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不如去死 作者:[日]京极夏彦 >

第32章

不如去死 作者:[日]京极夏彦-第32章

小说: 不如去死 作者:[日]京极夏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在杨克斯市战役中,「联合防区外武器」配合其他各种空射武器,一同打击僵尸。参见本书第三章。
  ②这种说法略嫌夸张。在僵尸战役期间,被停飞的军机数量尚不及在二战中所损失的飞机数量。
  ③AMARC:航太维修与再利用中心,位在亚利桑纳州土桑市外。
  ④梅格是军机驾驶员对其标准配备之点二二自动手枪的暱称。这种暱称的起源,疑似因为它的外型特殊:灭音管很长、枪柄可折叠,另配有望远瞄准具,使得这把枪看起来好像是「孩之宝公司」出品的老式变形金刚「百变梅格」(Megatron),但这是否属实仍有待确认。
  ⑤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时,新式的战场制服(battle dress uniforms,BDUs)还没有大量生产。
  ⑥宝贝丸(Baby…L):正式的功用是做为止痛剂,但有许多军官士兵也把它当作安眠药。


  第六章 从海底到太空

  波希米亚省,欧洲联盟

  它的名字叫「寇斯特」,也就是「骨骸」的意思。虽然外观非常丑陋,但却相当坚固,仿佛是从坚贵的岩基上立地而起。这座十四世纪歌德式城堡所投下的巨大阴影笼罩整个普来克涅山谷。大卫·艾伦·富比士握着手中的铅笔和纸,急切想捕捉这幅景象。他正在撰写他的第二本书,《僵尸大战中的城堡:欧洲大陆》。这位英国人坐在树下,身上的格子呢上衣和一柄苏格兰式的长剑,更增添不少亚瑟王传说的意味。他一见到我,突然换了个人似的,从一位乎和的艺术家变成一位痛苦焦躁不安的说书人。
  我说新大陆缺少稳固防御碉堡的历史传统,那是指北美。沿着加勒比海的天险有西班牙建造的海岸城砦,法国人和我们英国人也在小安地列斯群岛上建了不少要塞,然后是安地斯山脉的印加文化遗迹(不过当地从来没经历过围城战争)。①同理,当我说「北美」的时候,并不包括墨西哥的马雅跟阿兹特克遗迹。我说「新世界」的时候,真正指的是美国跟加拿大。
  请理解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要污辱他们,别误会。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年轻的国家,在制度上都没经历过无政府状态,而且始终拥有能够有效执行法律、维持秩序的中央政府。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我们欧洲人可是饱受「无政府状态」之苦。
  我知道,美国的西部开拓时期以及内战期间不能算是完全的「有政府状态」。还有,拜托一下,我并没有看不起美国境内那些十九世纪内战前后兴建的碉堡,我也没有看不起那些在僵尸大战期间驻守在这些碉堡里面的人。有朝一日,我也希望能够造访杰佛逊堡②,我听说当地的幸存者真的是死守到底。我真正想说的是,在欧洲历史里,我们历经将近一千年的失序大乱,在那样的情况下,很难去要求什么人身安全的观念,至少当你在领主城堡的城垛上苦守的时后,是谈不上人身安全的。这么说你懂吗?我开始语无伦次了。好,我们能开始访谈了吗?
  还好,我还听得懂,请继续。
  你会把刚才这些蠢话都删掉吧。
  没错。
  好,来谈城堡。嗯……我不想浪费时间去夸大城堡对于整个僵尸大战的贡献。事实上,如果你把城堡和其他形式的「固定防御工事」相比,不管是与现代的防御上事、改良过的防御工事或其他种类的工事相比,城堡所做出的贡献真的是微不足道。不过,如果你跟我有同样的经验,那你就知道,那个微不足道的贡献正好可以救你一命。
  一座强固的城堡不能成为救苦救难的上帝。首先你必须了解「城堡」跟「宫殿」在本质上的差异。所谓的「城堡」,其实很多都只是巨大华丽的殿宇,由于已失去了防御价值才被改建成宫殿。这些昔日固若金汤的要塞,如今却在一楼凿出许多窗户,要把这些窗户再度填补起来的话,恐怕要花一辈子吧,还不如去躲在一栋现代公寓,把一楼的楼梯捣毁,让僵尸上不来,这样比较安全。有些宫殿的建造目的就是要做为地位的象征,例如法国罗亚尔河畔的羽瑟堡(Chateau d'Usse)或捷克的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这些宫殿简直就是死亡陷阱。
  就拿凡尔赛宫来说好了,整个宫殿就是一个超级大错误。难怪法国政府会决定在凡尔赛宫的灰烬上兴建「僵尸大战国家纪念馆」。你记得诗人雷纳的那首作品吧,讲的是在国家纪念馆的花园中,生长着艳丽的野玫瑰,花办上沾染着惨遭僵尸咬死的牺牲者之鲜血。
  光有高墙还不足以让你永保安康。城堡跟其他静态的防御工事一样,有许多内部及外部的危险。就以荷兰最着名的中古世纪古堡「穆登城堡」(Muiderslot)为例,一场肺炎就够害死在里面固守的人了。在那个又湿又冷的秋天,营养不良又缺乏有效的医药……想像一下那会是什么光景:困在高耸的石墙后头,四周就是那些致命的僵尸,你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也明白能逃离的希望微乎其微。有些人在临死前写下日记,诉说着城堡内的人由于绝望而发疯,最后跳入挤满僵尸的壕沟里头。
  还有火灾,像是德国莱茵河畔的布洛巴赫(Braubach)跟法国北方的皮耶枫城堡(Chateau de Pierrefonds),几百个人困在里面无路可逃,最后被烈焰烧焦或被浓烟呛毙。另外还有意外爆炸,一些死老百姓不晓得哪儿弄来的火药,却完全不晓得怎么处理这些危险品,也不知道要如何储藏。据我所知,在匈牙利米斯柯地区的中世纪狄欧斯戈尔堡(Miskolc Diosgyor),有几个家伙弄来一批军用级的钠基炸药,别问我硝酸钠是什么玩意儿,也别问我那些人是怎样拿到炸药的。反正他不晓得这种炸药的催化剂是水,不是火。事情的经过是,有个家伙在弹药库抽烟,引起了一场小火灾之类的,这些愣头愣脑的死老百姓以为只要泼水就可以防止爆炸,结果水一泼,正好把城墙炸穿一个大洞,僵屁就像潮水般不断涌入。
  这个匈牙利意外事件,至少是因为「无知」而造成的错误。至于法国罗亚尔·谢尔省的富遮尔古堡(Chatau de Fougeres)所发生、的一切,我连想要原谅的念头都没有。在里面死守的人眼看自己储藏的物资就快用完了,于是以为只要挖条地道,从围城的僵尸底下穿越就好。他们以为这是在干什么,电影里的大逃亡吗?他们当中有任何专业的测量师吗?他们懂得最基本的三角学吗?这条该死的地道出口,足足比原先预计的短了半公里,出口正好就在那群该死的僵尸群正中央。这群傻呼呼的业余地道挖掘者,甚至没想到应该在隧道里面装设炸药,以便在危急时摧毁地道。
  是的,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胜利经验。许多地区只遭逢短期的围困,运气站在他们那一边。有些在西班牙、巴伐利亚或在苏格兰安多宁长城以北的苏格兰地带,③只需要防守几个礼拜或几天;有些像是苏格兰巴拉岛附近的「奇斯穆尔堡」只需要撑过一个晚上。但也有一些真正的硬仗,例如法国谢尔河上的雪侬梭堡(Chateau de Chenonceau),就盖在横越谢尔河的桥上,怪异得像是迪士尼风格的小型城堡。由于桥的两边都可以通往河畔陆地,再加上正确的战略远见,他们就这样固守了好几年。
  雪侬梭堡里面有好几年的存粮?
  拜托,当然没有。他们只是等到第一场雪降下,然后就跑到附近的乡间地区找粮食。对于所有在打围城战的人来说,不管是不是困在城堡里面,我认为这应该就是标准的生存模式吧。我确定的是,美国人的「战略蓝区」,至少那些位于冬季降雪区域的地方,大致也是采用相同的生存模式。幸运的是,欧洲大部分的地方在冬季都是天寒地冻。我跟许多防御者谈过,他们都一致认为,虽然冬季无可避免的会有冰封出现,漫长又酷寒,但这也是我们活命的喘息机会。守城的人只要自己没被冻死,就可以趁着僵尸被冻僵的时机,到附近的乡间寻找他们在春暖花开之后所需的物资。
  所以,很多守城者虽然有机会远走他方,却选择继续在他们的古堡死守,这也不令人意外。例如在比利时的布荣城堡(Bouillon),或者是在斯洛伐克的史匹兹城堡(Spis),甚至像是在我老家、英国威尔斯的毕欧马利斯堡(Beaumaris)都是如此。在战前,毕欧马利斯堡除了一座博物馆外什么都没有,整个博物馆只是由一个个缺了屋顶的外壳,还有层层套叠的高墙所构成的建物。镇议会应该颁奖表扬这些防御者的成就,因为他们储存物资、组织人民、修复废弃的遗迹,重现昔日荣景。在危机波及他们家园之前,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备战。威尔斯的康威堡(Conwy)发生过更戏剧化的情节,靠着一座城堡配上中世纪的城墙就保住了整个镇。居民不但没死,而且在僵尸围困的那几年间过得还相当舒适。由于他们位居临海,使得康威成为军方日后夺回失上的起跳板,你读过《卡蜜罗特城之矿》这本书吗?
  (我摇了摇头。)
  你一定要去找来读,真是非常棒的小说,根据作者在威尔斯南部卡菲利堡(Caerphilly Castle)防卫战的亲身经历。他本来住在威尔斯卢德洛镇的一幢公寓二楼,僵尸大战开始后,他的日用品都耗尽了,外面也下雪了,于是他决定另辟生路,找一个永久的居所待下来。他找到遗弃的卡菲利堡,这个城堡先前有人驻守过,不过似乎守得很差,而且显然当初的防卫者早就被僵尸消灭了。他将罹难者的尸体埋好,把那些冻僵了的僵尸全部打碎脑袋,然后开始独力修缮这座城堡。在史上最严寒的冬季里,他依旧孜孜下倦的工作。到了隔年五月,卡菲利堡已经准备好度过春季开打的围城之战了。接下来的那年冬季,这个城堡也成为其他数百个平民的避难所。
  (他拿出几张他画的素描给我看。)
  真是漂亮,对吧,卡菲利堡是不列颠群岛上第二大城堡。
  第一大的是哪座?
  (他迟疑了一会儿。)
  温莎堡。
  温莎堡是你的城堡。
  嗯,下完全属于我个人的。
  我的意思是,僵尸大战的时候你就住在温莎堡。
  (又迟疑了一阵。)
  从防御的观点来看,温莎堡可以说是相当完美。僵尸大战开打之前,温莎堡是全欧洲「里面住着最多居民」的城堡,占地广达十三英亩,拥有独立的水源,以及足以储藏十年粮食的空间。一九九二年温莎堡曾经发生大火,火灾过后装设了最先进的消防系统。后来出现恐怖份子的危机,温莎堡的安全防护措施也跟着进步,成为全英国最安全的地方。一般社会大众不知道,他们辛苦赚钱缴税给政府,税金被拿到温莎堡去装防弹玻璃,强化城墙结构,增设伸缩式铁栅栏等等。还有钢制百叶窗,就巧妙隐藏在窗槛跟门框中。
  然而在温莎堡所有的工事当中,最了不起的算是抽取蕴藏在城堡地基下深达数公里的原油和天然气。早在一九九〇年代就发现城堡底下有这些资源,但基于政治跟环保的理由没有开采。后来我们开挖了,由皇室工程师组成特遣队,在温莎堡的围墙外搭起鹰架,一路延伸到钻探的地点。真是伟大的成就。这些鹰架后来演化成我们的「强化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