正朝密折制度加以完善。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奏折。康熙朝具折奏事的官员100多人,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诸如刮风下雨、社会舆情、官场隐私、家庭秘事等。皇帝通过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奏折运转处理程序,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雍正朝现存满、汉文奏折41600余件,是研究雍正朝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
第三,设军机处。雍正创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内北侧。军机大臣没有定员,少则二人,多则九人。主要职掌: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面奉谕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发,称为“廷寄”,封函标明“某处某官开拆”字样,由兵部捷报处发送;誊录保存公文,就是将皇帝批阅的奏折,誊录副本,称为“录副奏折”。这项制度使大量档案得以保存。在清初,重要的军政机构有三个:一是议政处,二是内阁,三是军机处。议政处源自关外,主要由王公贵族组成,称议政大臣,参画机要。后设内三院,即后来的内阁。军务归议政处,政务归内阁。议政处的权力逐渐减弱,到乾隆朝撤销。内阁,仿明朝制度,逐渐排斥议政处于机务之外。而军机处建立后,军政要务归军机处,一般政务归内阁。军机处权力远在内阁之上,大学士的权力为军机大臣所分,逐渐排斥内阁于机务之外。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有一定实权。内阁宰相,名存实亡。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走向极端。明代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如诏令由内阁草拟、经内阁下发,阁臣对诏令有权封驳。但是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许臣下阻挠旨意。
第四,改土归流。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省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由世袭土司进行管辖。此前已有“改土归流”的举措,但雍正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同内地大体一样。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民族与边疆问题,东北地区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已经解决;东南的台湾、北方的蒙古,到康熙时已经得到解决;西南的民族问题,雍正时已经解决;新疆和西藏,到乾隆朝得以解决。
第五,摊丁入地。中国过去土地和人丁分开纳税。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但此前出生的人丁还要缴纳丁银。雍正推行丁银摊入地亩。这项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贫穷无地者的负担。就这一点来说,摊丁入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自“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特别是实行“摊丁入地”制度之后,社会人口,急剧增长。道光年间,人口之数,突破4亿。
第六,废除贱籍。贱籍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他们不能读书科举,也不能做官。这种贱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等。在绍兴的“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他们男的从事捕蛙、卖汤等;女的做媒婆、卖珠等活计,兼带卖淫。这些人“丑秽不堪,辱贱已极”,人皆贱之。在陕西,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权后,将坚决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身陷火坑,陪酒卖淫,受尽凌辱。安徽的伴当、世仆,其地位比乐户、惰民更为悲惨。如果村里有两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当、世仆,有如奴隶,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广东沿海、沿江一代,有疍户,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生活漂泊不定,不得上岸居住。江苏苏州府有丐户,也为贱民。雍正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乐户、惰民、丐户、世仆、伴当、疍户等,命令除籍,开豁为民,编入正户。
雍正皇帝作为一代政治家,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
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选储,是雍正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清朝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康熙以前没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后,因皇位继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剧,害得多尔衮从小失去母亲;清太宗死后,尚未入殓,几乎演出兵戎相见的惨剧;清世祖死后,仓促让一位8岁的孩童继位,大清出现一位英明的君主实属幸运;清圣祖死前储位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残的闹剧。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么办法在家族内确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100多年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用嫡长制?虽可以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明亡教训,已有前车之鉴。用太子制?康熙帝失败的教训,雍正已经亲历切肤之痛。怎么办?雍正想出一个办法,既预立皇位继承人,又不公开宣布,这就是秘密立储。即将传位诏书置密封锦匣中预先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是建储制度的一项重大创革。其积极的方面是,既有利于在皇子中选优,又避免皇子们争夺储位,相对地保证了皇位继承的平稳过渡。
雍正帝胤禛(7)
顺治选了康熙继位,雍正选了乾隆继位。这两位大清皇帝,都君临天下60年,开创出中国皇朝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应当说,雍正有眼力,有见识,看准并决定要乾隆继承、光大他的事业,确是选对了接班人。这对大清帝国、对中华民族、对亚洲历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雍正既继承了康熙大帝的历史遗产,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他既为乾隆强盛奠下了根基,又为乾隆繁盛准备了条件。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帝国皇朝历史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应当说,雍正在位的13年,政绩卓然。但是,就在他执政已见成效之时,却突然去世。
死因:众说纷纭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