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乐诱惑 >

第54章

极乐诱惑-第54章

小说: 极乐诱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谋划,一是抚用华尔这种“客将”,一是“以沪平吴”。 
  李大人深知纵横捭阖之道,在与洋人交往中“先疏后亲”,虽然他心中认为华尔是“蠢然一物”,但为了借助华尔(后来是戈登)的兵力,仍旧倾力笼络,最终使得这条大洋狗成为自己手下的最大王牌。而后,当苏常地区落入淮军之手后,李鸿章过河拆桥,借故解散了“常胜军”(也有戈登本人“厚道”的原因)。对此,连李大人的“老师”曾国藩都不得不竖指佩服,认为李大人“驾驭洋将擒纵在手,在鞭鞑龙蛇视若婴儿之风”。   
  美丽而残酷的东方“新世界”(11)   
  于李秀成而言,上海成为他本人乃至太平天国全盘皆输的“劫子”,输了这一着,牵动全局,最终输掉整盘棋。 
  在华尔请求下;李鸿章用一百万发弹药、数百枪械以及十箱上好鸦片把华尔的副手福瑞斯特从太平军手中赎了出来。见老朋友转危为安,华尔心定,便于1862年8月8日率面貌一新的常胜军重新杀向被太平军占领的青浦。 
  经过血战,青浦被常胜军攻克,虽然华尔手下伤亡达数百人,但他们的成绩大得惊人:俘获一万多太平军士兵和军官,打死数千人。这次配合华尔进攻青浦的不再是李恒嵩,他因指挥无能已经被李鸿章撤职,代之以太平军降将程学启。程学启特别仇恨昔日老战友,马上依照李鸿章指示在城内砍下了三百多太平军中下级军官的脑袋。 
  青浦一失,意味着上海地区太平军势力的全面败退,只有嘉定仍在太平军手中,但也只能盘踞固守而已。 
  1862年秋天,善于利用洋人的李鸿章和华尔细商军事,准备出援浙江。泰记银号等商人对此严重不满,嚷嚷说他们出钱支持常胜军是用来保卫上海的。 
  富不敌贵,谁又敢招惹李鸿章巡抚呢,商人们只能小圈子里发牢骚大骂而已。 
  华尔首先派副手福瑞斯特率千余兵士出发,准备进攻余姚和慈溪。大约在同一时间,法国人伯勒东(Brethon)有样学样,在浙江巡抚左宗棠支持下,组成一支中法联军,即日后的“常捷军”。当时这支队伍人很少,仅五百多中国士兵,军官皆为英法等国人。 
  华尔本人在1862年9月20日抵达宁波附近。他先指挥部队攻克离宁波仅二十多里的余姚,然后追击太平军残军至慈溪。 
  在慈溪城外,不顾枪林弹雨,华尔似拿破仑一样悠闲站立,口中叼着一支吕宋烟,手舞藤杖,指挥士兵进攻。 
  忽然之间,华尔高叫一声:“我被打中了!”挣扎几下,摔倒在地。 
  有关他的受伤,记述多多,有的说是子弹,有的说是枪霰弹炸出的铅块。 
  华尔受重伤消息传出,常胜军“化悲痛为力量”,奋不顾死硬拼,肉搏攻城,最终杀掉慈溪城内所有的七千多太平军。 
  子弹(或铅块)从华尔小腹穿入,一直透至其背脊处,把这位东方战神几乎完全打穿。 
  弥留之际,华尔挣扎着口述遗嘱,交待说他名下近二十万两银元的分配:五万给他的中国妻子杨章妹,其余由他的弟妹平分。 
  痛苦挣扎十几个小时后,这位美国冒险家终于呼出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一个东方传奇。 
  华尔死后,其手下军官开始瓜分他的财产,中国政府和他老丈人杨启堂的泰记均不承认欠款和存款,而华尔曾经下大气力用重金从太平军手中赎回的副手福瑞斯特,盗走了他军装口袋中的私人账本,以此向泰记勒索了几万两银子塞进自己的腰包。 
  美国政府一直就华尔遗产与清政府交涉,均无结果。1894年,大清国重臣李鸿章到纽约访问,华尔弟媳向他索要华尔的遗产,李中堂为了帝国的面子,终于答应“妥善解决”,并最终连续付出了约三十多万美元的巨款给华尔亲属。 
  华尔父亲死于华尔死后的第三年(1865年),他的妻子杨章妹死于1863年,他的弟弟死于1867年,最终得到华尔遗产最大一笔的是华尔的弟媳。其实,这个女人当时已经再婚,不再是华尔夫人而是亚密登夫人。 
  虽然华尔的遗产百费周折,但他死后清政府给予了隆重的葬礼,并在松江为他建立专门的纪念祠堂。 
  全部常胜军士兵穿重孝列队,出席葬礼。在华尔神主牌位的正上面悬一块巨匾,上书“同仇敌忾”,左右一副对联:海外奇男,万里勋名留碧血;云间福地,千秋庙貌表丹心。此情此语,耐人寻味。 
  华尔祠堂在清朝灭亡后曾经衰败无人打理,一战结束后有一群美国兵崇拜华尔,对祠堂加以修复,自此每年都会有百多名美国人在美国南北战争士兵阵亡纪念日这天到达松江扫墓。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人摧毁了祠堂内设施,把建筑物当兵营。日本投降后,美国牧师察看,发现华尔坟墓还在,但周围松柏皆被日本人砍去当烧柴……   
  美丽而残酷的东方“新世界”(12)   
  至此,笔者交待一下常胜军在华尔死后的情况,主要是讲一讲白齐文和戈登。 
  华尔死后,其副手白齐文接任“常胜军”统领。此人情商很低,上任后就与李鸿章关系搞僵,并与清将程学启闹出不少矛盾。特别可笑的是,为了士兵的饷银问题,白齐文竟然带了一大队士兵从松江冲到上海泰记,把杨启堂臭揍一顿,抢走一大批银子。 
  洋民工打老板,这下可让李鸿章抓住了他的大把柄。李巡抚以帝国官员名义,正式派人送文到美国领事馆,要求他们“处理”白齐文。 
  无奈之余,美国人只得通知白齐文“走人”,因为从名义上讲“常胜军”是大清帝国的“常胜军”。而后,白齐文的位置由英国海军上尉奥伦(Holland)暂代。其实,这也可以看出美英两国对在这支军队控制权上的此消彼长。奥伦指挥不力,常胜军在进攻太仓的太平军时一败涂地,于是英国政府下令让英国皇家陆路工程兵的戈登上校接管常胜军。 
  白齐文被撤职后,怨毒满胸。这位有华尔之勇而无华尔之谋的美国人往北京“诉冤”未果,便在上海招募了外国流氓一百多人,暗中与苏州的太平军慕王谭绍光联系后,出人意料地投靠了太平军。 
  在这帮洋人帮助下,太平军向驻军于夹浦的戈登常胜军发动猛攻,一时间打得常胜军特别狼狈,只能龟缩死守。 
  白齐文狂妄之余,与戈登秘密晤谈,提出一个“伟大”计划:二人联手,组织两万兵马,先夺取大城市苏州,把太平军与清军皆清除出去,然后直杀北京,推翻清朝。 
  戈登本人是个具有良好修养的英国职业军人,当然拒绝了这个建议。不久,由于时局变化,首鼠两端的白齐文见势不妙,暗中与戈登联系,表示说他要率那帮洋人脱离太平军。结果,其中一伙洋人先逃,把白齐文卖了,他本人与一些洋人仍在太平军手中。 
  还是戈登讲义气,送大笔礼物给太平军慕王谭绍光,把白齐文赎出来,送回上海。美国驻上海领事应戈登所请,没有逮捕这个“叛徒”,但警告他立刻从中国滚蛋。 
  白齐文灰溜溜跑到日本横滨,想介入当地长州藩等日本的内部争斗。不知为什么,1865年,白齐文耐不住对中国的“思慕”,乘船返回上海,继而搭船到厦门,想去漳州与太平天国残军会合。 
  清朝当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派人把这个“祸头”加以逮捕,送至福州监禁。美国领事要求福州当局“引渡”他,被清朝政府拒绝,白齐文由福州当局派人押往江苏准备接受审讯。 
  估计是李鸿章授意,不久美国方面接到报告,说白齐文所乘船在浙江兰溪行驶途中遇风沉没,此人淹死了。 
  美国领事闻此也大喘一口气,庆幸李大人聪明,总算没再使美中关系因白齐文事件添出新的麻烦。对于美国人来讲,这个“法国佬”(白齐文是法裔美国人)确实是个烫手山芋。 
  交待完白齐文,再说戈登。 
  戈登1833年出生。1852年军校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陆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由于笃信基督教,从个人品格方面讲,戈登绝对是个“正人君子”。1854年,他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于1860年到达天津,并在日记中猛烈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行径的不满。华尔死后,他被任命为常胜军的统领。由于他带兵有方,太仓、昆山等地,常胜军与清军并肩作战,多次大胜。 
  与华尔相同,这位英国绅士临阵指挥时从不带武器,只是手中挥舞一根藤杖;与华尔不同的是,戈登严禁常胜军士兵劫掠,在军中严刑峻法。时间一久,李鸿章在财政上大感压力,加上戈登对淮军多有指责,李大人在欣赏这个英国佬“高尚情操”的同时,内心十分厌恶他的“不知变通”。 
  1863年,在常胜军和清军强大压力下,太平军的纳王郜永宽等人在与戈登约降后,杀掉慕王谭绍光,集体向清军投降。   
  美丽而残酷的东方“新世界”(13)   
  戈登很高兴,入城与纳王等诸王会谈后,劝这些人去见李鸿章正式进行投降仪式。 
  没料到,李鸿章以纳王等人不剃头、持械以及怕他们诈降为由,把太平军纳王等八个人当场拿下砍了头。李大人这招真毒,背信弃义杀人不说,他一点也不顾及本人仍在苏州城内纳王叔父家作客的戈登死活。 
  当时苏州城内还有不少武装的太平军士兵,在诸王消息未被证实前,几百名太平军团团包围了戈登。 
  幸亏戈登身边陪同的中国翻译有智,他对太平军士兵讲情,表示只要留戈登一命,可以保证他们这些人的生命安全。经过一番周折,戈登终于脱险。 
  当他得知太平军几个降王被集体处决的消息,气愤至极,发狂一样寻找李大人,想和对方“决斗”。李鸿章老奸巨猾,想方设法避开戈登不见。 
  戈登回到常胜军大营,愤怒地表示要解散洋枪队。但英国公使命令他继续任命。 
  李鸿章认定洋人个个爱钱,上奏皇帝后,赏赐戈登本人“黄马褂”一件,纯金奖牌一大面,白银一万两。 
  岂料,戈登拒绝受奖,在英方劝说下,最终只勉强接受了奖章和“黄马褂”。从这一点看,戈登和华尔完全是两路人。 
  从1862年开始,以罗孝全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完全放弃了对“太平天国”教门兄弟的幻想,开始诅咒这些人为“邪恶盗匪”,英国人自咸丰皇帝死后与洋务派首脑恭亲王奕䜣相谈甚欢,更加坚定了站在大清政府一边彻底消灭太平军的立场上来。 
  接下来,戈登继续率领常胜军参与对太平军的作战。金坛一战,他本人腿部中弹受伤,多次险些阵亡。 
  常州被攻陷后,太平军护王陈坤书以及数千兵将均被杀掉。至此,“常胜军”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太平天国真正占有的大城市只有南京,曾氏兄弟不可能让外国佬参与攻占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城市而分湘军的功劳。 
  李鸿章方面,更觉常胜军方面的军饷开支浩大,就与英国政府协商解散常胜军。 
  戈登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以休假为由返回英国。离开之前,他还向英国以及清朝政府建议,一定要在发放大笔赏金后,及时解散常胜军,以免士兵因缺饷叛变或闹事。 
  1864年6月1日,常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