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特种兵-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家族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见张良是智慧型的军师人物。
是不是和历史吻合,没有人知道,但是这张家却一直把张良墓保持在祖坟中。
张家大发展是在明代,张家出了武将,因功受封,大片山林都成了张家的产业,形成了大片专属张家的区域。
满清灭明以后,张家偃旗息鼓,执行韬晦之计,多年没有动静,但是暗中却一直养精蓄锐,直等到曾国藩倡导团练。
当代家主张天赐认定这是张家再起的机会,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了一个由三千人的团练,由他的三个儿子主导。
其中长子张龙,继承了他的军师角色。担任团练的军师,兼任中军团长。
其次和三次,张虎、张豹分别担任军和右军团长。
今天的袭击天军,就是这哥儿三个的合作成功。
首次与天军正面战斗,就取得了杀死二名军官、士兵几十人的战绩,可见这个团练武装颇有战力。
张虎、张豹有点飘飘然。说天军也不过如此。
“不得胡说!”大哥张龙喝道,“这是在敌明我暗的情况下,才有了这个结果;天军如果重视起来,我们就难以对抗的!比如,后面你们遇到的那两个人,你们能杀了他们吗?”
两个武人想了想,只好诚实地说:“不能!”实际上他们对上这种水平的敌人,只有招架之功。
“估计天军下一步就要找上门来!我们赶紧去和家主商量下一步的对敌。”张龙在大事上都是依靠当家主的父亲作拿主意。
在大庸州衙内,三个人正在聚谈。一位是知州文佐,一位是总兵赵猛,还有一位就是张家现任家主张天赐了。
三人正在议论张家派兵袭击天军一事。
“这是犬子龙儿的主意,草民觉得早晚也拖不过去,就同意了。草民来见两位大人,就是通报一些这个情况,一切责任自然有草民独自承担。”张天赐说。见到二位军政大员,目中颇有责怪之意。赶紧解释;尤其是表示自己来承担所有责任。
见到张天赐这样说,两个人脸色好了许多。
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官场就是这样,头等大事就是逃避责任。
而逃避责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作事!
因为做起事情特别费劲不说,即使做好,也要凭空惹出麻烦来!
文佐担忧地说:“如果龙儿贤侄得胜了。一切好说,万一失败,我们需要早作准备!”
“失败得胜,没有多大区别!天军一定要来攻城的,我们都要早些准备!”一个瓮声瓮气地声音说。正是总兵赵猛。
正在议论不绝,三兄弟急匆匆走了进来,他们也是和这两位文武大员颇为熟悉,就直接走了进来。
听了二人的汇报,张天赐马上再一次提出了计划。
这个计划以前已经提出过,但是被否决了。
这回马上就真刀实枪地干了,这个计划又被提了出来。
二位军政大人,这个时候也比较识大体了,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张天赐的谋划。
要论排兵布阵,所有人加在一起,也不如张天赐。
三个人联合修书一封,去两处催促援兵,一封送到上司长德府,一封送到省城常沙。
这些书信,不但是求援,也是通报情况,让他们知道天军的进展。
然后,主力部队,包括清兵还有大部分张家团练,布置守城。
最后,派出张豹率领一千张家子弟兵,出外执行任务。
所有军事部署,都由张天赐负责;文佐则负责安民和动员他们支援守城。
赵猛也放下骄傲,表示听从指挥,让干啥就干啥。
张天赐父子四人回到张家大院,立即召开了紧急全族大会。
待大家到齐,张天赐也有啰嗦,直接发布了族长令,把族内的第二梯队团练预备役直接提升为现役,在组织一支三千人部队!
他让张龙率领这些人,然后做一些准备,等待招呼的信号。
张家人也确实是训练有素,族长令一发出,这三千人立刻就集合在一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形成。
张天赐自己则登上了城墙,到第一线去指挥。
这时麦轲率领大军已经尾随而至,共有八个团,外加特种部队二千人,包括各种原素和各种智慧要素的专家。
按麦轲的策略,就是杀鸡用牛刀!泰山压顶,速战速决!。
R1292
第921章 道德考试三题
老小子一边领着人去他们家族聚集的地方走去,一边给麦轲等人讲述他们的风俗习惯。
几个人听得,一边津津有味,一边瞠目结舌!
心道,这肯定是李聃的后代了,否则,怎么会如此的不拘一格?如此的独具特色?如此的与风俗习惯格格不入?如此的对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遵循的的东西不屑一顾?
比如,他们的倒骑青牛,就有说头,说头还不少。
张果老倒骑毛驴,就一个人及惊世骇俗,大众以为只有仙人才这样倒行逆施。
可是老小子家族呢,人人都如此。
听老小子说,他们的家族有青牛十万头,这些青牛都是和老子骑的那头一样,从来就没有和其他牛种混杂过。
所以老子的后裔,人人骑青牛,这既是他们的代步工具,又是他们的伙伴。
为什么倒骑呢?
据老小子讲,这是老祖宗老子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
老子骑牛西去,实际上是一种返古的集中体现,因此,倒骑牛代表了思想和行为都要与古代的标准看齐。
为什么要返古呢?那是因为老子认为人类在古时候,生性纯朴,最接近那种没有污染的自然状态,而人类发展* 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败坏,而老子所处的那个朝代,函谷关东的中原地带、以及他自己曾经当官吏的楚国,都是**奢华,远离了他所崇尚的道德标准。
因此,他就毅然弃国而去,出函谷,反而去那些没有开化的胡夷之地。
听老小子这么一讲,麦轲才知道。老子本人,老子以降的老子家族,所有人的思想和标准,都是和后人、尤其是近现代人不但格格不入,而且正好相反!
后人认为是越现代化越好,老子则认为越现代化越糟糕!
怪不得老子逃离那些俗世的繁华;怪不得老子后人全都倒骑青牛!
这个简单的怪异行为。原来隐藏着如此之深的思想和标准。
麦轲和老小子谈得投机,浑然不觉到了一处地方,已经远离函谷,有一片场地,四周围绕山岭,上面松柏茂盛,哪怕是初春各处都是枯黄的野草,那些树林毅然郁郁葱葱。
又走了一会,前面又是一亮。一片辽阔的原野。
靠山根的地方,有左右两片茅草屋区,右边有一个高大石碑,上面刻有四个大字――尹氏家族。
老小子说,这个住宅区,都是老子出关的时候,时任关长得尹喜家族。
尹喜就是那个坚持留住老子,一定要洗出他的思想和观点。否则就不放他出关。
结果老子就来了个急就章,凑合了五千多字。急急出关去了。
这个临时交出了的卷子,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道德经》,据说成了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读者第二多的书籍。
所以《道德经》如果是一本书的话,作者老子固然是关键,因为这些思想都是出于它独一无二的脑袋;但是。如果没有尹喜,《道德经》就会永久地留在来自的脑袋里。
他的脑袋再独特,他的思想再高端,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无法传给别人。甚至不能传给他的后人。
因此,尹喜就如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就如同发掘出明星的星探,对老子的思想的保存、传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老子的后裔非常感激这位关长,当然他本人成了老子的学生。
因为有这层关系,或者二个家族世世代代相邻居住,互相支援,保持老子的传统和理想。
两个家族之间,有一座大屋,上书《太初宫》三个大字。
这个太和宫和尹喜请求老子写书有关,但是老子写书的时候,还没有太初宫,这是后人
为了纪念这件事,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
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
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
太初宫正门,立有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右边的才是老子的后代居住的地方,大概有千户左右。
房屋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草木坯石之类,很靠近自然。
麦轲不禁问道:“贵先祖老子至今,已经二千多年,难道仅仅这一千户人家吗?还是其他地方还另有居所?”
老小子说道:“对!只有这么多!先祖提倡小国寡民,这自然不能大肆生儿育女;因此,家族成员大多数都是一脉单传。”
原来如此!简单的一个小国寡民思想,竟然需要计划生育。
涉及到这个方面,麦轲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但是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他们还有正事要干呢。
麦轲忽然想到,既然这两个家族促成了《道德经》问世,或许他们还保存着老子的真迹手稿呢!
老小子把麦轲让进了一个中间稍大一点的房子,进去以后,每人发了一个草垫,直接席地而坐。
老小子告诉大家,这是全家族最大的一所房子,主要是用来开家族会议,今天请大家来,实际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家族之外的人进入家族范围。
“麦轲,你和你的人对我们的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你们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先祖老子的道,所以我破例邀请你们来我族作客;下面我们就直接谈这个话题。麦轲,你,或者你的同伴,我就问三个问题,如果你们给出的回答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会送你们一样东西。为你们做一件事情,听清楚了吗?”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李秀成到底年轻,不禁问道。
“什么东西?当然是好东西,独一无二!什么事情嘛,当然是好事情,应该是你们做不到的。我们出马就能成功的。到底是什么,我先不说!如果你们赢了,东西给你们,是请我为你们来做好,自然就不必说了;如果你们输了呢,就更不用说了!你说是不是,小兄弟?”
“嗯,您说得对,就这样吧!”李秀成郁闷地沉寂下来。
麦轲一方的其他几个人。除了李秀成以外,加文、卫理、穆藤额、鄂顺安、福安健、主持智深、土司座山虎,也就福安健和主持智深比较熟悉《道德经》,其余的读过就不错了。
而福安健和主持智深二人,一个是研究孔孟之道的,一个是研究佛学的,对道家经典的理解,其本上就是那个时代他们那个阶层的理解水平。
其核心就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部分。然后加以接受,也就是僧道儒互相渗透。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